第370章高枝
老祖宗曾有句流传至今的格言:良禽择木而栖。
其实不管什么鸟,飞向何处,落在哪里,都有不为人知的天性,动机,自有它的道理。
在外人看来,黄冰在“桂南集团”分公司经理这个平台上,收入不菲,又颇得高层赏识;自身又年轻有为,将来谋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尤其还有雷声这个同乡后盾在,只要恪尽职守,自然是前景一片大好。
他与乔老板共谋,骗取公司货款一事,此事本身很让人费解;但如果从黄冰的成长史来寻找脉络,便有迹可循了。
广西有两个最贫困的地区,一个是百色,另一个便是黄冰和雷声的老家。
黄冰的家境,在本乡本土又是贫困户中的极品。父母生养了五女一男,六个孩子;黄冰开始记事儿的时候,一直穿着破烂不堪由上面几个姐姐穿剩下,改过的衣裤。印象中从没见过新衣,新鞋是何物。
但父母,姐姐视他如手心里的宝,是黄家的希望;黄冰又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孩子,小学,初中成绩一直出类拔萃。
黄冰的高中是在县城读的,从村中走出来,原本引以为傲的成绩,在县高中却变得平庸起来。加之与同学相较家庭背景的差距,黄冰骨子里的自卑愈发生长,扭曲。
三年高中,对黄冰而言像是“炼狱”一样的时光。一方面受到来自县城同学的白眼,歧视;一方面为自己,为黄家“求得功名”那颗心日盛,愈发强烈。
高考成绩发榜,黄冰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对他自己而言,虽说不是理想的结果,但在老家村里,乡里,却得到了“状元及第”般的庆贺。他是十里八乡,多年以来罕有的考入高校的学子。
大学四年的学识,见识,让黄冰有了对这个社会重新的审视,思考。“要么当官光宗耀祖,要么发财富甲一方。”这便是黄冰给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
毕业那年,黄冰本来有一个从政的机会。县人事局求贤若渴,找到他,答应黄冰只要他毕业回老家,可以即入公职;先在乡政府实习一年后,便可调入县政府机关安排相应工作。
巧合的是雷声也是那年,被覃老板重金聘请为销售公司总经理。他带队前往黄冰所在学校,参与了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
和别的招聘单位,程式化的招聘流程不同,mba出身的雷声,将“桂南集团”招聘会办成了脱口秀演讲形式,别开生面。
他借用学校阶梯教室,讲台前堆放着自己的著作;用风趣,生动的语言与毕业生互动,讲他如何从一个莘莘学子,成长为“名企”金领精英。
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从雷声口中道出,不再是生涩,空洞的口号,词条,倒像是评书联播,让听众欲罢不能。
雷声要灌输给学弟学妹,最根本的思想,就是现在的年轻人若要成就一番事业,只有投身到经济大潮中去,尤其是加入到最有希望,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中去。
一连听了雷声三天演讲。黄冰被雷声口吐莲花,特别是他自己成长的励志故事,深深打动了。
在一番考量后,黄冰将自己的简历递到了雷声手上。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心目中的“偶像”,竟是他县高中的学长,老乡。
雷声看了黄冰这个小老乡的简历,更是喜出望外,他新入主“桂南集团”销司,正需要培植一批“嫡系”来支持他的工作。
两个人惺惺相惜,黄冰来到“桂南”只实习了两个月,便被雷声委以重任,去太原分公司任了经理。
尽管这份工作,让黄冰比同龄人,有了高出不少的薪资;但前年春节回家探亲,有件事还是给了他很大的刺激。
黄冰回绝了县人事局的诚邀,这个公务员的名额,便落在了同村一位应届高校毕业男生头上。
男生的家境和黄冰家当年,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相差不大。但男生在乡里挂职了副乡长仅仅一年多,他家曾经和黄冰家没区别的破败老屋,便被推倒,建起了一栋村中独一无二的二层小洋楼。
更让乡亲们艳羡不已的是,从前清冷的男生家,如今门庭若市,他们家中的父母也“子贵爹娘荣”,走起路来眼睛都是朝天仰目。一夜间成了村中最殷实,权倾一方的大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