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随着年龄的增长祖父的体力大的惊人
十二岁以前,祖父咋看都还是个孩子,个头不甚高,胳膊腿细细的,虽有点肌肉看上去也是稀松疲软的。可是过了十二岁以后,祖父突然来了个意想不到的大转变,他的个头一下子蹿出了老高,按当地老农的说法,就跟庄稼施了肥一样,那长势一天一个样儿,年初看上去还不很高,可到了岁尾就一下蹿到了跟门框差不多高了,再跟他说话你就得仰头瞅他了。那胳膊腿上的肌肉,跟芥菜疙瘩似的——滚圆滚圆的,一摸钢钢硬,肩膀特殊的宽,可到了腰部却窄了下来,像个倒三角。除此以外,他唇上开始长胡子,嗓音也变得粗哑起来,听上去像在瓮里敲鼓似的。他在练把势时,九爷躲在一边看他,心里总是忍不住啧啧赞许:
嗯,开始发育了,是块难得的好坯子!
振庸紧随其后也开始发育,个头长高了不说,行动也更加灵敏了。用三铳叔的话说:耶!你小子,咋灵巧得跟个猴似的呢?……然振庸还是不满足,希望自己也能跟祖父似的一个劲儿地往上蹿。眼见师哥一天比一天高,自己跟他站在一块矮了大半个头,真是既羡慕又着急,他时常翘脚扒着祖父的肩膀说:
哥!
嗯?
你慢点长不行吗?
为啥?
等等俺呗。
俺到想,可身不由己。
那你就送给俺一截子吧。
这后边的一句话纯属打噱,自己说完了都禁不住咧嘴笑。祖父说:
那好吧,兄弟,哥就送你一截!
说着一哈腰将他搂腿抱了起来,举到跟自己一般高,问:够不够?
不够,再长高点。
祖父就又把他往高了举了举。就这样连着往上举了几次,振庸才说:
行了,哥,就这样吧,再高哥就成矮子了。
祖父把他放地下,兄弟俩搂在一起呵呵地笑了起来。
祖父不仅个头儿长高了,而且力气也大得惊人。通常别人两手才能举起的石头杠铃,祖父一只手就能把它轻轻地举起,在头顶上转来转去跟玩似的。一百多斤重的石锁,祖父拎起来能把它抛向空中老高老高的,随后又能把它在落地前牢牢地掐在手中,转身翻个个儿,再次抛上去,就这样一口气能做十几个来回。秋季粮食打下来,一百八十多斤重的麻袋包,别人扛一袋都挺费劲儿的,可他却能扛两袋,走在上垛的跳板上快如飞,即使来个几十趟,他都脸不变色气不喘。一次一辆装满苞谷的骡车在去往县城的路上,不慎一只轱辘陷进路旁的水沟里,赶车的老板费尽了招数,把两头骡子打得直尥蹶子,也没能将车轱辘从水坑里拽出来,无奈他只好求人帮忙,把车上的二十多袋苞谷卸下来,再试着摆脱羁绊。然而就在这节骨眼上,赶上祖父从旁经过,问明了情况就说:
搬上搬下的费那劲儿干嘛?
看俺的!
说着,他让人把水沟边的路用几块石头垫好,然后蹲下身去,用肩头抵住车帮,运了一口气,大叫一声:走!先是听到骡车“吱吱嘎嘎”地响了几下,接着就见那只车轱辘慢慢地跃出了水坑向前移动了起来,一步、两步、三步……就这样装满苞谷的骡车硬是让祖父用肩头给顶了出来……这年祖父还不满二十岁,所以他身高力大在莱州湾一带是出了名的。
年轻人心高气盛,学了几套武艺在身,就总想跟人比试比试,看看自己究竟有多能。尤其是振庸,仗着我祖父的底气,更是想在人前露几手。尽管九爷再三告诫他俩,不准他们在外逞能,他俩还是照打不误,只是背着九爷偷偷摸摸地进行。他们的确赢了不少对手,每每这时他们都会像只斗赢了的小公鸡一样,把头昂的高高的,迈着方步,美滋滋地喜不自禁。然而正像九爷说的那样: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们偶尔也会遇上能人,让他俩走了麦城。有时还会被打得鼻青脸肿,没脸见人,就躲在海边石砬子后边,抽出棉袄袖子里的棉花堵鼻血。
哥!振庸一边堵一边说:东庄那小子对咱俩下手够狠的了。
就是。
咱不能轻饶了他。
这倒是,可咱斗不过人家。咋整?
这口气咱无论如何也得出。
那只有跟九爷再多学两手了。
俺想也是。
可他们又不敢跟九爷直说,要九爷知道了他们私下里跟人比武让人给打败了,不但不鼓励他们去报复,还会狠狠地训斥他们一番。他们只有偷偷地把伤养好,然后再寻着法子缠着九爷让他再多教他们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