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一场如梦缥缈的相思 - 荣枯 - 夕阳正浓之山水之间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荣枯 >

第53章一场如梦缥缈的相思

上午九点多钟,邓博吉骑着一辆自行车,早早地来到严东的店里。  “你这么早,有什么事吗?”严东对邓博吉说。

“没事我就不能来看看你啊?”邓博吉支好自行车,伸出他那双肥厚的大手,紧紧握住严东的手。接着,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严东泡了两杯黄山毛峰,端一杯放到邓博吉面前,两个人坐下来聊天。

王凤芝提过菜篮,去菜场买菜。邓博吉对王凤芝说:“嫂子,你多买点肉,买条鱼,最近生活清淡,馋了。我最喜欢吃你做的鱼了。”

王凤芝被他说得笑起来:“弟妹在家里都不给你吃吗?”

“拉扯个孩子,开销大,一家三口,吃我一个人工资,每个月都是捉襟见肘,寅吃卯粮。”邓博吉苦笑笑。

王萍在前面柜台看店,严东上午有着大把时间和邓博吉聊天扯闲篇。两个人谈文学,谈抱负,谈政治,谈未来。谈到兴头上,邓博吉引经据典,不时背诵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等古代诗人诗篇。

他们两个人,自从1987年相识后,相处融洽,没有间隙,既是文友,又是知己。当然,就文学素养而言,邓博吉没法跟严东相比,论文学成绩,严东是全国知名的青年作家,著名诗人,而邓博吉完全没有名气,只能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时间在两个人的交谈中过得很快,一眨眼到了中午。

做好午饭,王凤芝说:“别谈了,吃饭吧。”

严东从前面的货架上拿一瓶枫杨产“斜牌子”高粱大曲,打开盖儿,斟满酒,两个人端起来,一饮而尽。

几杯酒下肚,邓博吉按住自己的酒杯,“严老兄,你知道今天我来找你干嘛?”

“干嘛?不是来跟我聊天谈文学吗?”严东看着邓博吉,说。

“不,今天我找你,有一个大事,要请你帮忙。不喝酒,我不好意思讲。”

“请我帮忙?什么事?”严东不解,自己能给他帮什么忙啊?

“我要当官。老兄,你不要笑话。我的志向就是当官,我不能这样当一辈子穷教师。”邓博吉红着眼睛,隔着厚厚的近视眼镜盯着严东。

“你有当官的志向是好事。我哪会笑话呀?”

“所以,我今天来找你,你务必帮帮我。”邓博吉对严东说,“现在,县政府面向社会选招三名秘书,是个机会。”

“博吉,你有没有搞错?我家在官场上八竿子也打不到一个亲友,你怎么想到找我帮你这个忙啊?”严东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老兄,我来找你,并不是无的放矢。我知道你官场上有关系,而且关系很硬。只要你愿意帮忙,我就能转行成功。”邓博吉说,“你跟地委宣传部白正严部长关系那么密切,就给我帮帮忙吧。”

“你说白部长?我们仅仅是认识而已,连一毛钱的私人交情都没有。”邓博吉的话,让严东苦笑。

“他能请你到家里做客,你们关系还不好?”

白正严是地区的宣传部长,本地区几个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他很赏识,平时就多给一些鼓励和表扬。有一次地区文学会议上,白部长讲话,重点表扬了严东,陈燕本,钱宇梁等几个在全国有点儿影响的青年作家。会后,他请他们三个人去家里吃饭,也算是小范围开了一次有关文学创作如何走向全国的研讨会。那次,文联主席高运年也参加了。

熟悉和能给你办事是两回事。在这个社会,没有相当的关系,人家怎么可能给你办事呢?何况,你是一个教师转行进政府部门,名额金贵,竞争激烈,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托实在关系暗地里操作。你没有真实关系的,根本没有希望。这哪是他严东和白部长这层关系就能搞定的啊?

“想当官是好事,但白部长我真的托不动。你指望我,会耽误你的。”严东恳切地对邓博吉说。

听了严东的话,邓博吉满腔的热情泄掉了大半。他不甘心地说:“如果失去了这次机会,下次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吃过饭,邓博吉放下饭碗就走了。

由于喝了不少酒,严东到屋里睡了一个多小时。

傍晚,一个中等个头,身体微胖的中年男人走进店里,操着河南普通话说:“这就是车站街35号?原来,这不是住宅呀?”

严东从柜台里抬起头,打量着眼前这个白白净净的中年人:一身笔挺的灰色中山装,黑色皮鞋擦的铮亮,乌黑的头发被梳向脑后,手里提一只棕色提包。

“严东住在这里吗?”中年人问。

“我就是。请问你是谁?找我有什么事?”严东说。

来人盯着严东,上上下下的打量。嘴里自言自语:“嗯嗯,挺好,挺好。”

严东被看的莫名奇妙,问:“同志,您是干嘛的?”

中年人回过神来,脸上溢出了会心的笑容。他拉过一只凳子坐在严东对面,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红塔山”香烟,抽出两支,一支递给严东。

“我不抽烟,谢谢。请问您是?”严东挡住他递烟的手,不解地问。

“我是河南郑州日化厂的,是一个热心读者,经过你这里,来拜访一下。”中年人说。

听了他的话,严东心里十分感动,立即热情起来,给他泡了一杯茶,两个人坐下来聊天。

中年人跟平时来拜访的文学爱好者不同,不聊文学,专门问严东一些家庭、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而别的拜访者基本都是围绕文学创作,写作技巧,如何投稿等等跟严东交流、探讨。严东心里对这个人产生了狐疑。

不一会儿,王凤芝带着在外面玩儿的两个孩子回来了。看见他们娘仨径直走进屋里,中年人问严东:“这,他们是谁?”

“是我家老婆和两个孩子。”严东说。

“你结婚啦?”中年人睁大了眼睛。

“是的。”严东答道。

“哎呀——”中年男人闭上了嘴巴,沉默着,半天没有出声。

“师傅,您这是……怎么啦?”严东问。

“我跟你说实话吧,我是受我侄女委托,来替她相亲的。”中年人一拍大腿说。

中年河南人姓安,有一个侄女,名叫安琪,爱好文学,对严东的作品尤为喜欢,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由爱他的诗,逐渐变成了爱上了作者。她通过徽州省的《诗歌月报》写信给严东,表达对他的爱慕之情。可惜,《诗歌月报》没有给她转交。尤其是她最近看到了严东发表在河南省《热风》杂志上的中篇小说《婚姻启示录》,更坚定了要来徽州省找严东的信念。家里人反对。安琪的爸爸是郑州日化厂党委书记,就这一个女儿,宝贝一样疼爱。女孩儿才二十三岁,怕一个小女孩出来,受骗上当有危险。再者,通过一点儿文学作品,你能了解作者多少?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怎么能千里迢迢贸然去找人家呢?安琪扬言这辈子认定了严东,非他不嫁,在家里不吃不喝。叔叔就对她说:“我这次去徽州省出差,先给你打个前站。找到严东,了解清楚后,下次我再陪你去见他。”安琪同意了叔叔的建议。

不想,生活中的严东已经结婚生子了,而且儿女双全。

晚上,严东挽留安师傅在家里吃了饭。饭后,陪他到对面的生资公司招待所办理了住宿。

显然,安师傅心里有很大的失落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