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78章再荒谬的路,她也要闯一…… - 臣妻惑主 - 彭三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臣妻惑主 >

第78章第78章再荒谬的路,她也要闯一……

第78章第78章再荒谬的路,她也要闯一……

尽管朝中议论纷纷,但皇帝力排众议,执意率兵南下。

假南征之名迁都,如今却以假作真,恐怕连皇帝自己也没有想到。

兵贵神速,朝廷大军兵分四路南下。征南将军薛度率军直下襄阳,接应曹豹请降。大将军贺兰荣、平南将军王敬进攻义阳。徐州刺史元余南下向钟离进攻。安南将军元善、平南将军刘藻自关中出兵攻向南郑。皇帝亲率三十万主力大军进攻寿阳。

卫军虎视眈眈,兵分四路如长缨直捣南国。四路大军剑指淮水,只要渡过淮水防线,就是南齐的城池营垒。

大军南下,皇帝命北海王元详任尚书仆射,总揽朝纲,又命李忠协管,一同镇守新都洛阳。李忠劝不动皇帝,无可奈何,只好待在后方,忐忑地等着前线的消息。

于是卫军刚刚迁都不到两月,就又在动乱的气氛中继续南下征伐。

一月之后,皇帝大军日夜奔袭终于到了悬瓠,距离淮水仅有一步之遥。

众人的心一路上不断悬空,终于在此刻爆发出怨愤和怒气,因为曹豹那里仍然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这意味着他就是诈降!

军中乍起轩然大波,各路将军无不痛骂曹豹崽种小人,畜产蛮貉。但此事已经板上钉钉,任他们将曹豹如何翻来覆去辱骂也无可更改。

与军中相比,皇帝此刻却显得格外平静。

其实早在洛阳时,臣子们的劝说他都听了进去,要问他自己是怎么想的,恐怕他也觉得此事不对劲,但对一场大战的渴求压过了对曹豹请降真假的顾虑。

如今坏消息落地,他反倒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上天从来不会眷顾他啊……

冯延与皇帝一道出征,闻此消息立刻前去询圣意,“陛下,我军该往何处?”

皇帝抚着额角,闭着眼睛,“子延,你以为该往何处?”

冯延在兵法上无甚造诣,但他了解皇帝的性情,想了想道:“陛下心中应当已有决断,我未达庙算之奥,惟知兵者危道,轻进致祸,相机制变,惜卒伍之存,全军为上。”

他知道皇帝多半会继续南下,既然如此,就劝他多加小心,谨慎行事,保全军力为上。

皇帝当然听懂了冯延的言外之意,他按着额角,静默不语。

主力大军已经出动,皇帝此刻骑虎难下。

若是此时撤军,就意味着他出师未捷就退回后方,朝中大臣如何想?君主最忌讳的就是出尔反尔,朝令夕改,他的权威也势必会大大削弱,这对于亟需在新都立威的皇帝来说绝对不能接受。然而若是继续前进,那就意味着原有的襄阳不仅不是降城,还势必会充满危机,曹豹一定早有准备,甚至南齐边境诸城也一定早有准备,卫军面临的抵抗前所未有。

这场仗打还是不打,决定了中州南北大势,如今兵势在手,只要一句话就能震动天下,对于一心要建功立业的皇帝来说,这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他思索良久,最终还是下令继续前进。

**********

代城中,太子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南迁事宜。他资历尚浅,虽有储君之名,也劳烦不动诸位老臣。譬如太尉,连陛下诏令都不肯听,怎么会听区区一小儿的。

太子纵然气愤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在东宫和皇宫中督办,更加焦躁易怒,宫人们丝毫不敢懈怠。

此时冯家的气氛更加凝重,因为冯宽再次昏迷。

昨日黄昏,冯照在父亲床边听他说话,他已经虚弱地不能再长篇大论,喝了药之后渐渐睡过去。谁知今早下仆来叫早时他一睡不起,仆从吓得惊叫,喊人过来才发现是又昏过去了。

但众人心中并无多少喜意,须知冯宽如今已至天命,眼下这场病又让他缠绵病榻许久,身上的精气都歇干了,屡次昏迷实在是令人不安的预兆。

冯延还在洛阳,冯修已无官身,家主若是倒下,在这种满城纷乱的时刻,冯家恐怕处境艰难。

冯照站在廊下看着天上惨淡的阴云,心中也无限阴郁。

“大娘子!”一个婢女疾步跑来,旁边还跟着澄儿,两个人慌不择路,从栏杆下就这么不雅地跨过来。

“夫人病了!”

澄儿喘着气疾声开口道:“庄子上的奴婢快马过来报信,我正好撞上了,直接就带到女郎跟前来了。”

说完澄儿又看向那婢女道:“你别慌,跟女郎仔细清楚地说明白夫人的病情。”

那婢女粗喘大气,焦急地对着冯照道:“夫人今早忽然头晕,然后回房歇息,谁知道刚进屋就晕过去了。”

冯照脑中一片空白,“你说什么!”

她差点没站稳,扶着婢女的胳膊撑住,“医师怎么说?”

婢女摇头,“医师说对此病不通,叫我赶快来城中求医。”

冯照慌忙跑到前院,这里是专门豢养门客的地方,从前为昌陵公主的病寻来许多医师就是住在这里,如今因冯宽的病情,也寻来许多医师。

她一进去正巧就碰见了一个医师坐在桌前,对着桌上的医书和药材细细思索。她定睛一看,这不是当年为她诊断风疾的徐医师吗!

“徐医师!”冯照惊呼,“你还在府中?”

她这么问,是因府上寻常的医师并不多,只养了几个看小病的,有大本事的医师都会在外面自立门户,躲到贵人家里反而看不了几个病,久而久之医术都荒废了。

因而高门往往会在家中有人患病时再延请许多医师,更能对症下药。

这徐医师时隔几年,没想到还在冯家。

徐医师听她一说,颇为羞赧,他专研毒理,犹好此道,但也因此钱财不丰,说出去也不大好听,故而每次贵人有召他都赶着上来,尤其是冯家这样出手大方的人家。

上回他治好了冯照的风疹,冯家下仆就将他奉若神明,这回还请他来。

而他明知自己治不了冯太师的病,为钱财也腆着脸来了,此时被冯照问到,更是羞愧难当。

但冯照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见着治好了她病的医师,犹如抓住救命稻草,“徐医师,我阿娘突发晕眩,而后昏厥,一睡不起,还请徐医师速速与我前去!”

徐医师听罢涨红着脸道:“冯娘子,实在对不住,我不善内疾,于此道并不通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