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知府
苏月清等人一路颠簸,终于在巳正时到了青阳府城。
这还是她第一次到府城。
一进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石板路,平坦宽阔,可比县城的土路强太多了。
街道上人来人往,道路两旁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一派繁华的景象。
苏月清掀开窗帘不住地打量着,春燕也少了些平日里的稳重,与夏蝉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说话。
大家一时都没了偷跑出来的慌乱。
进城后马车放慢了速度,大约又行了一炷香的时间,才到了知府衙门。
赵官家拿着县令的名帖朝着衙役走去,脸上堆满了笑,“这位官爷,小的是高山县县令家的管事,我家老爷为府上举荐了位名医,还望官爷能给通传一声。”
说完便双手奉上名帖,同时递过去的还有开路银子。
那衙役不露痕迹地将银子揣进袖中,丢下一句话,“等着吧。”
此刻内院一处院落中一片慌乱,新来的知府沈叔茂在正厅里面色焦急地走来走去,口中催促着:“怎么回事?大夫还没到吗?”
身边的下人立刻回道:“回老爷,沈达已去请了,约莫是快到了。”
沈叔茂疾声道:“再去催催!”
东侧的卧房中传出一阵急促的咳嗽声,听得人喘不过来气儿。
雕花架子床上坐着一位眼中含泪的美妇人,发出咳嗽声的正是她怀中抱着的小男孩儿。
这美妇人乃是沈叔茂的妻子沈夫人,怀中是他们夫妻唯一的儿子沈承瑞。
只见沈承瑞面色苍白,咳得干呕出声。
里面丫鬟婆子一堆,递帕子的、端水的、捧痰盂的,场面一片慌乱。
好一会儿咳嗽声总算是停了。
沈承瑞倒在旁边沈夫人身上虚弱地喘着气,沈夫人一叠声地叫着“我的儿”,眼泪就没断过。
外面的沈叔茂久等大夫不来,正欲发火。
这时门外匆匆进来个丫鬟,口中说道:“老爷,外面来了位名医,说是高山县令所举荐。”
沈叔茂一听大喜,“那还等什么,赶紧将人请进来啊!”
“是!”
那丫鬟行礼后便快步向外院走去。
稍一时,苏月清便被人引了进来,赵管家和春燕、夏蝉等人则被留在了外院。
苏月清进门后感受到一股热气,已经是春天了,屋里居然还点着炭盆。
她眼睛也不敢乱瞟,走上前低头行礼。
“高山县苏月清见过知府大人。”
沈叔茂看来的是个黄毛丫头,一时间怔住了,随即心火便起。
这高山县令莫不是疯了,居然举荐个还未及笄的丫头片子。
但他转念一想,自己是高山县县令的上官,想来他也不敢随意糊弄自己,说不得这女子是有真本事。
沈叔茂压下心中的惊疑与怒气,沉声道:“看你年纪轻轻,又是女子,想是有过人的本事才能令高山县令推举你。”
苏月清大言不惭地说道:“小女子年龄虽小,却与医术一道上颇有心得。”
既是揽了这瓷器活,她也就不打算谦虚了。
沈叔茂眼神一滞,这女子竟如此狂妄!
“想来你已听高山县令提过本官儿子的病。”
苏月清低着头回道:“知道个大概,还需面诊。”
沈叔茂急切地开口道:“那就赶紧进去吧!”
对于他的态度苏月清并未放在心上,她神情淡定地走进了东次间。
倒是沈叔茂见她年纪虽小,却也算是沉稳,心中赞了一句。
苏月清进到卧房中一眼看到了被众多丫鬟婆子围着的男孩儿。
病魔长期的折磨使他看上去有些瘦弱,带着病色的巴掌小脸儿衬得双眼愈发的大。
她稍稍皱了皱眉,环顾四周见窗户紧闭,对着跟进来的沈叔茂说道:“大人,这屋人太多了,空气污浊,实在是不利于小公子养病。”
沈叔茂大手一挥,瞬间屋内大部分下人退了出去,仅余下近身伺候的两名侍婢。
沈夫人见有外人,低头擦了擦泪,看向沈叔茂疑惑道:“老爷,这姑娘是何人?”
沈叔茂回道:“这是高山县县令举荐的大夫,来为瑞儿治病。”
大夫?还是位年轻女子?
沈夫人只觉得儿戏,不满地说道:“以往在京中也没见过如此年轻的医女,这高山县县令怕是昏了头了。老爷也是病急乱投医,还是快去请正经大夫吧。”
沈夫人出言不逊,苏月清连眼皮都没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