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想方设法给大家一些生的希望 - 艰辛而苦涩 - 麟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艰辛而苦涩 >

第130章想方设法给大家一些生的希望

在没有脱离险境之前,员工们的心总是处在一种焦躁不安的状态。他们的外部表现有时显得很怪诞,原本在一起唠得好好的,却因为一件事或一句话无缘无故地抱头痛哭起来,有时还会争吵甚至于交起手来,往日的兄弟情在一瞬间竟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些表现尤其是在他们都无所事事时候频频发生。父亲知道这一切都是由于长期心里压抑又看不到希望才激发出来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放下心来恢复往日的那种正常状态,这是父亲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在这种时候员工们想的最多的是怎样才能逃出死亡的牢笼,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他们都晓得,在上一次的“海蓝泡惨案”中,尽管有七千多人葬身在滔滔的黑龙江水中,但仍有为数不多的一些人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这其中就包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隔岸大富商——也是东家的亲戚和师叔——刘振庸的死里逃生。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在哥萨克士兵把华人像羔羊一样地往江边赶的时候,他们乘机逃了出去,躲到了芦苇荡里或更远的森林里去,等事情过后他们再偷偷地出来想办法涉过江去。这样,不仅保全了性命,还可带走部分的细软。可山猫皮货店就在小镇的正当街上,一旦有事会首当其冲地被人揽入眼帘里去的,怎会有机会往小镇郊区的芦苇荡里转移呢?更何况是去更远处的森林里躲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疗伤身体已恢复了正常的关涛跟大伙探讨起这个问题来。有人提出一个想法:从地下走,也就是在院子里挖一条地道,直通郊外的结雅河边,因为那里有大片大片的芦苇荡,藏个百八十人的一点问题都没有。然而这里到结雅河少说也有一里多地,从地下开出一条走人的地道,不可谓不是一桩巨大的工程,但为了逃命他们还是想尝试一下。于是关涛代表大家把这个建议向父亲提了出来,父亲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并不十分看好这种做法,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因为他注意到了,大家对这个做法的积极性都很高,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不想在这种时候打击了他们的情绪。除此以外,一个更主要的考虑是:这样大家都有事干了,而且有了盼头就不会整日想着死。是的,这是转移大家眼下萎靡不振情绪的最好办法,何乐而不为呢?

好的!我支持大家这样做,但是有几点要提醒大家注意:一是对外要保密。因为一旦消息走漏出去,我们的全盘努力都要泡汤;二是要注意安全。我们挖地道的目的是为了逃命,如果我们不注意安全,挖着挖着一旦出现塌方砸死在里边就得不偿失了;三是大家轮流干,上了年纪的,女人跟孩子就不要参与了。

好的,少掌柜的,俺们都听你的,谁要是把消息走漏出去,断了大家的后路,俺们就把他的舌头剜了去!

一人说完大家响应:对,剜了去!剜了去!……

经过论证,地道口最终选择了位于作坊后院的一处地窖,它离地面很深,出口处备有砖砌的上下阶梯,平时是用来储藏蔬菜和肉食的。从这挖起不但省了不少的工,而且也极有隐蔽性,外表看就是一处储藏食物的地窖,谁也不会想到它下边还藏有一条通往郊外的地道。挖地道取出来的土就地扬在了院子里,好在院子的面积很大,把土平整一下轻易看不出什么破绽来。为了保密起见,这活儿只能是晚上干白天休息。由于干活的场地很狭窄,不可能有多少人都一起上,父亲就把能参与的员工分成了几个班,每班五个人,三个小时一轮换。由于这工程给大家提供了生的出路,因此大家干的都很卖力,不计较干多干少,相反都想多干点,下一班要催促多次才能把上一班替换下来。本来年轻员工的人手就够了,可像常师傅盛师傅这样上了岁数的老人也要加入进来,拦都拦不住。后来因他们的动作和效率实在是太呆滞缓慢了,影响了工程的进度,最终还是由父亲出面将他们连拉带扯地“请”了出来……整个工程是浩大的,可前后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开口处离结雅河木桥只有二百多码,出了地道很快就会潜到附近的芦苇荡里去。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们在出洞口做了些伪装,用时只要把盖在上边的草坯挑开就行了。

有了这条救命的通道,大家的心里踏实多了。竣工那天父亲破格让大家饮了酒,他们说啊笑啊整整闹腾了一天。从此店铺里又有了笑声,特别是那些多日来受到限制和压抑的孩子们,开始给了他们一些嬉闹的自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