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尘埃落定登基
第121章尘埃落定登基
赵恒坐在大庆殿上,俯视着下面的群臣,众臣都沉默着,他们庄严肃穆,是从未见过的模样。
未来的新帝和臣子们都在等一个人。
吕端。
作为先帝指定的宰相,以及群臣之首,需要宣读遗诏、册立新君。
过了好半晌,腿脚不便的吕端终于从万岁殿赶了过来。
吕端颤巍巍的被人扶进殿中,他已经六十了,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走在护佑太子的路上。
这一夜如此漫长。
刚刚行至大殿正中,吕端蓦的撒开侍卫的手,独自一人向殿上走去。
大殿中人虽并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却也没人阻拦。
他艰难的爬上台阶,终于走到赵恒身边。
“吕相国。”
赵恒话音刚落,就看见吕端的那张大脸凑到了跟前。
将他仔细的上下打量了一番,才终于松了口气,自怀中掏出遗诏。
赵恒恍然,毕竟上了年纪,自己这位宰相眼睛已经很不好了,稍远一点儿都看不见。
这是不放心,确认身份呢。
“殿下恕罪,”吕端从怀中掏出了先帝遗诏:“宣读先帝遗诏之前,臣得验明正身。”
这就是王继恩心心念念的遗诏,吕端自昨日起就贴身带着,这样重要的东西放哪儿他都不放心。
两人都是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家伙,王继恩也没料到他真将如此重要的东西带在身上,一时不察,让吕端给忽悠瘸了。
随着遗诏展开,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吕端身上。
“朕承太祖之遗泽,践祚以来,夙兴夜寐,未尝敢忘祖宗之托。平吴越、漳泉,定北汉,一心致力于大宋江山之稳固与开拓,使百姓安享太平,四海渐趋升平。
...然朕朕旧疾复发,以至弥留之际,今特诏命赵恒于柩前即皇帝位,以承大统,延续赵宋之辉煌。
望新帝一天下苍生为己任...使大宋江山稳固,国朝长盛不衰!
此诏既出,望诸臣工谨遵朕意,不得违背。”
遗诏一出,赵恒的皇位总算是名正言顺,盖棺定戳。
接下来依照惯例,群臣联名劝进,新君需三请三让,即群臣轮番请太子登基,太子需得谦让几次。
以显示太子的谦逊有礼,也表示群臣对他继位的认可。
“请殿下遵诏,继皇帝位!”在吕端的带领下,群臣齐声高呼。
“恳请殿下继位!”
声音在偌大的宫殿内回响。
赵恒表现得有些惶恐:“先帝驾崩不久,我、孤尚且沉浸在悲痛之中,实在无心继位之事,还望体谅。”
“皇位之重,关乎天下兴亡,孤恐怕辜负了先皇的嘱托。”
四皇子赵元份站了出来:“先帝龙驭归天殿下的悲痛心情大家理解,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皇兄节哀,以江山社稷为重。”
“殿下继位乃天命所归,天意不可违!”另一位大臣接着劝。
我呸,众臣齐齐在心中啜一口,这人也太不要脸了,纯拍马屁,连个借口都不愿意想一想。
我好歹还想个理由!
赵恒在做太子时被皇帝忌惮,朝中大臣鲜少有人与之来往,这三请三让可是难得拉近关系的好机会,可不得变着法儿夸。
赵恒抚着身下的龙椅,第一次享受到权力的滋味,内心激动不已面上却不显,只出言再次推辞。
“诸君情深义重,孤岂会不知,孤才疏学浅,当太子不过两载,资历尚浅,这两年还多亏了朝中大臣们的辅佐,哪里就当得这帝王之位,诸位可另外择选良才,我必尽心辅佐。”
下一瞬兵部尚书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简直声泪俱下:“殿下!国势当前危如累卵,四方蛮夷蠢蠢欲动!殿下莫要再推辞,可怜可怜这天下苍生吧!殿下!”
“殿下在朝中威望颇高,在民间也素有贤名,眼下辽国虎视眈眈,百姓渴望江山一统,望殿下即刻登基,收复故土不容缓。”
这江山好像离了他不行,这宝座只能是他赵恒的,赵恒逐渐迷失在一句又一句的夸赞里。
“咳咳!”
吕端实在太累撑不住了,低声咳嗽几声,提醒赵恒点到为止,另一边转身跪在新帝面前,又一次劝进:“殿下圣明,实乃我朝之幸,恳请殿下勿在推辞,若殿下不应,臣愿长跪不起!”
底下的大臣不分文武,纷纷下跪进言:“臣等跪请殿下继位!”
吕相腿脚不便赵恒是知道的,哪里敢让他久跪,赶紧上前搀扶起吕端,而后面露坚毅之色,沉声答应下来。
“承蒙诸位厚爱至此,念及天下苍生、祖宗社稷,孤虽惶恐却不敢再推辞。”
“自今日起,朕必当殚精竭虑,继承先帝遗志治理国家,不负先皇所托,不负天下百姓,”
他缓缓的坐回了那把龙椅,视线扫过一个个大臣:“诸位请起!”
从今日,从丁酉年癸卯月癸丑日起,他不在是太子,而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