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一桩拂不去但又难以实现的愿望
在祖父的内心深处时时跃动着这样一种心愿,就是要让祖母跟自己过上宽裕舒适的好日子,为这他可以豁出自己的一切。然而事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家底太薄了,就那么两亩多地,而且还都是靠近大海边的沙荒地,贫瘠、干旱、还时不时地受到盐碱的侵蚀,种什么都不大愿意长。他身子骨儿结实,给人家帮工,收入又极有限,想这样致富,犹如水中捞月。当然,摆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一丁点出路也没有。最简单、最有保障的就是把九爷——不,我得称呼他太公了——先前送给他们的那轴条幅出手。成亲以后,夫妇俩想把它归还给老人,这毕竟是他的心爱之物啊!可老人接过去又展开看了看,毫发无损,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重新将其卷好递还给他们:
爷爷既然把它送给你们了就是你们的了,你们好生收藏着吧。城里的一些喜爱古董字画的有钱人家,对这款条幅早有耳闻,且觊觎在心,苦于九爷当初任你出多少银子也不向外转让,如今他们得知这件宝贝转到了两个年轻人的手里,就想多出点银子将其弄到手。他们出的价码足可以换来十多亩好地,有这么一份地产在手,祖父一家人不愁没好日子过。然而出人意外的是,祖父的回答让他们更加没了指望:
这是爷爷留下的传家宝,俺就是穷到只剩骨头渣滓了也不会出手的,你们都死了这份心吧!
所以让这款条幅来转变家境,祖父连想都没想。当然,祖父身怀绝技,他可以带上庄里的一些师兄弟到京城去卖艺,几个寒暑春秋下来也会赚些银两回来的。然而他的这个想法刚一露头,就被九爷跟祖母给顶回去了:
靠杂耍卖艺混日子,这不是咱习武的初衷,祖上没开这先河,你也不能。
祖母说的更坚决:俺就是吃糠咽菜也不能让你出去干这行当,这有辱祖宗的名声!
这条路不能走,就只有把希望投到了大海上。想多打鱼多赚银子,就得往深海里走。然而,海上气候难测,动不动就会遇到疾风暴雨,翻船落水的事常有发生,在这一左一右年年都有落水身亡的打渔人,摊上这种厄运的人家到了都是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告终。祖母文嫣很为丈夫的生命安全感到担忧,不支持他到远海去打渔。祖父安慰她说:
俺有一身好水性你是知道,再者俺上的是振庸爹包的船,他是这远近有名的打渔的好把势,看天象什么时候起风、什么时候有雨他都知道,跟着他轻易不会有闪失的,你放心好了。
话虽这样说,他去赶海一遇大风天,她在家里就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一听到海边的号子声,她就要心事重重地赶往海边,直到祖父的身影映入她的眼帘,她的一颗悬着心才算落地。
孩子他爹(自打他们有了孩子祖母就开始这么叫),你不去赶海行吗?
她时常偎在祖父的怀里说。祖父苦笑着说:不去咱一家人吃什么穿什么呀?
够吃够穿就行了。
祖父摇头,就这他没有顺从祖母的意愿照行不误。钱赚得多了,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了,祖父心里筹划着攒够了钱买亩好地,为这他更加勤谨了。然而,一次出深海遇上了飓风,他在收网时被甩出了船帮,船上的水手们竭力地打捞也没能寻到祖父的踪影。祖母得知以后,简直要疯了,如不是膝下已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也会一头栽到海里边去。令她惊喜不已的是,几天以后他又风尘仆仆的回来了。原来,他落水后被大浪卷出十多海里,让外乡的一艘渔船遇见了给搭救了上来,免于一死。上岸后,他歇也没歇,昼夜兼程地赶回了家。一进门夫妇俩拥在一起抱头大哭。
听着,孩子他爹,只要俺还有一口气,就不准你到深海去打渔。你要不听,俺就先死在你头里。
这回祖父听话了,即使出海打渔也多半是在近海,一看天气有变就赶紧收网归岸。即使这样,祖母也总是战战兢兢,能不让他去就不让他去。祖母安贫若富,常在祖父跟前说:
他爹,咱有吃有穿,饿不着,冻不着就行了。过这样日子,俺知足!
然而祖父却不这么想,他总是要想法子给家里多赚些钱来,好让妻子儿女日子过得宽裕舒适一点……
令他夫妇始料不及的是,祖母一进门孩子就接二连三地生个没完。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份口粮,多一分花消,要想节俭就得少生孩子。当第二个孩子刚生下来,第三个孩子又在不知不觉中怀上了,祖母听说吃红花能把肚子里的胎儿打掉,就托人弄了些背着祖父偷偷地吃下去,流了不少血遭了不少的罪,胎儿还是没能打下去,祖父知道后大发雷霆,险些没跟祖母动巴掌,然而事后他又感到十分的内疚。是啊,毕竟这不只是祖母一个人的事,他年轻力壮性欲强,动不动就要跟祖母合房,祖母迁就他就……看来要想少生孩子,就得先从自己做起。他开始克制自己,不到十二分他不去动祖母。起初祖母不知,后来晓得了就把他一顿奚落:
你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嘛!再说了,你不做,俺还……不愿意呢!
她羞怯地把发烧的脸颊贴在了男人那厚实的胸脯上……
就这样,祖父每时每刻都盼着日子能有转机,可是无论他怎样去拼搏都难以奏效。夜里他望着偎在他怀里熟睡的妻子和孩子们,为自己不但不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过,还时时让妻子为自己的性命安危而担忧感到深深地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