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梦里啥都有
傍晚,回到家吃过晚饭,看着满天繁星,李牧搬了一把躺椅放在二层的露台上,又让小婵泡了一壶茶,一边吹着和煦的暖风,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满天的星光。
另一边,小婵几个丫头,凑在一起正在大呼小叫的玩着五子棋,欢快极了。
透过窗户,李牧也看到了苏檀儿的身影,淡淡的灯光下,似乎在翻阅帐本,眉头不时皱几下。
李牧忽然觉得苏檀儿也不容易。
苏家情况其实也算复杂,苏家这一代总共有三系:老大苏伯庸;老二苏仲堪;老三苏云方;几人各掌一路生意。
如今老太公苏愈尚在,看起来还是兄友弟恭的局面,但再往下看,就越发的不堪了。
谁让第三代的这些子弟,也就老大苏伯庸的独女苏檀儿行事不温不火,各种手段却相当出众,有大将之风,可堪造就。
李牧无奈笑了笑,本来不想装逼的,你们非要让我出这个风头。
李牧静静的看着他的表演,那一缕经过特殊炼制的真气,渡过去有段时间了,早已发挥作用。
诗会这东西,自然不是一帮人在那里干巴巴的品诗,濮家花费了不小心思,准备了诸多节目。
脸上笑得更加灿烂,一脸真诚的看着李牧道:“宁兄,他们竟然这么看你,你的大才我是知道的,今天必须露一手,让他们看一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才子?”
现场更是一片寂静。
等到了乌衣巷附近,前方更是人头攒动,一队敲锣打鼓,舞着大龙的队伍刚好在旁边经过,之好让马车先靠边,躲过这波人流。
路上已经挂满了花灯,如同一串串璀璨的夜明珠,高声叫卖的小商小贩更是不绝,也有那杂耍的卖艺的,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的队伍经过。
这一片绝对是整个江宁城最繁华的地方之一,临着秦淮河的街道,也比其他地方大气美观,店铺也更加上档次。
说着,不等李牧回答,冲一旁的小厮道:“还不赶快准备笔墨纸砚,让大家看看宁兄的大作。”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就连一家家青楼,生意也火爆起来,稍有名气的青楼女子也都有了去处,不时传来某某诗会,某某公子有新作出炉的消息,随即便有某位名妓当场将这首诗词吟诵一番。
但如果达到一定的高度,好坏还是清晰可见的。
薛进看着神情淡淡的李牧,心中更生气了,看我怎么给你挖个大坑,让你好好的丢丢人。他早就打听过,宁毅平日里死读书,是没什么才学的。
似乎过了好久,薛进咽了一口唾沫,小声道:“宁兄,这是您写的么?”他实在无法相信宁毅如有如此才华,有这个才华科举不好吗?谁会入赘呀!
转头小声和苏檀儿说了一声,苏檀儿大概也想去街上逛逛,点头同意了。
又恐琼楼玉宇,
短短几句话念出,场中顿时无言,寂静一片,针落可闻。
大家全都相顾无言,竟然说是梦里梦到的,这不就是你写的嘛!
当大家是小孩,信什么有神仙入梦。
高处不胜寒。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很快,青楼之中,便传出一女子诵读“咏竹”的声音,隐隐还传出不少叫好看赏声。
今夕是何年。
当下便有不少人开始起哄附和。
等李牧继续下笔,一气呵成写完。
薛进外表看似好好的,早已元气大伤,再过个月余,情况进一步恶化,症状便会彻底显露出来,那时候…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苏家自然要摆宴的,整个苏家,上上下下从主人到管事、小厮、丫鬟、护院足有数百人,都聚在一起,一同参加这场中秋宴。
只这一手字,即便写出来的东西差一点,也没人再敢嘲笑。
我欲乘风归去,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接下来,不少想借此扬名的人,纷纷拿出自己的大作,让众人品鉴。
薛进大声道:“这就走,宁兄,我早就听说过你有大才,走这么早,太可惜了。”
就这样,听听诗作,看看表演,时间过得很快,李牧伸了个懒腰,一直待在船上,也有点腻了,倒不如在去岸上走走,那里氛围可能更好。
“丽川诗会,刘公子新诗咏竹……”
到了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王昌龄有《听流人水调子》;白居易有《听水调》。
几人下了马车,在附近逛了逛,看了会儿花灯,找到濮家专门在这里迎客的一个管事的,递上名帖。
可另外两房哪里会服一个女子,那会甘心,苏老太公在压着还好,等不在了,少不了闹出一场大风波。
那人非常识趣,笑着开口道:“薛公子这次恐怕是看错眼了,这位宁公子…”说着摇了摇头。
这首水调歌头,一开始便是明月几时有,配合着下一句,霎那间意境展开,再到得天上宫阙时,那诗词意境便自然、毫不突兀地从淙淙溪流化为了高山流水。
倒是他,在外人眼里还是个胸无大志吃软饭的。
马车一路行过,窗外热闹的场景,不时惹的几个小丫头大呼小叫。
有了名气,又舍得钱财,总能请几个有才华的人过来,弄几首好诗冲冲门面。虽比不过最有名的止水诗会、丽川诗会,但已经不错了。
薛进张大嘴巴:“梦…梦到的。”其他人同样诧异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