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02
和亲的送婚大典刚落下帷幕,听说朝廷又出了幺蛾子。
时值父皇母妃孝文太后忌日,不知谁给父皇出了主意,要把孝文太后的牌位摆进只有历代皇帝和皇后才能尊享的太庙。
孝文太后生前只是妃位,死后被追封太后,按照祖制这不合规矩,提议一出,满朝哗然,礼部尚书周正元带领文武百官当朝跪拜,硬生生顶了回去。
父皇大怒,拂袖而去。
周尚书果真是个狠人,竟带领着一群朝中元老,在宫门口跪谏,正午正晒,火辣辣的毒日都没法阻挡这群直臣死谏到底的决心。
父皇先是大怒,在这群直臣中拉出了几个年轻的官员,当众打了板子,但大臣们并未被唬住,反而被打板子的官员都以因直谏被打了板子而骄傲,群情踊跃地都抢着被打板子,场面一下变得让人哭笑不得。
周尚书带领群臣跪了两天,父皇无奈被逼收回成命,一口恶气压在心里没得出,听说回宫砸了一堆宝瓶瓷碟,那几天宫里的气氛压抑得要命,宫人们格外老实谨慎,生怕自己触了霉头平添横祸。
这不是第一次周尚书当庭冒犯天威了,父皇比较随性,而周尚书恪守祖制,正直古板,经常在朝堂上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顶得父皇哑口无言还挑不出来理。
真不知道如此古板周正的礼部尚书周大人,是如何生出丰神俊朗、玉润如同明珠般的周斐公子的。
前朝的闹剧跟我并无关系,我正紧锣密鼓地为自己的将来而谋划。
和敬公主的悲剧在前,若是我再坐以待毙,结局一定更难堪。若是惠贵妃撺掇父皇给我找个龌龊的人家,我的一生便再无出头之日了。
借着中元节各达官贵人官眷进宫请安之际,我联络了母后母族海氏官眷,传递了书信回去,请求族中长老看在我母后一生劳碌为族中出力不少的面上,主动请求父皇赐婚。
不求郎君门第显贵,只要能助得我出宫便好,而另一面,我则在德贤皇后面前示弱,多年来她冷眼旁观我的处境,而如今她的女儿远赴异族孤单无靠,也形同我如今的处境,推己及人,望她助我一臂之力。
我想,上有皇后谏言,下有海氏助力,我的姻缘应该不会再被惠贵妃掌控了,只是没想到,老天因缘际会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我未料到,德贤皇后恨惠贵妃更甚,听说惠贵妃最近正为族中侄女张罗婚事,看上了周尚书家的周斐公子,无奈周家看不惯惠贵妃嚣张跋扈的做派,不愿意攀附权贵,周老爷子刚正硬气,惠贵妃软硬兼施都不得,正懊恼不已。
德贤皇后多年不曾与父皇交心,许是和敬公主和亲之事让父皇心生内疚,今日多去了坤宁宫几回,德贤皇后趁机提出我的婚事,自作主张提了周家周斐。
父皇正被周尚书气得心结难解,听到此提议,突然感觉豁然开朗。
我朝祖制,尚公主者,即为驸马都尉,为防外戚专权,驸马及直系亲属,均不得在朝居五品以上实职。
简单来说,就是驸马,驸马的父亲及叔伯,他的兄弟表亲,以及驸马子女,均不可掌实权官职,以免外戚坐大。
所以娶公主,对我朝达官贵人及有底蕴的世家大族来说,是祸及三代的惨事,谁不愿意后代子孙居朝堂上挥斥方遒,政绩斐然?
但凡有出息的官二代,能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都不愿意踏进娶公主这个大坑,何况还是我这样一个不受宠的丑公主。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是明面上抗旨是为大不敬,对恪守祖制、刚正不阿的周尚书来说,就算是罢官、流放都不能让他低下头颅,但是若点他最引以为傲、前途似锦的儿子做驸马,绝对能让他感受诛心之痛,心里苦还得说谢主隆恩。
父皇想通这一关节,便高兴地当庭下旨赐婚,一时间,周尚书脸色发青,险些站立不住。
这招杀鸡儆猴父皇的确用得妙,我还有几个庶出的妹妹,我这个例子一出,看以后谁还敢跟父皇明晃晃对着干,再蹦出来一个,好,就让你儿子做驸马!
于是,我跟周斐的婚事,就在德贤皇后和父皇各怀鬼胎的心思中,惠贵妃气愤懊恼加朝臣们一片哗然中,筹备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