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 小镇夏日录 - 居尼尔斯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小镇夏日录 >

第29章.

出门前,金既成和王语素先回了三楼。罗泽雨跟着上楼,站在门口,看到两人摊开的行李箱,大大的箱子,里面装满衣物。王语素另外有个黑色大背包,装着相机和各类配件,罗家给租客配的老旧方桌上还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插着电,黑色的封盖,亮得可以当镜子照。这些物件,对罗泽雨来说都很新鲜。

“小罗同学进来等吧。”蹲在地上整箱子的金既成道。

王语素正在找遮阳帽,闻言看向罗泽雨,道:“对啊,进来坐,热不热?要不要开空调?”

罗泽雨摇头。

王语素转头催促金既成:“就让你动作快点,东西回来再整不是一样吗?”

“我就想找包烟,没整。”金既成道。

“别找了,就一会儿功夫,况且咱们还带着小姑娘呢,抽什么抽。”王语素道,“想抽,抽我的。”随手扔去一包烟。

金既成接住烟,“行,我不找了,咱出门。”

一周前,金既成在电话里告诉王语素,他在宛市下面一个乡镇发现一条线索,王语素一定会感兴趣。彼时,王语素在休假,压根不想聊工作,让他长话短说。

金既成抛出两个词组:疯女人、离奇溺水的女童。

王语素问他详情,他简单做了概括,又补充道:“这里最近天气特别热,听说会持续一两个月,你来了就知道,这个小镇的氛围,还有点《走近科学》的味道。”

根据金既成的描述,砾山镇确实非常合王语素的胃口。自从《计划生育法》明令禁止非医学胎儿性别鉴定,她一直在关注农村地区新生儿性别比例,手头上也有不少数据,苦于找不到切入点。砾山镇地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还有深重的明代文化印记,重男轻女现象想必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金既成重点强调“疯女人传闻”,又给这个现象多加了一层立意。再加上不明原因的持续性高温天气,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热题,报道成文,可以想见是篇内容丰富的作品。

不巧的是,王语素最近打算转行,离开媒体行业,因为还没做最终决定,就没告诉金既成。

金既成回北京后,约了王语素吃饭。饭间,他将特地带去的杂志翻给她看,结合砾山镇小女孩的童年旧事,捋出一条极富悬疑色彩又有魔幻现实意味的线索:一个六岁女童在河里溺水,经居民救上岸后,女童的父母并没有第一时间送医院,而是提前宣布了女童的死亡。

“那个女孩看上去比实际年纪更小,像小学生。但神奇的是,我第一次见到她,居然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这个女孩眼底有种化不开的情绪,微妙的愤怒,很特别。”金既成这样形容罗泽雨,“个性、气质,和她姐姐完全不同。”

“化不开的微妙愤怒?”当时的王语素觉得这句话过于酸腐,金既成神秘兮兮地说,看到她,你就知道了。

说不清是受什么心绪驱使,一周后,王语素来到砾山。她隐藏自己的记者身份,以游客身份见过罗家四口,确认金既成的形容十分准确。小镇一家人,父母是典型的小镇居民,朴素、胆小,不乏市侩精明,或许还有愚昧迂腐时刻,看得出底色是温厚善良。罗家大女儿长相出众,即使生活在小镇,打扮上倒是精准跟随流行风尚,毕竟二十岁,在王语素面前,掩饰不住幼稚的敌意。小女儿罗泽雨身量很小,眼睛大、透亮,王语素从大三开始做记者,采访过的人形形色色,其中不乏少男少女,罗泽雨不属于那种一眼能看透的少女。当然,这并不是说她多有城府,而是这个女孩身上确实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听说静心观解签很灵,是吗?”王语素问罗泽雨。她对少女充满好奇,不急于一时弄清楚。

罗泽雨点头,“不过我没解过。”顿了顿,又问:“你要求签吗?”

“可以试试。”

“求签不要钱,解签好像要钱,蛮贵,要三块钱一支。”

王语素失笑。

罗泽雨不懂她为什么笑,但看她笑,心下有了勇气,忍不住问:“您也是超自然现象研究所的吗?”

“什么所?”

“超自然现象研究所,我那个社团。”金既成接话道,“小罗同学应该是看到我车上的字了。”

“哦,那个富贵闲人组织。”王语素道。“我不是,我没资格进。”

金既成微微倾身撞她胳膊。“少挖苦我。”

罗泽雨想了想,道:“你们要在镇上住到八月份吗?是不是镇上有什么超自然现象需要研究?”

金既成也笑了。“小罗同学说说看,镇上可以研究什么超自然现象?”

“砾山镇气温突然很高,比其他地方高。”罗泽雨道。

“气候变化属于气候学,正常科学,不是超自然现象。”金既成道,“先前听你说县交通广播会播报砾山镇气象信息,我专门咨询过县气象局,工作人员说不清楚镇上高温情况,想来,所谓天气预报可能是假的。”

“假的?”罗泽雨惊道。她从没想过县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会有假。

“也不能说是假的。”王语素接话道,“在行政区划上,砾山镇隶属福余县,县里有气象局,气象局测温,测的都是气象温度,和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体感温度不一致,很正常。”

罗泽雨目不转睛地来回打量两个外地人,觉得他们比高中老师还博学。她喜欢他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