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 世子每天都想跑路 - 明顾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7章

陆在望跟来一趟,非但没有缓和两国使臣间剑拔弩张的气氛,反而火上浇了把油,态度过于嚣张,以至于户部官员只得起身离座,把她拉到驿馆外,低声说道:“小侯爷,和亲的事情是否需要问过成王殿下?毕竟这也不是咱们能做主的。”

陆在望讶然看着他:“大人是叫北梁人气糊涂了?如今咱们朝中未嫁的公主中,以庆徽公主为长,大人细想想,这还要去问过殿下吗?”

议和使噎了一噎,“若换作宗室的王女……”

陆在望皱眉道:“大人,您方才在里面不是挺嚣张的吗?怎么这会黏黏糊糊的……他说和亲就和亲?一帮残兵败将,谁给他的脸?”

议和使苦笑道:“我等也是奉命而为,议和的条件都是成王殿下定下的,也并非我们的意思。”他为难道:“小侯爷久在前线,应该知道,这大军日常所耗数目巨大,可国库空虚啊……”

陆在望便道:“咱们空虚,未必北梁就富裕。如今已快入夏,秋来中原粮食丰收,可北地少耕种之地,粮食短缺,再一入冬到处都是缺衣少食的流民,到底谁更经不起折腾?”

“可数年纷乱,已经耗空了朝廷的余粮和税银,若再不平息战事,难免得加赋税,届时百姓也得缩衣节食,供着两路大军。殿下雷厉风行,非要这三座城池,咱们规劝不来倒也算了。可小侯爷是北境军的少将军,您要再搭着腔,难道真要再战?”

这户部官员自然是先想着过日子的,虽整天拉一张苦瓜脸,但也的确出于为国计民生的考量,看这意思多半是赵珩不好说话,想是叫她和陆进明这边出面从中斡旋。陆在望便想了想,“总之和亲不妥,北境几十万大军列阵在此,临了却叫人姑娘去填窟窿,岂非是我们无能。劝大人也别去殿下跟前问这一句,别的可以再议。我也会回去和父亲商量,能不用兵最好。若实在谈不拢,想必成王殿下也非不讲道理的人,”

得了她这句话,议和使明显神色松快许多,连连道是,擦擦脑门上的薄汗,深吸口气又扭头进去,接着和对面吵下半场。

最后自然是不欢而散。陆在望把人送回住处,便回去找陆进明。她见议和使和赵珩的想法有些冲突,便想去问问陆进明的意思。

陆进明听完便道:“他要这三城之地也并非全然没道理。咱们占着的三城都是易守难攻,若能拿下,那北梁西南只剩归元城一道防线,起码十年内他们不敢再有异动。”

“既然这样,北梁也是不会轻易放弃的。难道就一直僵持下去?”

陆进明哼道:“他们不肯放弃,三城也依旧在我们手里。只是再耗下去对咱们也没有益处,攻城耗费巨大,大军常年在外也难免倦战,还是要逼北梁早下决策。”

陆在望便问:“那依爹的意思呢?”

陆进明并未直言,反而问道:“你先说说你的看法。”

陆在望犹犹豫豫的,陆进明最不喜她这积黏样,不耐烦道:“直说便是。”

她便道:“我自然希望不要再起战事,这一年多来北境三州的百姓过不安稳,攻城之战也让北梁百姓死伤无数,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看着让人心惊,还是太平点好。”

这话她很少在陆进明跟前说,就是怕他斥责自己妇人之仁,陆进明却没说话,只道:“我问你议和的事情,谁问你这些。”

陆在望便认真想想,然后说道:“若他们肯自然最好,若不能,只能我们放宽一些条件,可也不能太快松口,若让北梁看出咱们也捉襟见肘,这帮蛮子多半得得寸进尺。”

陆进明点点头:“是这意思。”

陆在望见他和自己想法一样,忙又说道:“议和的几位大人也是这意思,话里话外想让咱们去成王殿下面前说说,不要逼北梁太狠。”

陆进明轻哼一声,“赵珩其人杀伐决断,可过于狂妄,做事不计后果,是得有人劝着些。”

父子俩正在屋中说话,亲卫又来敲门,照样搬进一口楠木箱子,陆在望看到便问:“什么东西?”一面说着一面走过去掀开看看,瞧着都是些礼物。她回头奇怪问道:“爹,这是有人来给你行贿了啊。”

陆进明则沉下脸道:“行个屁。”又问亲卫道:“还是什么都没说,单送东西来?”

亲卫道是。陆在望糊涂起来,问道:“谁送来的?”

亲卫便答:“成王殿下。”

陆进明眉头皱起,“我倒越发不明白他到底什么意思,我思来想去,他难道是为了警示咱们?可尽是些玩物赏器,能有什么警示之意?”

刚至掌灯时分,她就溜出郡守府,准备去找赵珩算账。

月上中天,虽已快入夏,可北边夜里依旧凉风习习,战时城中设了宵禁,街上少行人,陆在望穿过街市时,偶然听见有城中百姓三三两两的聚在茶摊上低语,隐约是谈起两朝议和的事情,陆在望便摸摸蹭蹭的过去偷听了一会。约莫是闻听晋朝不欲归还三城,辽北城中的百姓都有些惶然,商量着逃出城去,另谋出路。

毕竟他们是北梁百姓,要是落在晋朝人手里,只怕要受许多磋磨。

陆在望皱眉想道,议和的事情尚未过去一天,竟然这么快就传到城中百姓的耳朵里,她便想再凑近细听,谁知鬼鬼祟祟的溜了两趟,便被人察觉,一茶摊的人扭头不悦的瞧她,只好轻咳一声,装模作样的在几个摊子上转一圈,背着手溜达走了。

“大哥,这事我是认真的,我不打算回京了。”庭中,赵延站在赵珩身侧,认真说道:“朝政的事我帮不上忙,我也读不来书,在北边这一年我倒是挺高兴的,我就喜欢在军营里待着,比在宫里自在多了。”

“北地困苦,又时常纷乱,你何必一定要留在这?”赵珩温声劝道:“天下哪里不能去。”

赵延摇摇头,固执说道:“大哥能吃的苦,我自然也能。听说大哥想让北梁割让辽北三城,日后我及冠封王,大哥就把这里给我做封地吧。”

赵珩失笑,“江南温润,蜀地富庶,岭南安定,我是想让你在这三处里挑,你却要这偏远艰苦的地方。可知这三座城池即便归于咱们,可人心不服,要治理也得花上许多年。日后再战,这里就是前线战场。”

“我知道。”赵延点点头,眼神坚定:“我没有雄才大略,这十来年一味安享尊荣,以后只希望能为大哥分忧,为朝廷略尽绵力。咱们兄弟此后便换一换位置,大哥稳坐京城,我就在这里守边疆。”

赵珩听他这话,心里也十分欣慰,便笑道:“是长大了。”

赵延得了兄长夸赞,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又颇为骄傲的挺起胸膛,正想再说些建功立业的志向,便听院中不知何处咯噔几声,又有些悉簇声响,立时皱眉道:“什么声音?”

他四下望了一圈,便在东南的院墙上发现异动。

只见墙头竟冷不丁伸出一双人手。

赵延低声对赵珩说道:“哪里来的贼人,胆大包天,什么人的府邸都敢闯!”

赵珩抬眼一望,看见墙头时隐时现的贼人头顶,赵延二话不说便要去找棍棒,却被他拦住。

再看时,便见那小贼已经攀上墙头,露出脑袋。

陆在望挂在墙上,刚想抬腿翻过去,便听一声清咳,她抬起眼睛一瞧,正巧和院中两人的目光撞个正着。

赵延本就生的黑,垮着脸站在夜色里,像锦袍里裹了块长条碳。

“对不住。”陆在望若无其事的收回腿,“走错地方了。”

“下来。”赵珩看着她说道。

陆在望没料到赵延在这,既然已经被抓个正着,也难蒙混过关。只好又翻回去,利落的爬过墙头,轻巧落地,十分尴尬的挪过去,拱手道:“二位殿下。”

赵延是忍了又忍,还是斥责道:“半夜三更你在这爬墙,哪有半分姑……”碍着赵珩在,话到嘴边他又给憋了回去,陆在望挠挠头:“孤什么?”

赵延却只是瞪她一眼,目光在赵珩和陆在望间打转,末了低叹一声,问道:“你来干什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