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心慌意乱 - 夫君娇柔又贤惠 - 栗娓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7章 心慌意乱

回到京城时已是处暑。

秋雨突然而至,朱瓦之上一排水帘,雨水顺着青灰色的廊檐滴落在地,如花绽放,瞬息归于平静。

苏暮莞独自待在书房,蓦然抬眸,仿佛看到父亲的身影穿梭其间。

他手捧书卷,跪坐蒲团,烹茶品茗……用温厚的大掌握着她的小手,垂笔习字,带着她诵读典籍,与她讲孝宗皇帝的故事。

如此种种,才上心头,便落得心里满是水渍,长睫上坠满泪珠。

外面的雨愈加猛烈,啪嗒落在屋顶,带着秋天的凉意,风起云涌,暑热一扫而空。

她想起曾在相似的日子里,父亲与她对坐茶榻,感慨“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①

那时苏家已大不如前,想必父亲是因风雨飘摇想到了世态炎凉,不过是顷刻之间的事。

满面的愁容,难解的心绪,牵动着她幼小的心灵。两人的叙话落到最后,总是以父亲豁达的心境结束。

他时常道,万事万物都有其定律,只要尽人事听天命就好。

父爱如山,父亲不因她是女子而想将她早早嫁出去,更不会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话。

当初寻杜南亭做婿,亦是希望他们俩能琴瑟和鸣,勿做一个下堂妻。

闭上眼,刀疤的脸猛地浮现。吓得她蓦地睁眼,呼吸困难,泪水无法控制地涌出来。

她不明白,不屑汲汲于争一时荣盛的父亲,究竟是因守护什么而惨遭杀害。

在那样一个时刻,面对冷酷的刀疤,他在死守一个秘密。这是一个什么样秘密,让他宁死也不肯吐露?

回到京城以后,她对于父亲惨遭杀害的事只字未提。

于母亲而言,父亲杳无音信并非坏事,至少仍可抱有一丝信念和祈盼,自欺欺人地认为父亲在某个角落好好活着,或许会在某个日子突然回来。

只因她曾也是这样期望着,彷徨无助等待。

直到那一夜,希望坍塌那一刻,痛苦如同虫蚁啃噬心神,唯有振兴馥郁堂,恢复苏家荣耀,才能让她支撑下来。

她不愿母亲经受这样的痛苦折磨。

当下惟愿谢濯能想到办法,抓到刀疤,将当年之事问个水落石出。

苏暮莞如今才明白,为何父亲会发出那般感慨,原来世间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四季更迭,日月依旧,但早已是物是人非。

她是当初纯真无知,任人掌控的少女。

曾经她幼习礼仪,为的是嫁一个好郎君,为了撑起整个苏家的面子,为了达成母亲心愿。

然而,这段日子以来她越发清晰心中所想,明了内心所盼。她想要的不是成为某个人的妻子,某个家里的门面,而是能够顺从心意而活着。

很难。

但她想试一试。

“姑娘,东西已备齐了。”

脂月在门外轻唤,打断了她的思绪。

上一回夜明珠被退回来,她一直盘算着如何把欠下的人情给还了。许是特意准备好淮州龙井和绣品,亲自登门送到晋王府。

泪水晕了妆容,她稍作收拾后,等雨势渐小才登上马车。

虽是第三回来,她仍不自在。

收起帘栊,朱漆大门顶端悬着的匾额压得她大气不敢出。

她明白自己的卑微和胆怯,却仍要迎头而上。递上拜贴,管家开了门,将章相宜请出来。

宜姑姑一见到她,笑容满面,领着她径直往前走,和颜悦色地询问些父母是否安好之类的话,如春风一般的态度渐渐消除了她内心的忐忑。

二人所经之处藤萝缠枝,紫花盛开,一条蜿蜒曲径通往之处并不是达观轩,而是更为幽静之处。

明道斋。

甫一进院子,就看到一位嬷嬷匆匆走过来:“宜姑姑,殿下头疾又犯了。”

章相宜面色一沉,提着裙角进屋查看,留下她站在外边等候。

屋檐之下,苏暮莞看着雨点落在石砖上,散开的毛毛雨飘到她的脚前,浑然不觉。

旁边的脂月赶紧将油纸伞撑上,低声嘀咕:“怎么能这样把姑娘晾在一边呢?要落雨了。”

“想来王爷这头疾突发,宜姑姑一时心急,此处是王府,月儿切勿乱说话。”

脂月噤声。

突然,一团黑不溜秋的东西从门缝窜出来,径直扑到她脚下。后面跟着的侍女吓得脸都白了,伸手去抱:“夜尾,快回来!”

似乎是故意扑过来,夜尾蹬着四条腿扒到苏暮莞裙下,便死活不动了。

苏暮莞蹲下身子一伸手,就跳到怀中。

“这是……殿下的――”侍女见夜尾温顺,止住话。

“夜尾还认得我。”苏暮莞垂眸看着怀里毛绒绒一团,笑出声来。

嬷嬷推门迎她:“让姑娘久等了,殿下有请。”

侍女伸手来接夜尾,奈何它一头埋在她怀里,不肯搭理旁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