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父亲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 艰辛而苦涩 - 麟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艰辛而苦涩 >

尾声:父亲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父亲虽一直都在努力,但最终除了一顶“红色资本家”的帽子外,再什么也没有剩下……他一生勤奋,难得看见他在家里赋闲过,可在走前大约有半年多点的时间里,病魔却把他牢牢地拴在了家里,出不了门,做不了事,他很无奈,也很心烦。秋去冬来,大雪纷飞,整个世界变得一片洁白。父亲用手指融化开结在窗玻璃上的霜花儿,向外边久久地了望。

啊,腊月到了,一年又要过去了!父亲自言自语的感慨地说。

是的,母亲停下手里的编织接他话茬儿说:再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小年就要到了。

是吗?小年是“辞灶”的日子,咱家的新灶爷预备好了吗?

还没呢。

那就去“请”个来家吧。

父亲一辈子不信神魔,是个地地道道的唯物主义者,他常在我们兄妹几个——确切地说五个,三男两女,我是老小——跟前说,天上不会给你掉馅饼的,老天爷对谁都一样,要想过好日子就得煞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他供灶爷,不是祈求神灵保佑,而是从小受爹娘和师傅的影响养成的一种习惯,觉得只有这么做才有一点年味儿。腊月二十三一到,就把在家里存放了一年的旧灶爷,从厨房墙面上“请”下来“送走”(烧掉),然后再“请”一张新的来家,等到除夕这天再挂上,接着摆上母亲亲手制作的供果——她可会做了,用又白又筋道的“双合盛”沙子面,做出猪、鱼、小龙(即盘着的蛇,母亲管它叫“生虫”)及佛手、鲜桃类的枣饽饽……蒸熟后再用毛笔涂上颜色,于是一个个就有鼻子有眼,看上去活龙活现的让人喜欢。天一擦黑儿,点燃香烛,父亲便带领我们兄弟几个恭恭敬敬地依次排好,跪地磕头(女性除外)。眼见灶爷灶奶那慈祥的面孔跟他们桌前丰盛的供果,再闻到香烛散发出来的缕缕馨香,继而又听到室外燃放爆竹的“砰啪”声,确有一种年味儿在心里边升起……父亲热爱生活,所以年年都不忘要这样做。

这天,他看完了路边的雪景,回头看了一眼正趴在箱子上写寒假作业的我,说:你时常出去跟小朋友们玩,碰见了就“请”个来家吧,好吗?说着就示意母亲给我钱。我很不情愿,因为我自跨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就受“不信神,不信鬼”的教育,供灶爷这种风俗在当时被视为迷信,关起门来在家咋做都无所谓,可到外边去买灶爷,一旦让同学撞见了肯定会取笑我的,老师知道了也会批评我。但看到父亲投向我的那双殷切地目光,我又无法拒绝,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说实在的我寄希望于出去玩时别碰上有卖灶爷的,这样我就好交代了。可偏偏凑巧,不但碰上了,而且还不止一次。我手攥着母亲给的钱犹豫再三,就是鼓不起勇气来上前去买。有一次,我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凑了上去,就在递钱的那一刻,前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同学的影子突然闪现到我眼前,我怕他看见了会挤眉弄眼地嘲笑我,更怕他报告老师和同学,说我迷信……我彻底气馁了,把手缩了回来,一转身跑走了。小年过完了,再有两天就是除夕,父亲问:还没碰见有卖灶爷的吗?我避开父亲看我的目光含含糊糊地回答说:没、没……有。父亲说:你上心点儿,别光顾贪玩了。我说是。但最后的一次机会还是被我给放过去了。除夕这天,父亲独自望着往年悬挂灶爷的墙面,心情很郁闷。母亲想了好多法子想让他高兴起来,却都未能奏效。就这样,父亲在人世间过的最后一个旧历年,被我搅和得一丁点生气都没有了……是啊,父亲对我一生无求,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我都没能满足他老人家,我好愧悔啊!每每想起来,心痛如割……

父亲抑郁地离去了,没能像他一生期盼的那样,身后给儿女们留下点什么。母亲为了供我读书,56岁那年学绣花,给一家刺绣厂绣枕套和婴儿戴的围嘴儿。她不辞辛苦,常常为了多绣几个能多赚几个钱贴补家用,一直干到午夜一两点钟,眼睛都熬红了。那会儿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多亏母亲这样没白没黑的拼搏,我才没被饿死,且攻读完了学业。母亲勤劳了一生,从未贪图过安逸。她高寿,活到了九十岁。她十分爱干净,走前头一天还自己洗了手帕和袜子,她不愿意让别人为她代劳,这是她一生养下的习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