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参考锅巴的脆度
这个时期的方便面产品,大部分都属于初期产品,没有经过任何的改良与换代,至于吃进嘴里的味道……反正陈海峰觉得,和后世干脆面相比,差了100条街那么远。
看到陈海峰三两口将一包方便面吃完,办公室里的几个人表情说不出的古怪。
最后,还是郭天生主动开口。
“陈老板,方便面不是可以干吃吗?”
听到这句话,陈海峰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他当然知道普通方便面也可以干吃,可问题是这样的口感,小朋友们是接受不了的。
陈海峰拍了拍衣服,说道:“郭师傅,生产方面你是行家,可说起产品策划,你可能就有些不懂了,我所要生产的方便面,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方便面,换句话说,称它为干脆面更为妥当。”
在干脆两个字上,陈海峰加重语气。
郭天生语带疑惑的说道:“陈老板,我在方便面这行没干多久,但是也去许多企业学习过,从来没有听说过干脆面这个称呼,并且你所说的这种干吃方式,只有小孩子才会这么吃,成年人一般都是用水来煮或是泡。”
按照一般情况而言,郭天生说的一点没错。
90年代社会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当中,方便面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放在锅里煮几分钟,就能吃到一碗连汤带面的美食,还有更简单的方式,便是直接用开水煲。
大大的节约了做饭的时间成本。
眼见几人固有观念无论如何也转变不过来,陈海峰无奈的说道:“几位,你们现在什么都不要想,也什么都不要说,听我跟你们讲。”
说完,陈海峰走到办公室的黑板前,拿起下面的粉笔在上面画了个圆圈。
一个圆形的分析图出现在众人眼前,陈海峰指着圆圈说道:“诸位,这个圆圈就是现在的方便面市场,而这些圆圈里边的名字,分别占据着方便面市场的份额,你们瞧瞧,如果我们工厂按照常规生产普通方便面,能不能在这个市场里分出一块饼来?”
陈海峰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描述,向众人讲述方便面市场现在的市场份额。
国内几十家方便面企业,加上港资和台资已经将这一块饼分的干干净净。
如果第一面粉厂想要打入方便面市场,不说要付出多少的人力物力,单说进去以后能不能赢得市场消费者的喜好,都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说完这些,陈海峰又画了一个圈,说道:“这个圈,我将它命名为干脆面市场,这个市场现在是空白的,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
郭天生几人互相瞧了瞧,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
说了这么多,原来陈海峰是想要利用方便面,又或是他所说的干脆面,开发出一个新的市场。
思路倒是不错,可关键是,干脆面到底怎么做?
做好了以后,又去卖给谁?
种种疑惑环绕在种的脑海。
陈海峰见状直接说道:“刚才郭师傅说了,像我这样干嚼方便面的做法,只有小孩子才会,所以咱们的市场便定位在青少年当中。”
“定位在青少年当中,这可行吗?”
郭天生不确定的说道:“小孩子手里没什么钱,就算咱们把产品做出来,他们没钱买不也是白搭吗?”
“对呀,除了这个,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另一名工人说道:“陈老板,这种东西大家谁也没有做过,虽然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但要重新开辟出一个市场,只怕不比挤进原有的方便面市场容易多少。”
“有关销售方面的事情,你们就不用操心了,这件事情会由我来负责,你们只要按照我的方式,专心研制出嚼起来香脆香脆的方便面就行。”
陈海峰揉揉下巴,说道:“对了,你们都吃过锅巴吧?就按照锅巴的口感脆度来研制。”
随着陈海峰的最终拍板,几名工厂生产骨干,一个个心事重重的走出了办公室。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陈海峰刚刚走马上任,就给他们出了一个大难题。
改良方便面的技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进行多次的调配试验。
如今陈海峰只给了他们三天时间。
想在三天时间里,生产出符合他要求的方便面,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郭师傅,这位是陈老板,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中午休息时,几名工人聚在食堂餐桌前吃饭。
其中一名工人一边吃着饭盒里的饭,一边抬头看着对面愁眉不展的郭天生。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郭天生放下筷子,说道:“那能怎么办?谁让人家是老板,现在各家企业都在改制,能者上不能者下,如果不按照他的要求把东西生产出来,咱们几个可都要下岗了。”
听到下岗这两个字,餐桌旁的几名工人露出了凄然的表情。
现在的铁饭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牢固,听说有不少企业相继开始分流又或是转。
岗远的不说,单说距离第一面粉厂不远处的几条街道。
每家街道都有街道企业,就在半年前,这些街道企业相继倒闭。
大量闲散人员要么在家呆着,要么去街上摆地摊儿。
“你们谁吃过锅吧?”
郭天生冷不丁的看向众人。
众人齐齐摇头,锅巴这种小孩子吃的零食,他们谁也没有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