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父亲圆了姥爷姥姥一辈子的梦 - 艰辛而苦涩 - 麟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艰辛而苦涩 >

第124章父亲圆了姥爷姥姥一辈子的梦

母亲跟随父亲远离故乡,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家乡的一双老人。这一点父亲是十分清楚和理解的,他想尽一切办法让母亲跟他们保持着联系,除了定期写信问候外,每两到三年都要让母亲回趟老家探望一下,再跟家里的老人一起住些日子,即使后来有了我姐姐和哥哥,也没有改变。知道老人想念孩子,我母亲每次回去都要带上他们,让老人一享天伦之乐。平时,只要有亲戚朋友回家探亲,他都要委托他们顺道去看望看望,捎点东西给老人家。当然,父母最希望的还是把姥爷姥姥接到身边来跟他们一起过,可无奈老人家深恋故土,舍不得离开。姥爷种了一辈子庄稼,最向往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父亲知道了以后,就花重金买了一块乡里最好的土地。它地形好土质肥沃不说,旁边还有一条小河流经,而且离村子很近,从家到地头用不了一袋烟的工夫。看到这样好的一块土地写到了自己的名下,姥爷高兴得夜里做梦都一次次地笑醒。是的,他太爱这片土地了。父亲体谅他年长了,让他雇工耕种,可老人家偏不。俺又不是动弹不得,干嘛要使唤人家。

一进入春耕,他就在靠近小河的地头上搭起个窝棚,全天吃住在里边,一直到秋收。在不是很大的这块土地上,他种植了各种谷类:有高粱、玉米、小麦、谷子、红薯、花生……几乎应有尽有。他头戴草帽,手拿锄头,从早到晚流连在地头田间,见草就锄,把这片庄稼伺弄得干干净净利利整整的,就像喂养孩子一般。当然,他付出的辛苦会得到很好的回报的:玉米棒子个个都一尺来长;砍下来的高粱穗子压手腕子;狗尾巴样子的谷穗子一直耷拉到地面,大有要把脚底下压个坑的架势;麦子更是如此,长长的穗子籽粒饱满;一棵红薯秧起出来,带出十八、九个红薯,称一称有二十来斤……看到庄稼有这样好的收成,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他们不顾我父母的制止,每年都要寄些小米呀、大茬子呀、高粱米呀、红薯干呀、花生米呀……什么的来,并捎来话说:你们别嫌弃,这都是当年打下的粮食,味道不一样不说,还很养人哩!看到这黄澄澄、白胖胖的五谷,你别说,还真有食欲呢!堪称美食家的盛师傅每每见了都赞不绝口:

嘿!再爽口的大鱼大肉也比不过这五谷杂粮啊!少掌柜的,分一点给俺行吗?

拿去,拿去,想吃多少就拿多少!我父亲摆着手说。

一年的收成的确不少,姥爷姥姥留下够自己吃的,剩余的就分给了左邻右舍。人也不白吃你的,你家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过来帮忙。姥爷姥姥两位老人,身边虽没有子女陪伴,但小日子却过的滋滋润润。父亲每年都要给他们汇几次钱去,他们收到后从不乱花,攒起来预备将来再添几亩好地。母亲每次回来探望他们都要说,这些钱是给你们零花用的,你们想吃什么就买些回来,衣裳也别等穿破了才换,有钱买鞋干嘛还要自己做呢?

娘!你看你手,让麻绳勒的都出血口子了,你疼不疼啊?!咱不是没钱买地,就你老两口在家,要那么多地干啥呀?……

不管我母亲苦苦地咋劝,姥爷姥姥都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依然如故。平日里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钱攒起来预备着买地……

一天,我父母突然接到家乡的一封急件,拆开看只见信里边写道:家里摊事了,见信后速来家。究竟摊了什么事,信里没有详说。根据以往二老对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习惯,我父母判断,家里如若没发生什么大事,他们是绝不会这样写的。母亲心急如焚,潸然泪下。父亲在一旁劝慰她说:

别急!别急!这里的事你什么也不要管了,你赶紧打点着回家就是了。

父亲安排人当天就办好了过江的手续,并以最快的速度把母亲送上了归乡的火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