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东周列国
出版说明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型期。这一时期,不但生产水平和社会经济都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贵族衰落,庶族崛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政治动乱,谋略斗争。同时,也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为争夺霸主地位,国与国之间常常发生战争,从而促使纵横捭阖之术盛极一时。后世大有史学家记录这一时期历史的作品流传,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及其他诸子百家著述。当然,这一时期不仅是史学家关注的焦点,也是小说家们写作的题材。从宋元讲史话本《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到明嘉靖隆庆年间福建人余邵鱼编写的《列国志传》,都是对这段历史艺术加工的见证。
余邵鱼编写的《列国志传》,以时间为经,以列国为纬,叙述了从武王伐纣到秦统一六国长达800年的历史,结构庞大,气势宏伟。但因其不依史实,任意杜撰,叙述疏漏,文字粗糙,故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对其进行了改写,将其从原来的12卷、28万字,扩充为108回,70多万字;删除武王伐纣到宣王中兴以前的300年的历史,形成一部完整的东周列国演义,改名为《新列国志》。冯梦龙在改写的过程中,以“事取其详,文撮其略”为编写原则,参照《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删除了一些与史实不符的内容,认真地核对了文中的人名地名,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观——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对后人影响深远。另外,冯梦龙还对《列国志传》中的故事进行了加工润饰,做到了“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从而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行文更加流畅自然。其改写幅度之大,可以说是重新创作。从而使得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杂乱的发展线索得以清晰可辨,也使得《新列国志》成为一部极具价值的历史小说。
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又对《新列国志》做了一些修改,并加入了大量点评,将其定名为《东周列国志》。此书刊印发行后,立即受到读者的喜欢,并经久不衰,成为清代列国志小说中影响最大的通行本。
此次出版就是以蔡元放的点评本为底本整理编校的。在编校的过程中,为了不让原著成为一本历史考据,所以只对明显的史实、典章制度、人名地名错误做出更改,其他则都保留了原著原貌。并在文前增加了春秋战国形势图,希望帮助读者更加形象地了解这一段历史。由于编校匆忙,编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