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夜尽天明
泾源王宫大火前一天,董美人曾经来过中合殿。窗外已经很黑,一点星光也没有,只有一盏烛火昏暗又低沉,她什么话也没说。直到临走的时候才缓缓道:“若是将来有机会,希望王妃能帮王爷保下一丝血脉。”
马车已经看不见,楚桓有些感慨:“不管身在多高的位置,手中握有多大的权利,还尚有一丝人情味便是这世间的温暖了。如果只是行使生杀大权,毫无怜悯众生之心,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权利的傀儡罢了。”
黑暗里朦胧一片,马车的声音逐渐消失。“但愿他平安长大,安稳顺遂。”
次年二月,楚桓正式登基为帝,建元和康。册封宛蓉为中宫皇后,入主承昭殿,尊南秦太后为太皇太后,先皇后为太后。
长安叛军以暮凉王为首,联合驸马薛崇,三军节度使和朝中一众大臣造反。皇城内外死伤惨重,缴获的叛军斩首的斩首,抄家的抄家,长安血流不止。暮凉王妃娘家武安侯连抄九族,其余一众党羽家眷发配的发配,削籍的削籍,永世不得入长安。同月底边关传来捷报,刘绍带兵攻克凉州,斩下柳青城的首级挂在城墙上示众长达一个月,鲁州节度使开城投降。关内关外七个月的烽火落下帷幕,自此节度使削权削职归朝廷统一派遣,不再拥有治民之权。
她走在皇宫里,头上一阵燕雀飞过,划过苍茫的天际。远远看见一个疯疯癫癫的女子,正蹲在墙角里对着一只死老鼠又是哭又是笑的。燕绡道:“忠义侯薛家除了公主连抄九族,连带着嘉禾公主的两个孩子。公主急火攻心,得了失心疯,如今在太后身边照顾着。”
宛蓉盯着地面又抬起头,薛崇血洗卢王府后自刎身亡。“这世上有许多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是非对错,该怎么做全凭本心罢了。”
玉萦送给她的那本律谱上圈了‘解衣而耕’四个字,起初一直不明白是何意。直到有一天忽然记起汉书有载,这四个字对应的是襄。第一次去都梁殿时恰巧听到董美人唤一个她从来没有听过的名字,襄。后来查了皇家族谱才知道,暮凉王还有一个名字‘襄昀’。也许玉萦想告诉她这一切都是暮凉王在后面谋划主使,可是碍于她的妹妹和侄儿,又不能明说。
当她把这一切告诉父亲时,陈怀泫眉头紧锁似乎知道什么。他派张羡悄悄去了泾源,结果发现那里真的有些反常。圣上出宫祈福,其实早就做好安排,为了引暮凉王出来。可是却唯独疏忽瑾嫔,她带着三皇子投了暮凉王的阵营。瑾嫔与其说是为了三皇子,不如说是为了自己将来母仪天下,生了贪婪之心,最后只能以婢女的身份葬在陵寝。
这场轰轰烈烈的南秦内乱就此结束,京兆府尹张羡升任右丞相,刘绍平叛有功记一等功封骠骑大将军,御史台钟正和陆丰官至正二品尚书令,其余有功人等也都加封进爵。正当众人兴致勃勃沉侵在平叛成功的喜悦里,陈怀泫上书请辞朝堂,退隐江南故居。
承昭殿里,宛蓉坐在铜镜前,身上是厚重的华服,听到这个消息时却一点也不意外。父亲致力仕途,将半生的精力用在朝堂上,日日殚精竭虑。沉浮官场半生有余,各种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换来的不过是失望罢了。
雾茫茫的江面停着一艏小船,几辆马车靠在路边。宛蓉从马车上下来,见宛仪和延朗都在。今天是陈怀泫启程的日子,为防不便只有他们姐弟三人前来送行。
这一去山高路远,再见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宛仪泣不成声,祖母和母亲都走了,如今父亲也要走。
陈怀泫道:“这些年辛苦你们了,为父有你们三人在膝下已是十分欣慰,回首前半生让你们姐弟跟着吃了不少苦。从今往后,你们姐弟三人应当互相扶持,齐心协力。你们都已长大成人,为父也心安了。”
他们三人纷纷红了眼眶,“是!”
不远处船上下来一个熟悉的身影,身上穿着粗布麻衣,一副农家装扮,直到近身时才看清是罗伊。她来到宛蓉身边,拜别道:“四小姐大恩,罗伊没齿难忘。”
宛蓉见她好好的,已经不是那个太子府的良媛,又做回了罗伊的样子。“快起来,你我自幼一起长大,多余的话不必说,去了江南保重自己,照顾好父亲。”
她红着眼睛,点头示意。
待两人身影一前一后上船,宛蓉再也抑制不住,大颗大颗德眼泪往下掉,冲着远行的船只挥了挥手。每个人都不容易,在岁月里浮浮沉沉,走完自己的一生。但愿世人多些圆满,少一点遗憾。
在回去的路上,燕绡道:“小姐瞒得我好苦,罗伊明明没事,这么久都没有她的消息,我还以为她没了。”
“罗伊的事不便声张。”想当初她的确是费了不少精力,将罗伊从死牢里弄出来,混迹出城,安排在城外的村子里,知道真实情况的只有她和楚桓。
“大人放着官职不做,也不知道为什么?”
“父亲本就淡泊名利,只想为朝廷做些事,半世风雨飘摇,也许看淡了官场名利。况且官场待久了,心性也会发生变化,总会随波逐流,忘记初心是什么。”
万物复苏之际,宛蓉生下一女,取名楚华,楚桓欢喜得很。满月宴的时候,宛仪和延朗都来了。没想到太皇太后也亲自来了,一时热闹的宴会鸦雀无声。
楚桓携着她道:“给太皇太后请安!”
太后平静道:“哀家来看看重孙女,快抱过来。”
见太皇太后面上柔和,宛蓉示意奶娘将华儿抱过去。太皇太后接过孩子,看着这孩子粉扑扑地脸蛋,笑容满面,十分慈爱。
她和楚桓对视一眼,两人微微一笑。果然血缘这东西是天性,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喜欢华儿。
自满月宴见过华儿后,太皇太后十日有八日是将华儿抱在祥懿宫喂养的。
每每楚桓回来见不到华儿,道:“明明是自己的亲闺女,还总见不着面。”
“太皇太后喜欢华儿,想将华儿留在祥懿宫里,就随太皇太后吧。自上次的事,她老人家性情也变了,慈爱和善了许多。”
“朕可是华儿的亲爹,日日见不着面是怎么回事。”
“皇上想华儿就去祥懿宫自然能见着,太皇太后年纪大了,经历一些事大概也明白了些,只是又难张口,看她老人家对华儿的态度就知道。太皇太后对皇上是实实在在的疼爱,对皇上的孩子也是,就算对臣妾还有些意见,想必也不会为难华儿的,皇上放心吧。”
“既然蓉儿都这么说了,就这么着吧。”
她想了想有件要紧事要问问楚桓的意思。“如今大局已定,皇上是不是该准备选秀了?有几家的秀女还不错,皇上自己挑挑看?”这后宫里空荡荡的,除了她就是一个姨娘。
楚桓怔然,正摸着她额头上的手,用力捏了捏。“你还真是识大体啊?”
她吃痛一声:“我怕我挑得你不喜欢,现如今让皇上自己去挑选怎么又不愿意了?”
“朕对你一片赤诚,你还将朕往外推,到底有没有良心。”主动让他去选秀,这是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让他感到自己在宛蓉心里没那么重要,也或者是宛蓉根本不相信他,这种感觉很不好。虽然他现如今是皇帝,身边不乏各种女子。可是他楚桓也是有气节的男人,能做到只与一人共此生,不辜负这份情爱。
宛蓉见他十分认真,面上有些怒气。知晓他是真的生气了,大约气她没有将他放在心上。“臣妾只是怕委屈了皇上,臣妾福薄,身体不好,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为皇上添上一男半女。”前些日子听说大姐姐又有身孕,大家都为她高兴,刘绍平叛节度使有功,朝廷封了一等勋爵。如今有自己的府邸,大姐姐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和美。
楚桓揽着她的肩膀柔声道:“朕有华儿已经知足,蓉儿只管养好身体。孩子是上天赐给朕的礼物,若是再有,朕也一样视若珍宝。”
“可是皇上是一国之君,这江山社稷总得后继有人。”
“怕什么!宗室里有的是孩子,再说兴许哪天就突然有了呢。”
宛蓉在他怀里蹭了蹭,“回想从前大雪封山得遇皇上,实乃臣妾三生有幸。”延绵数日的大雪,连州境内被封的山路,得遇今日种种。这一切是上天的恩赐,也是上天的指示。从遇见楚桓开始,她的人生便不一样了。
翌日,宛蓉站在大殿阁楼上看着远方,天地间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燕绡道:“茵姨娘来了。”
她吐了口气:“请她过来。”
茵姨娘穿着一身浅蓝服侍,由远及近道:“妾身请皇后娘娘安!”
宛蓉继续看着远方:“今日请姨娘过来,想跟姨娘说说话。”
“是。”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本宫和皇上成亲也有三四个年头了。这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有来的,有走的,只有姨娘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