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门在外要守规矩歪门左道的事不能做 - 艰辛而苦涩 - 麟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艰辛而苦涩 >

第一章出门在外要守规矩歪门左道的事不能做

有了大姑以后,祖父母就期盼着下一胎能是个男娃。天随人愿,当婴儿呱呱坠地,最先看到的接生婆便冲倍受临盆折磨的祖母大声嚷叫了起来:哎哟!大妹子,你真是有福哇,想什么来什么,这不,奔你两口来的是个带小鸡鸡的大胖小子啊!

是吗?祖母把汗湿的额发向后抿了抿,略勾起点头来迅速地瞄了一眼,像了却了一桩心事似的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抿嘴乐了。这时,候在屋外的祖父也听到了,他高兴地翻了个跟头,随后拿起一挂事先准备好的三寸鞭,飞奔到村头大路旁“乒乒乓乓”地燃放了起来,于是全村人都知道了祖父家如愿迎来了一个大胖小子,都替他感到高兴,嚷嚷着要喝他的喜酒,他爽快地答应了,一下子办了好几桌,光高粱酒就喝了两大篓。像天下所有做父母的一样,祖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能有点出息,但毕竟这是未来几十年的事情,为了能预测一下——当然这也是一种娱乐——就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大伯一周岁的时候,举行了个“抓周”仪式。祖父母在太公的指导下,把笔墨、算盘、铜钱……及祖父特意用木头削制的几把刀剑、弓矢等物摆放在桌子上,然后抱着大伯俯下身去让他随意去抓,一开始大伯张着胖胖的小手,在刀剑弓矢旁留连了一会儿,这很对祖父的心思,连声喊道:小子!伸手抓呀,还犹豫个啥,快抓呀!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大伯的小手最后竟落到了一只毛笔上。祖母跟太公在一旁咧嘴笑了:这胖小子,日后若能出息个读书人,那感情好!祖母把大伯从祖父手里接过来,在他那胖胖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又一口,对这样一个结果很是满意。然祖父心里却多多少少的有一丝遗憾,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息个顶天立地的须眉汉子。也正是因为这样,大伯稍长大一点,祖父在院子里习武时,试着手把手地教他几招儿,可他总是不大感兴趣,勉强照做了,过后也都忘到零丁洋里去了,这让祖父很不开心:去,去,去!一边呆着去!白长了个郎当儿(小鸡鸡),连个男子汉的样儿都没有!

大伯委屈地哭了,祖母赶紧上前抱住他袒护地说:人家不喜欢练武就不学呗,他爱念书不是一样好嘛,你说对吧,儿子?

大伯竟然抹着眼泪冲娘点了点头。祖母见了乐不可支,又搂进怀里一阵亲吻。大伯的确对读书情有独钟,两三岁时,一见太公唱诗他总要凑过去听,听后他也能学着太公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唱上几句,这让太公十分地高兴:俺外嫡孙愿意学俺就教他。他给大伯找来几本他娘当年用过的启蒙书,便在院子里的倭瓜藤下用心地教了起来。大伯没有让老人失望,他很当回事,巴巴着小眼认认真真地听讲,到了五岁那年,就能把《百家姓》《三字经》从头至尾地背个滚瓜烂熟。对太公的讲解,他也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愈发加深了太公对他教习的信心……就这样,大伯在太公的指导下,学完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类的启蒙性的文章后,就又被送进乡里的私塾深造了几年。那会儿大清已取消了延续近千年的科考制度,读书不再是为了做官。其实即使这个制度不取消,太公也没打算让他这个重外孙学成后到官场上去闹个一官半职,因为太公一生看惯了那些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卑行劣迹,打心眼里对他们深恶痛绝,别说朝廷已改制,就是不改制,对他这个大清的叛逆者来说,也不会鼓励自己的后人去走仕途那条腐朽的老路,他让他念书只是希望他能多长点见识,日后不做荒唐事罢了。

是的,在当地,有了文化就不能窝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儿,就要走出家门到外边去见见世面,闯闯世界。于是在大伯十七岁那年,太公托亲靠友在烟台城里给他物色了个差事,在一家粮行里做了账房先生。大伯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他当着一家人的面信誓旦旦地说:太公,爹,娘,你们放心好了,孩儿这次出去一定好好地干,多赚些钱回来,让你们都有好日子过!祖母一边给他整理着身上的衣裳,一边抹着眼泪说:俺不求你对俺们怎样,只要你自己在外边平平安安的有点事干俺们就知足了!大伯来到太公屋里给他老人家磕头,太公手捋胡子点了点头说:

孩子,这些年圣人书你没少读,咋做人圣人书里说的明白,你照着做就是了。

是,太公,孙儿谨遵您老的教诲,一定照做不走样儿!

这会儿,祖父正在院子里兴冲冲地忙着套车、搬行李,大伯出了屋就要给爹爹跪拜,祖父忙摆手说:不忙,不忙,俺不是还要送你一程吗?等分手时再拜也不晚。

祖父赶着骡车出了巷子,迎面遇见了几个邻居家的爷们儿。他们忙上前问道:他叔,你这是拉着大侄子进京去赶考啊?

不是,不是,他哪有那出息,祖父谦逊地说:别说当今的皇上已取消了科考制度,就是不取消他也上不了金榜啊!

那你爷俩这是……?

去龙口,到那儿给他谋个吃饭的地场去。

噢,是这样啊,经九爷跟你手调教出来的后生不会错的,他一定会出息个好生意人的。

那就借你们这些大叔大伯的吉言了!……

祖父拱手谢过了他们,然后把手中的鞭子一扬,将骡车赶上了大道。他们爷儿俩一路走一路聊着,期间少不了那些对出门人的嘱托。他们到了龙口已是晚上了,爷儿俩找了个大车店对付着住了一宿,第二天要分手时,祖父把手探进怀里掏了半天,最后掏出一小撮散银子来塞到大伯的手里说:咱家不富裕,这你是知道的。这点银子是你娘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出门在外花钱的地方多,你拿去用吧,但要省着花。

俺不要!大伯推辞,他知道这是家里仅有的一点钱:你给俺娘捎回去吧!

祖父“嗨”了一声:让你拿着你就拿着,不然你娘会怪罪的。

见爹爹执意要给就只好收下了。

爹!他瞅着爹的眼睛说:等儿在这儿落下脚有了薪水,一定好好报答你们这些年来对俺的养育之恩。

祖父摆摆手说:你先别想那么多,家里有俺支撑着一时半会儿还饿不着,你照顾好你自己就行了。既然来这里是给人家打工的,就要扎扎实实地干,歪门左道的事不能做。

俺知道了,爹!大伯点头道:这一路上你嘱咐俺多少遍了。

那俺也要说,你别嫌俺啰嗦!祖父强调说:你太公、俺、还有你娘,都是要脸面的人,咱不求日子过得比别人家好多少,但一定要有个好名声。你出了门俺就管不了你了,想咋做就咋做,可有一点你要记牢了,不能给俺们头上戴屎盔子,让俺们在乡下做不了人,听清楚了?

听清楚了,爹!您老放心,俺即使死也不会那么做的。

呔!活得好好的,干嘛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祖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爹对你没忒高要求,只要你活的跟个汉子似的,爹也知足了!

伯父伏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头,没想到这一分手爷儿俩就再也没能见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