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在目标恒定中专心致志(3)
第55章在目标恒定中专心致志(3)
但是,网通更大的目标是把带宽送到每个人的手中,它不只做“运营商的运营商”。2001年,网通迈入了宽带接入之年。网通开始大规模向城域网、接入网渗透,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建设驻地网、接入网转变,着手建立网通自己的客户群。网通的城域网建设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全面展开,已将10万用户接入宽带城域网;在北京,网通北京分公司已经建成了一个覆盖北京所有重点商业区域的、最大能够提供60g带宽的北京宽带城域网。在宽带接入网建设上,网通更是全力出击,重庆、宁波……星火遍中国。今年以来,网通在接入网建设方面已经签约小区100个,拥有宽带接入户60余万。网通今年的目标是要做到全国800万户的覆盖,其中北京要覆盖80万户家庭。
除网络建设和网络运营之外,网通的另外两项业务——数据中心和ip电话也都是进展飞速。今年6月,网通正式推出新一代网络型idc——中国网通i一dxnet(internetdataexchangenet),一个高度开放的internet数据汇聚和交换平台。而ip电话业务也已经覆盖到全国111个城市,通达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顾2000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一个可更新的光纤基础设施——光纤建设,必须建立一个端到端的网络——接入网建设,必须建立一个新的、高附加值的领域——数据中心,必须建立一个最有竞争力与凝聚力的队伍——网通学院,必须与国际资本市场结合——网通基金。田溯宁说,网通已经实现了这五大目标。
国际电信市场的下挫与衰退,让不少运营商开始寻找新的出路。网通以宽带起家,倡导“与光同速”。田溯宁强调,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网通根据原定的关键战略来“专注与执行”,他最不相信“什么都做”。
“专注”意味着网通继续发展宽带,田溯宁对宽带的前景非常乐观。他强调,互联网本身不是泡沫,是真实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近一年来,互联网人数仍在不断增加,与最近资本市场变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人们对带宽需求刚刚开始,今天56k已无法满足新经济、新商业模式对带宽的要求。56k带宽也只能收发email,无法从事真正的商业活动。然而以宽带为核心的新基础设施,10mb到桌面将会是革命性的;因此电信必需用带宽来重新构建网络运营体系。
目前,电信行业发展的基础仍然十分健康,与网通相类似的业务模式在国际上仍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及前途。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给网通提供非常大的成长空间。2001年中国的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7%,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同,中国的资本市场和电信行业仍然处在健康稳步成长的阶段,国民经济和行业产值仍有较大的增长余地。这是数百年来,中国经济最好的时候。就像田溯宁曾经说过的那样,“这是最黑暗的时代,这是最有希望的时代”,他预期在信息技术、电信基础设施和增值服务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需求。
田溯宁表示,在当前的环境下,电信行业必须经历一定的重组及整合,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对电信公司而言,必须在这样一个价值链重组过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担负起新经济基础提供的责任。新的商业模式是建在成本基础上的,与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有关。只要是电信光纤、机房、维护和距离与质量有关,电信企业的商业模式仍必须建立于要么依据时间/距离,要么依赖于流量而计费。由于电信基础设施大量资本性投入与巨大的运营维护成本,不采用以上两种模式,就无法使新经济基础设施得到应有的回报,也就不能赢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宽带列车”是互联网变革新的开始,为此,要求数据业务运营商具有广阔的网络覆盖(全球覆盖的服务mnc)、端到端的无缝连接、质量保证,一站购齐,完善的售后服务、提供复杂产品及系统集成的能力。未来,网通依然要专注于宽带业务,发展端到端的宽带网,建立起自己可持续增长的商业模式。
专注就要务实,从网通成立之日起,田溯宁一直强调:务实、低调。“务实地做事才能让别人信赖你,踏实地往前走才能走得长远。尤其是当别人炒作概念时,更需要我们务实、冷静。”
狼之道五十四:
学会专注
狼的专注常常在猎食中体现,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幼狼从小就跟在成狼身边学习各种生存本领。当然也包括专注精神。
人类的专注往往会化为成就和财富。我们先来看诺基亚的成功史:
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比,不免让人产生一丝可望不可及的悲凉,我们要追赶到何年何月?然而,在仅50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芬兰,诺基亚的奇迹般崛起,值得我们的企业去研究,也让我们的企业看到了希望.那么究竟诺基亚的成功源于何呢?
诺基亚仅用了6年时间,就由一个差一点被卖掉的地区性公司,而一跃变为跨国公司!十年前,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诺基亚。而今天,几乎全世界对诺基亚都不再陌生。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1999年诺基亚手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7%,高出第二名的摩托罗拉10个百分点。
今天,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诺基亚都是世界级的跨国公司。然而十年前,诺基亚可绝无今日之辉煌。
诺基亚是1865年成立的老公司,在公司成立后的一百年中,诺基亚主要从事木材、橡胶业,到本世纪60年代,开始涉足电子领域。1991年以前,诺基亚充其量是一个地区性公司,市场主要在芬兰和东欧国家。而且,由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诺基亚一下失去大半市场,陷入困境。1991年,公司出现亏损。当时诺基亚的股东甚至试图把诺基亚卖给邻居——一瑞典的爱立信公司,但当时的爱立信并不想要这个包袱。
1991年诺基亚的销售收入约20多亿美元,和今天我们国内的大企业规模差不多。这样,问题就来了,和我们规模差不多且已摇摇欲坠的诺基亚,能用6年时间,即到1997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进入世界级跨国公司的行列,那么,我们自己的企业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走向世界的愿望就并非异想天开。
诺基亚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崛起?有记者曾当面采访过诺基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玛.奥利拉、诺基亚中国公司常务副董事长沈国英等诺基亚高层人士。又到芬兰诺基亚总部考察。通过采访和考察,记者认为,诺基亚成功的关键环节除了国际化,赶潮流,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专注。
专注的关键是舍弃,砍掉所有与主业不相干的产品,哪怕它很赚钱!
在奥利拉1992年担任诺基亚董事长之前,诺基亚的产品线很长,除移动通信产品以外,还生产电视机、电脑、电线甚至胶鞋。奥利拉认为,一个公司的产品过于复杂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他认为:如果你要在世界范围站住脚,你就必须在你从事的领域内挤进前三名。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取得赢利性增长。而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领先,因此,你必须学会专注。
专注的最大困难是舍弃,特别是舍弃那些盈利的项目。而当你要专注的项目还在投入期,甚至还在赔钱的时候,这个舍弃就更考验经营者的魄力。1991年,诺基亚决定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时候,这个领域并不赚钱,甚至公司曾考虑是否取消这个业务。但当公司决定以此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后,为了专注这个眼前并不来钱的主业,诺基亚先后卖掉了电线、电脑、电视机等所有不相干的产品,其中电视机诺基亚当时已经做到欧洲第二的规模。这样的决策的确需要魄力。
捏起拳头、突破一点的战略今天看来是成功的。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爱立信相比,实力并不占优势,而诺基亚能后来居上,在短短6年间就在手机生产上超过两个竞争对手,很重要一点就是,诺基亚的战线相对较短。因专注而专业,诺基亚的专注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
记者到诺基亚采访时发现,诺基亚有一个风险投资机构,任务是对与主业毫不相干的东西做风险投资。这看起来似乎与“专注”格格不入,但细想想,这又是一种辩证思想。拿出一部分资金做风险投资,不仅不影响专注于主业,而且,当主业总有一天会不再是潮流的时候,诺基亚不至于“找不着北”。看来,机遇的确永远是留给有准备者的。
因专注而打造了一个世界级企业,诺基亚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诺基亚公司董事长奥利拉的精辟之言: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行,因此,必须学会专注。现实亦印证了此理:中国加入wto后,面对来自国内或异域各路精英的激烈竞争,无论是领导者,抑或是普通职员,都面临着一个无以逃避的严峻命题——一非专注无以作为也,甚至可以说非专注无法生存!
此言并非危言耸听。须知,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往往穷尽全力也难以掘得真金。一位科学家临终前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最大的遗憾是到死也没有真正弄明白过一个问题!”姑且不论这位科学家是过于自谦,还是其成就果如所言,但这位科学家的致学态度却让人深思:毕其终生专注某一研究项目的科学家尚且如此,那些作风浮躁,频换岗位,这山望着彼山高者又当如何?
幸而,世间并非仅奥利拉一人意识到专注的重要,生活中,几乎哪个单位或部门都有全力专注于本职的同志,这些人虽说平素不显山不露水,甚至不被领导所赏识,但其几年甚至十几年执着于本职岗位的韧性,却使其成为所从事专业的专家或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