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基建项目可是个肥缺,大有可为! - 士兵突击:从钢七连开始 - 不屈的草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45章基建项目可是个肥缺,大有可为!

第245章基建项目可是个肥缺,大有可为!

不仅鞋子上的舒适度有待进一步改进,陈江还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到,许多部队,特别是驻扎在特殊环境下的部队,其被装和单兵装具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问题。

例如,寒区部队的防寒服虽然保暖,但过于厚重,极大影响了士兵的战术动作和机动性,尤其是高原部队的防寒被褥和帐篷保暖系数达不到极端低温环境下的要求;

热带山岳丛林部队的作训服透气速干性能不足,官兵们长时间野外训练,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极易引发皮肤病和失温。

“后勤保障必须走到需求的前面,不能等到战士们吃了亏、受了罪,我们才去弥补。”

陈江在一次军需工作研讨会上这样强调。

他为此组建了专项小组,吸纳了被装研究所、轻武器研究所和材料学院的专家加入,将“单兵综合保障工程”提上了日程。

这一次,他同样借鉴了前世的经验,但更加注重与当前国内科技和工业水平的结合,提出了“科学化、人性化、环境适应性”的设计理念。

针对寒区部队,他推动研发采用新型保温材料、重量更轻、活动更便捷的二代防寒服,并配套了可充电的电池加热背心和雪地迷彩伪装系统。

针对热带部队,他要求开发具有高效驱蚊、抗菌、快干功能的作训服和丛林迷彩系统。

针对高原部队,他主导测试了新型充气式保暖帐篷和高保暖睡袋,显著提升了野外宿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对于作训鞋,他的要求是最高的,必须要克服官兵提出来的困难,让这双普通的作训鞋穿在脚上不仅舒服,而且要保障官兵的脚健康。

在他的全力推动下,一系列的新型号新科技的后勤产品逐步被研发出来,经过部队的试点试验,反响相当的不错。

这也让陈江在总后里打响了名气。

贺援朝在跟陈江一起吃饭的时候,直言不讳的表示,自己十分羡慕陈江,因为在军需处的时候,他也想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但发现掣肘自己的好多,今天担心这个,明天怕那个,最后就只能走中庸之道了。

现在去了基建处,那里的摊子更大,但责任更重,风险更大,压力也随之而来。还是陈江在军需处干的风生水起。

陈江淡淡的笑了笑,“贺处,基建处可一直都是咱们总后里的核心部门,每年参与建设的工程项目数以亿计。这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好差事啊。”

“切,你少来,要不要我跟首长提一下,让你来基建处?”贺援朝瘪了瘪嘴,反驳道。

“别别别,你那个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太多,基建方面的东西,你就是给我看,我也看不懂啊,还是军需上小打小闹更适合我。”陈江自嘲道。

“不过贺处,现在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军费也会越来越充裕,我看基建工作会越来越受重视,小弟建议你还是要创新工作思路,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出点不一样的成绩啊。”

贺援朝闻言眼前一亮,“我正为这个事情苦恼呢,基建工作很难创新啊!兄弟教教我呗。”

“不敢不敢,我哪敢教你?”陈江连忙摆手道。

“好好好,那你就提提建议,这总行了吧?”贺援朝知道陈江这个人非常谦虚,所以干脆换个说法,反正这小子的鬼点子很多。

陈江跟贺援朝之间,其实早就超过了刚开始的上下级关系,两人已经完全有了平等对话的资格。

对于贺援朝,陈江经过这么久了解下来,已经很清楚他的人品与性格,所以也愿意跟他说点真心话。

“那我就抛砖引玉一下,”陈江点了点挂在墙上的国家地图,“目前我国的国防政策依然是以防御为主,海空军的基建工程项目我并不了解,所以不便多说,但陆军的核心是在于快速机动,而我国的国土面积太大,一旦遇到外敌入侵,如何能快速调动兵力则是重中之重。”

陈江说的这些,其实就是后来国家大搞基建的现实情况,只是在他口中说出来,早了好多年。

“你说的是道路和铁路运输么?”贺援朝在基建处也干了半年之久,早就已经摸到了门槛,如今经过陈江的一番点拨,自然也很快想明白了事情。

“可道路与铁路一直都在交通运输与铁道部手里啊,我没有权力掺和进去。”

“为什么一定要掺和呢?可以三个部门联动啊,三管齐下形成合力,有力的推动地方运输与国防转运能力,双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做呢?”

贺援朝闻言,手中的筷子停在了半空,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

“联动.合力”他喃喃自语,原本的困惑逐渐豁然开朗,“对啊!我怎么一直想着要自己单干,去抢别人的盘子?基建处最大的优势,不就是协调和统筹吗?”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陈江,语气变得兴奋起来:“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他们规划项目首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和民用需求。而我们军队,考虑的是战略投送、装备通过性、路线隐蔽性和战时抗打击能力。这里面有结合点,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结合点!”

陈江笑着点了点头,夹了一筷子菜,他知道贺援朝已经抓住了关键。

“我们可以联合成立一个战略规划办公室,”贺援朝的思路一旦打开,便如同开闸的洪水,汹涌而出,“共同勘察、共同论证。比如,规划新的高速公路时,我们可以建议某些路段路基要加固到能起降战机,某些桥梁的承重标准要能通过我们的主战坦克。规划铁路电气化改造时,我们可以提出在关键枢纽预留军事装备装卸的站台和隐蔽支线这些要求提前纳入建设标准,比建成后再去改造,成本要低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不仅如此,”陈江补充道,“还可以推动建立一套战时可快速征用、改造民用运输工具的预案和机制。和平时期,这些东西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真到了关键时刻,这就是生命线。你这‘军民融合式基建’的思路要是能做成,功劳可比我发几套新军服新鞋子要大得多,这才是真正夯实国防根基的大手笔。”

“军民融合式基建说得好!”贺援朝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引得旁边几桌人都看了过来,他却毫不在意,脸上洋溢着找到方向的振奋和激动,“老弟,你这一句话,真是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这哪里是抛砖引玉,你这是直接给我指了条金光大道啊!以前在军需处,总觉得手脚被束缚,现在到了基建处,平台更大,原来是我自己没跳出那个思维的笼子!”    他拿起酒杯,郑重地敬向陈江:“兄弟,谢了!以茶代酒,敬你一杯!我回去就整理思路,写报告,尽快把这个想法向部里首长汇报!”

陈江举杯与他相碰,笑道:“贺处,你太客气了。我也是信口开河,具体怎么操作,还得靠你这个专家去谋划。不过,这事关重大,牵扯利益方多,推动起来肯定阻力不小,你得有心理准备。”

“放心!”贺援朝一饮而尽,豪气干云,“只要方向是对的,是为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再硬的骨头我也得去啃!总后内部我先协调,只要首长支持,我就有底气去跟交通部和铁道部那些家伙们去磨!”

他现在卡在军旅生涯最关键的门槛上,多少人都在这一级被拦住,所以他太需要建功立业了。

如果他真的把陈江所说的给做成了,这份功劳无疑是份量极重的。

“贺处,工程大了,还有一点必须要引起重视。”陈江冷不丁的提醒道。

“嗐~陈江,不要叫贺处贺处的,我虚长你几岁,你我以后还是兄弟相称好!怎么样?”

陈江听后爽朗的笑了笑,“行,援朝大哥,那就听你的!”

“工程上的事情,因为涉及到的资金太大,所以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来打招呼开后门,这时候你怎么办?”

贺援朝想都没想,当即表示,“你放心,我肯定全部回绝掉!绝对公事公办!”

陈江摇了摇头,“马克思曾经说过: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商人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所以看到你操办这么大的工程,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诱惑你和强迫你!”

贺援朝坚定的表示,“不会的,我工作以来,一直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原则上的问题我绝对不会开口子!”

“援朝大哥,我当然相信你的为人。但他们太鸡贼了,会千方百计的打听你的爱好,古玩字画、美色艳遇、金钱房产、豪车游艇等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