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父母决定落户哈尔滨
从各方面传来的确切消息得知,父亲在布拉格维申斯克、伯力及海参崴的财产,被苏联当局全部没收了。让父母更加痛心的是,叶莲娜大婶为保护这其中的一部分财产,竟然被他们痛恨的、参与逼杀毛占魁的流氓坏蛋潘捷列夫给杀害了。是我害了她老人家的呀!父亲沉痛地捶打着自己的头后悔地说:当初我要不答应她就好了。
谁会想到呢?母亲攥住父亲挥舞的手说:他们也下得去手,这么好的一个老妈妈!
按着中国人的习俗,那天的晚上,父亲跟母亲来到冰冻的黑龙江边烧了些纸,在跳跃的火燃就快要熄灭了的时候,父亲面朝江对岸跪地磕了三个头,母亲在父亲的喃喃祝福声中听到,叶莲娜大婶的称谓被改做了妈妈。如果说,父亲和母亲在这以前还有那么一点点想要重回河对岸的念头的话,这次彻底打消了(事件停息以后,苏联当局发现,没有华人居住的布市,几乎变成了一座死城,往昔十分繁华的街市变得冷冷清清,一些俄籍居民也因无法正常的生活而开始纷纷地搬迁到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去,这是苏当局不愿接受的事实,于是便颁布命令,在布市居住过的华人——没有任何反苏行为的——都可以再回到原居所去,至于被没收的财产一律不予归还)。当刘振庸得知父亲一家人不再回江对岸了,心里异常高兴。是的,他早就有要把父亲拉入他经营的商会里来的想法,这是个机会,不能错过了。于是就把父亲叫到自己身旁扯着他手说:
大侄子!叔年岁大了,一年不如一年了;你妹子又摊了那桩忧心的事——唉!活生生的一个人就那么走了——这事摊在谁身上也经受不住哇!她能活下来就算不错了,哪还有心思打理生意。你那些弟弟妹妹们(指他跟杨先生生的)又都太小,啥都不懂,俺一时半会儿地还指望不上他们。狗日的老毛子!对咱中国人说翻脸就翻脸,就跟当年对待俺似的,让你苦心经营了那么多年的家底儿一夜间打了水漂。唉,惨哪,惨!你不过去也对,好马不吃回头草,你就留在叔这里吧,这里的生意由着你去做,想咋整就咋整,做好做坏叔都不怨,只要你煞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就行。将来俺跟你婶(指杨先生)去了阎王那里,留下的财产你跟你那些弟弟妹妹们都有份儿……
他说的诚诚恳恳语重心长,然父亲却没为此心动,他跟母亲商量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离开这里自己去闯,这让刘振庸很是伤心,他叹息地摇着头说:唉!谁也不怪,就怪俺当初失了主意,没把你兄妹俩一起留在俺身边……
父亲和母亲选定的去向是哈尔滨,因为这些年来父亲走南闯北去过了好多地方,单单看好了这个有着西方风韵的北方城市。它虽然很年轻,建立起来总共才三十几个年头,但发展神速。由于有得天独厚的水路交通设施,再加上中东铁路的建设,国内外的一些有钱人纷纷来到了这里,驻足经商,仅外籍的银行就有十几家。这里在短短时间里便建成了一个四通八达,商铺林立的枢纽城市。这里的气候虽有点寒冷,但四季分明。除此之外,让父母看好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座城市里充斥着众多的外国洋人,他们对一些高档皮毛制作的衣物情有独钟,在这里经营上档次的皮毛生意,有别处都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再说了,这好歹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家里,再不用受那些洋鬼子们的气了!母亲往来家乡和布市时,每次路经这个被称作“东方莫斯科”和“小巴黎”的城市,都要落脚歇上两天,对它早有好感,所以父亲一提,两人的意见便一拍即合。就这样,他们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告别了父亲从十岁起一直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异国他乡,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带着小他三岁的母亲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千里跋涉地去了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