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何相安不擅长说谎,更不擅长在爷爷面前说。对自己去静心观的意图,他选择说实话:“我想去观里看看。”
孙子说这话,何志东想到却是别的,是他和儿媳妇入夏以来的争论,要不要给何相安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暑假。何志东和许筱宁都心知肚明,两人明面上论的是放暑假,实际争的还是何相安要不要转回市一中。
一家人商量过后,决定从下周一开始,让罗永济来家里补课,许筱宁的意思,周末带何相安去周边玩两天。何志东本来已经打算松口,结果反而是何相安自己明确表示了拒绝。孙子拒绝母亲的神情十分坚决,何志东在旁看得十分满意,认定自己教孙有方。因此,当何相安提出要去静心观走走,何志东自是欣然答应。
何家和静心观只有十分钟的步行距离,何志东识路,直接带孙子走了后门。敲完门,给爷孙俩开门的是位道姑,见到何相安,神色似有些惊讶,何志东连忙介绍道:“这是我孙子。”
道姑点点头,迎入两位客人后,重新锁上了门。
出发前,何志东交代何相安,后院是师父们清修的地方,不可以大声说话,观里有不少古籍和物件,不能乱碰。他对孙子的家教有充分的信心,进了门,也不多话,径直引他去见玄妙大师。
这是何相安第一次来道观后院,因为连接着前殿,宽敞程度不必说。然而,后院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豪华奢靡,甚至还有些简陋。何家院子里铺了鹅卵石地面,道观却是朴实无华的泥土地,反倒是那些奇形怪状的盆栽,种在造型精美的花盆里,比何家的植物养得好。
后院的静室一间连一间,大小差不多,居中是个开放式的接待室,摆放着造型古朴的桌案。午后阳光照进室内,廊道光滑的水泥地面上落着光影。何相安还没进门,就听里面人道:“带孙子来了?”
何志东负手笑道:“小孩子,主动说想来。难得他有这份心。”
“是叫相安吗?”大师朗声问。
玄妙大师端坐于桌后,虽是八十高龄,牙口看着很好,吐字清晰,眼神矍铄。来道观的一路,何相安骤然离开空调房,只觉天气燥热不已,不知道为什么,一进道观,尤其是走进玄妙大师的接待室,明明没有空调,电扇也没有,却能明显感觉到凉意。他点了点头,答大师道:“是。”
何志东已经去桌前落座,向何相安道:“你要是想逛,就在院里走走,师父们的静室不能乱看,更不能进。”
“好。”生怕被留步,何相安转身就走,步伐飞快。
何相安对参观道观并无兴趣,他是来找超自然现象。
道观清幽,除了一些盆栽,还有几棵枝干歪斜的古树,墙边种满细竹。后院是道人住处,充满生活痕迹。何相安边走边看,在院子东侧看到一口井,井口盖了个直径相当的石盖,旁边还有一个压水井,地面干燥,压水井已经停用。水井后方是厨房,厨房门口建了水池,很新。砾山镇推广使用自来水管道至少已经五年,静心观却是今年初才来何家接的水管。
爷爷说道观靠山,又有河水经过,玉带环腰,是镇上风水最好的地方,何家离砾河远一些,灵气也差一些。眼下烈日当空,蝉声吵闹,显得此地越发寂静,何相安头一次对“风水好”有了直观感受。
道人们大约在午休,周围没有任何异常。何相安走去檐下躲太阳,看着墙角堆放的石头出神。
后来的时间,出于礼貌,何相安等二老下完棋才离开。
回家途中,何相安问爷爷后院为什么修两米多高的围墙。
何志东默了默,反问道:“你今天在后院逛那么些时间,有没有什么发现?”
这是日常考题,爷爷引以为傲的教育方式,何相安早已习惯。至于道观的发现,他不打算全部告诉爷爷,尤其是院墙周围摆了道家法器这些,担心横生枝节。短暂斟酌过后,他答道:“师父们的静室,就算开着门,也不便观瞻。东侧有一间上了锁,我没近看,里面有干燥剂,还有旧书的味道。我猜是静心观的藏书室。”
果然,听完答案的何志东面露赞许,道:“后院格局一览无遗,唯独那一间上了锁,围墙和锁是一个道理。”
“围墙也是为了保护藏书室?”何相安疑道,没想到自己给出的会是正确答案。
何志东又回头看了眼道观,叹了口气,道:“后院围墙是八十年代初修的,你没经历过那之前的十年动乱,不懂。静心观的诸多道家经典能够传承下来,玄妙大师功不可没。”那段历史的真相,出于照顾孙子的感受,何志东没有如实告诉他全貌。对他而言,一切问题或谈话的终点,还是要回归到“劝学”。
何相安则是一边低眉顺眼听教诲,一边暗想,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