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祠堂里的三本书
斗转星移,时世变迁,老将军那个年代距祖父生活的时期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但家乡的乡民们却从没有把老将军遗忘,他们将老将军的牌位供奉在祠堂最为显要的位置上,并视做全体乡民们共同的祖先,每年祭祀时,乡民们都会过来祭拜,从不间断。清初,他的后人为了表达不屈服于外族入侵的气节,还将他身后留下的唯一的一幅画像送进了祠堂,同时还有他十分珍爱的三本书:一本是《纪效新书》,一本是《止止堂集》,一本是《练兵实纪》。这三本书都是戚继光所著并赠送给他的,生前他爱不释手,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书上的内容他都熟读熟记,上边还写有他的一些见解。这三本书存放在祠堂里虽历经三百余年,但在乡民们的精心呵护下,仍保存的完好无损。普通乡民根本不允许触碰此书的,只有族长才能接触到,每次看也都要先净手,然后才恭恭敬敬、小心翼翼的翻阅。
然却发生了令乡民们每每提起来就无不痛心疾首的事:这三本被乡民们视若天书的宝贝,在甲午之战后,居然被倭寇的后裔再次入侵中华时,连同老将军的画像一起给焚毁了。
据讲:当时日寇从威海、龙口一带登陆后准备向济南进发时,恰遇连天的阴雨,道路被雨水一淹,都变成了“大酱缸”,脚一踩进去想拔出来那是极难,许多辎重都陷进泥潭只好遗弃在路旁,最让这伙盗匪头痛的是,他们虽昼夜兼程,却行不几里地,因步行艰难于是他们便打起了沿途乡民牲畜的主意。
他们闯进村里挨门逐户地搜,见牲畜——不管驴、马、骡子、牛——就抢,不给就杀人。有的乡民们听到信,就在他们到来之前牵着自家牲畜找地方躲了起来,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牲畜被他们掠夺了去,死人伤人的事时有发生。
这天,一伙强盗冲进了王庄,没有搜到牲畜,就踅进了祠堂,见香案上供着一个用黄绸包皮包着的四四方方的东西,打开一看,是书。他们就带了回去,交给了他们的一个长官,这长官是个中国通,他骑在马上,饶有趣味地打开了包皮,不料刚翻开一页就见戚继光三字赫然纸上,他脑瓜皮一乍,大叫了一声从马背上栽了下来,正正好好掉进路旁的一个泥坑里,瞬间失去了知觉。待士兵把他抢救过来,他恍恍惚惚地指着地上沾满泥泞的书,含糊不清地说了几句什么,士兵没有听明白,以为他谴责弄污了书籍是罪过,就赶紧当他面把书捡起来顶到了头上,他又气又急,连骂了几声“八嘎”就又昏厥了过去,这一次再也没有醒来。于是,在莱州湾一带便有了戚继光的书活生生吓死日寇一大佐的传说……
书被掠走了,但王庄的乡民们仍不忘在逢年过节时去祭奠这位抗倭的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