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王爷真的好懂人心啊
太庙里,正在举行祭祀大典,祭台上摆满祭品,皇家成员衣冠整肃,跟随着皇帝虔诚祈福,庄重肃穆。
上书房中,夫子讲经典,皇子们有的听讲,有的传纸条,有被提问时的紧张画面,还有课后争论学问的场景。
马球场上,皇帝穿着鲜亮,骑在高大的骏马上,目光坚定,身体前倾,马球杆高高扬起,准备击球,旁边的队友和对手们都全神贯注,观众席上的皇室成员和贵族们呐喊助威,热闹非凡。
太后寿宴,四处装饰着红色寿字和五彩锦缎。舞台上表演着精彩的祝寿节目,有舞者翩翩起舞;有各种杂耍和戏法,引得观众惊奇不已。皇子们依次献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片喜庆欢乐祥和的景象。
冬日里,皇宫银妆素裹,红梅盛放生机勃勃,皇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玩闹嬉戏,和乐融融。
……
随着画册一页页翻过,皇帝久历沧桑的眼眸变得湿润。
他将画册传给太后,向弗宁微笑道:“在北境待了几年,三郎不仅立下赫赫战功,画技也越发进益了。”
弗宁道:“儿臣远在北境之时,心中常常挂念家人。在那些寒冷的日日夜夜,是这些画中的记忆给了儿臣力量,支撑着儿臣坚持下去。儿臣相信,家人亲情能跨越距离,温暖人心。愿天下百姓都能在团圆佳节与家人相聚,共享天伦。”
说这番话时,他眼中满是眷恋,声音无比诚挚。
凌霄在那头瞧着,简直恨不能起立给他鼓鼓掌。
浓浓的孺慕之情令皇帝更加动容,他向弗宁招招手,“三郎,你来,坐到朕身边。”
太后细看了几页画册,再抬起头来时,望向弗宁的眼神中也满是温情疼爱。
见皇帝叫宁王同坐,她笑着嗔怪道:“就是啊,皇上,怎么让他们小夫妻坐那么远?”
她转头朝凌霄道:“宁王妃,你也过来,坐到哀家这儿来。”
见皇帝和太后分别召唤宁王和宁王妃同座,大殿内一时如平湖落石,泛起层层波澜。
德妃眉眼瞬间舒展,嘴角上扬。
刚才感觉到的那些屈辱和不快,已经荡然无存。
皇帝虽贵为九五之尊,但他毕竟也只是个人,是个父亲,自然希望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宁王此举,表现出对家人的一片赤诚仁爱之心,正合圣意。
她毫不掩饰地向宁王和宁王妃投去赞许和慈爱的目光。
与德妃交好的皇室成员也纷纷露出相似的神情,彼此交换着会意的眼神,对宁王表示认可与称赞。
坐在太后身边的老皇叔翻了翻画册,笑容从眼底蔓延到嘴角,感慨道:“宁王真是重情重义啊!瞧瞧这些画,每一笔都倾注了真情,这可比那些金银珠宝珍贵多了。”
言语中,仿佛他也沉浸在宁王描绘的那些温暖回忆里。
“是啊,”另一位皇室宗亲附和,“宁王殿下戍边辛苦,浴血奋战之际,还不忘皇家亲情,此等孝心和情义,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实在是我等楷模。”
周围的一些年轻皇子们眼中则流露出毫不掩饰的羡慕。
常贵妃却不自觉地沉了脸。
原本还为儿子二皇子受到皇帝嘉奖而高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宁王抢了风头。
她忍不住出声劝道:“皇上,宁王与您同席,于礼不合。您贵为天子,九五至尊,宁王是臣子,又是晚辈,这么做有违礼制,还望陛下三思。”
空气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周围的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她。
皇帝微微皱眉,面上闪过一丝不悦,“今日是团圆家宴,说什么礼制?朕想与儿子亲近亲近,共享天伦之乐,无需多言。”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气势不容置疑,每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常贵妃心坎上。
常贵妃眼中闪过一丝愤恨,努力地扯动嘴角,挤出一丝笑容,却比哭还难看。
她强忍着怒气,竭力让自己保持平静,“皇上说得是,臣妾狭隘了。宁王殿下一片孝心,皇上如此安排也是人之常情。”
她话语虽然在迎合,但眼中的嫉妒和不甘却难以消褪。
二皇子卫王暗暗握紧拳头,低头咬牙。
他原本以为自己献礼后在父皇面前大放异彩,能成为今晚的焦点,却不想竟被宁王如此轻易压过。
他心中的愤懑不平,实在无处发泄,冷哼了一声,不屑地小声嘟囔:“不就是会卖惨嘛,有什么了不起。”
弗宁和凌霄感受到了众人复杂的目光,但他们只是恭敬地谢过皇帝和太后,神色从容地分别落座。
从宫中出来,坐到回王府的马车时,凌霄的嘴角还是止不住地上扬。
她对弗宁道:“你注意到没,我们坐到前面去的时候,常贵妃那个脸色……哈哈,我真的是想起来就想笑啊。”
弗宁淡淡一笑,“卫王今天也颇受皇帝肯定,她还不满意,那也没办法。”
“她是想她儿子一个人出风头,”凌霄觉得好笑,“没想到你那画册——”
她忍不住靠上弗宁,笑嘻嘻地摸摸他脸,娇滴滴地说:“王爷真的好懂人心啊,我都没想到你那些画会有那么好的效果。”
她忽然想起来一件事,“说起来,太子到底写什么诗了,你知道吗?我猜肯定不是什么好话,皇帝看完脸黑黑的。”
弗宁抿了抿唇,“我知道。”
凌霄好奇追问:“他写什么了?”
弗宁道:“他那诗表面上是咏中秋团圆,实际上——”
他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是在追忆他母亲文华皇后,暗讽皇帝眼里只有新人,不恤亲子。”
“啊,”凌霄微微有些吃惊,“他胆子可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