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大姑受旧传统的约束执意不肯迈出最后一步
母亲跟大姑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虽不长,却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到了老年,母亲不止一次地在我们兄弟跟前夸赞她这个大姑姐。说她长得美,即使已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是那么的俊俏和婀娜多姿。她从不浓妆艳抹,一年到头总是着一身干干净净的素装,脑后梳着个利利整整的小发髻,给人以无限的魅力。她待人和气,而且善解人意,嫁到婆家十多年了,从未跟村里人红过脸,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愿意跟她交往。她愿意帮人,人家自然也愿意帮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于完美的女人,却受到了命运的捉弄,嫁给了陈翰生,只跟她生活了两个月不到,就从人间消失了,从此她孤身一人苦熬苦撑,一过就是十几年(确切地说,父亲重回故里那一年,她已经独自一人过了十七个年头了)这期间陈翰生不仅不着面,甚至于连一文钱的生活费都没给过她。母亲嫁过来听说了这一切,真是义愤填膺:大姐这是嫁的什么男人啊!结婚没几天就一杆子尥出去,都快二十年了没了踪影,像他这样一个没肝没肺的败家子,大姐凭啥要为他守活寡?干脆走了算了!
父亲说:我也是这意思,可大姐总也不松口。
那咱俩再好好劝劝她。母亲说。
行!父亲点头:她要同意咱就一块带她走,等有合适的就让她再嫁。
在以后的日子,我父母一有机会就做大姑的工作,可大姑听了只是默默地垂泪,就是不表态。难道大姑对陈翰生和以往孤苦伶仃的日子就那么的留恋?不是的,她跟陈翰生到一起去总共就那么几天,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尤其是后来他离家出走以后,就把大姑扔到了脑后不管不顾,这更让大姑伤透了心。她恨他,也为自己命运的多舛感到痛心。当她看到身边左右跟她一样年龄的人,夫敬妇爱,儿女绕膝,一家人乐陶陶,尽享天伦之乐,而自己却常年孑然一人,孤身只影,形影相吊,真是心痛不已,常常通宵哭泣,泪透枕巾。她也想过改嫁,但受旧传统的熏染,她认为这是一桩丢人的事情,能不走就不走。除此以外,她还有一种为难的情绪,想到自己又要跟一个陌生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这人好还行,要再遇到一个跟陈翰生一样的人,她还能活吗?她相信了命运说,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这命,好男人不会到她身边来的。尤其想到,嫁过去又要经受一次像陈翰生曾经给过她的那种虎豹熊罴般的蹂躏,她就怕得不行。这样虽孤单一些,但毕竟自己一个人想怎样过就怎样过,只要自己严守妇道就行。看到妯娌们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羡慕得很,常想:你陈翰生不务正道,不回来就不回来吧,但至少也得给我个孩子呀,我守着孩子尽管凄苦一些,也能过了。她曾想抱养一个,亲朋好友们也这样向她提议过,可一想到陈翰生不定哪天突然闯回来,他看到了能不生疑吗?好哇,俺不在家你跟别的男人都……出于这样一种顾虑,她忍痛打消了这个念头。这多年来,大姑就是在这样一种磕磕绊绊反反复复的矛盾中生活过来的,她很苦,却已习惯了,不到逼不得已,她是不想改变这种状态的。所以当我父母逼着她做出抉择时,她流泪了:
兄弟,妹子,姐还是从前跟你说过的那句话,出一门进一门不易啊,况且这村里村外、族里族外有八百只眼睛都在瞅着你呢,你脚稍一歪歪,人家就会瞅个正着,俺不想为了自己坏了咱全家人的名声,这样将来我还咋有脸去见咱地下的爹娘啊!再说了,我都这把年纪了,撂下三十往四十岁奔的人了,怎么还不好对付。俗话说的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俺认命吧!
父亲说:可大姐,你这样也太亏了呀!
亏就亏吧,这是命啊!大姑摇着头说:现在看来,是他在那边生意没做好,落魄了,怕族里人笑话,就没脸回来了。
那他也得想法儿把你接过去啊!
这边不是还有俩老人需要俺伺候嘛!
现在都没了,他咋还不管你呢?
他落魄得连自己都养不起还有能力管俺嘛?
就是因为这样咱才要走的嘛!父亲提高了嗓门说。
大姑黯然摇头:命啊,命啊!……末了说:兄弟,你要是心疼姐姐的话,回去就再帮俺找找他。
父亲气愤地:这种人即使找到他又能怎样!百天都不到的夫妻,你对他还有感情吗?
咳!谈什么感情啊,就那么回事,对付着过吧?
真的就这么对付了!
大姑默默地点了点头,一颗硕大的泪珠从眼角上坠落下来,润湿了前襟。父亲跟母亲对了下眼光,知道再说也没用,就只好作罢。眼下能做的就是由父亲出资,给大姑的住房重新翻修了一下,院子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外扩了扩,并比照俄罗斯的民居,在房头前加了个玻璃偏厦,这样好看好用不说,冬日里还能遮遮风,让大姑住得更舒服一些。
回关东以后父亲便撒下人四处去寻,两年后终于在一个山沟沟里找到了已经落魄多年的陈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