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因城中外族作乱,如今出入京城远不如先时方便,须得京兆府勘合公验,去处,去意,何时归都得一一询问。
进出城的人便少了许多。
但仅是对平常百姓而言。
此时无甚百姓进出,城门前只他们一行人。
这时节天亮的迟,抬眼只能瞧见远处灰白的天色。
陆在望先前为行事方便,找谢存拿了防卫司的令牌,又出身权贵,一般不会有人查她。
她勒马走近,京兆府和皇城司的人便颔首道:“陆小侯爷。”
陆在望并未下马,颔首回礼,对方的眼神越过她,落在身后的北梁人上,北梁人屏息凝神,垂首恭顺的跟在她身后,倒真像是一群忠心护主的侍卫。
京兆府的衙差捧着册子,不住眼的打量这一行人,手上仍在写画。
陆在望抱拳道:“急事出城,请诸位大人予以通行。”
皇城司的人冷冷扫过陆在望,陆家的小侯爷虽身份尊贵至极,但无官身,素日又没甚正经事,不大叫人看得上,他便不语,而谢存适时问道:“陆小侯爷要出城,我等自不会拦,只是还得多问一句,此时出城,所为何事?”
陆在望道:“家中姊妹生了急病,听闻城外有专擅此病的大夫,我便去寻上一寻。”
皇城司的人冷然道:“侯府贵眷身体不适,怎不去宫中请太医?反倒去乡野寻医,岂是御医国手竟比不上外边的大夫吗?”
陆在望笑笑:“自然是请过,可病发突然,太医暂无医治之法。我总不能干等着,须得多做准备。若误了家姐的病,我没法和家中交代。”
谢存在旁帮腔道:“这倒确实。”皇城司统领转头看向他,谢存便解释道:“昨夜还是我帮着去东宫请太子妃令,太子妃心系姐妹,也着急的很。”
三言两语间,又是永宁侯府,又是太子妃,可皇城司是直属陛下,闻言只是皱眉,并不吃这一套。
“不论是谁,出城都得细细查验,既然小侯爷带的都是侯府护卫,想来也不惧查验。”统领挥手,示意京兆府衙差上前盘问。
陆在望和谢存对视一眼,心中颇有些紧张,可也不敢多言,叫皇城司看出破绽,便故作无谓,驱马避至一旁,任由查验。
她也是铤而走险,此事除北梁人外,只有谢存知晓,他不说,应当不会为外人知。
她这一条小命悬着,眼下只能如此。
以她为饵,送他们回北梁自然是不可能的。陆进明若看到她成了质子,闹不好就是一箭过来清理门户,陆在望掂量自己这几两重的骨头,实在没她吹的那般着人看重。
她打算的是,出城后趁机拿到解药就跑,京城离北境远得很,一路上要塞甚多,抓几个北梁人不在话下。
可若此刻就被皇城司看出端倪……
跳进哪条河也洗不清了。
陆在望神色凝重,面上崩的紧紧的,嘴唇也抿成一条细线。
她盯着北梁人,只能希望这帮人能放聪明些。
而那北梁的首领也正盯着她,眼中颇有阴寒之意。
正在这时,城门上的护城军中忽而有人俯身叫道:“宋统领,远处有兵马,往城门来了!”
“先闭城门!”
因不知来者何人,皇城司统领浓眉皱紧,下了关城门的令,便折身疾步上了城楼。
陆在望略一示意,北梁人便纷纷站到她身后,默不作声的低头不语。城门上的士兵整齐有序的上前,十人一列,沉重呜咽的闭门声透过幽暗的城门楼,更显悠长。
灰白天色尽头,隐隐有一队黑甲兵马疾行而来,瞧着只有人数不多,皆是轻骑。
城门严丝合缝的闭上。
来人离城门越来越近,整齐肃然的马蹄声有震地之势。
而后骤然停下。
城门外响起一道高昂的男声――
“成王殿下回京,快开城门!”
陆在望神色一震,她下意识去找郑势身影,可这人眼下却不见踪影。
谢存也转过眼来,无声的向她询问。
随即,皇城司统领看清来人,便俯身一声令下:“开城门!”
先前闭门的士兵又慌忙上前,城门再度打开,陆在望先前避至一旁,此时看不清城门楼里的状况,只听见城门大开,马蹄声再度响起。
只是没有先前急促,缓缓而行。
皇城司统领匆忙下来,站在门前迎接,陆在望也下了马,本想凑前一些,可脚步一转,又生生停下。
她仰着脸看着,直到那人的身影缓缓穿过幽暗的城门楼,渐渐清晰。
他居列首,一身玄甲,风尘仆仆。比离京前黑了些,不复在京时的闲散清贵,瞧着坚毅冷然。
“皇城司副指挥使宋志远,迎殿下回京。”
一语惊回陆在望神智,她仓促的低下头,有点儿手足无措。
他真的回来了。
可是他走前只吩咐了不许出京这一件事,她还被抓个正着。
这人多少是真有点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