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大秦的路,实在是太烂了。 - 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 - 永湖小结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8章大秦的路,实在是太烂了。

这一次大雪灾,太子府麾下诸多商队也是贡献甚大,如今太子府的府库之中,也是剩余不多。

好在萧何的将作少府那里,玻璃的大规模生产已经基本上掌握,各种玻璃制品,马上就可以大规模上市。

赢长青已经决定,丝绸之路路途打通之后,马上将这批玻璃推广到西域诸国,以及孔雀王朝,直接从这些国家富得流油富的流油的权贵手里,狠狠剥削一大笔过来。

这种损人利己的实权,赢长青向来是干的十分擅长和开心的。

不过光靠一个玻璃,最终的总收益还是十分有限,因此赢长青又将目光转到了大秦内部的贸易开发之上。

不过很快,赢长青就再次皱起了眉头。

原因无他,大秦的路,实在是太烂了。

虽然有数条秦直道,但是主要是支撑咸阳城到边疆。

水泥直道,更是暂时只覆盖了内史区域而已,最远的一条,距离汉中郡都还有点距离。

连通大江的灵渠,也才修筑了大半而已。

而路途不畅,就算是嬴长青想要大力发展商贸,也是无根之水啊!

想到这,赢长青的目光,不由落到了整个大秦的两大动脉,大江和大河之上。

“长青你可是在打水路的主意?”

赢政顺着赢长青的目光看过去,顿时好奇道。

水运的重要性,其实赢政并不是不知道,否则当初也不会为了攻伐楚国,专门组建一支水师,并且硬着头皮开工灵渠了。

只是这水渠的修建,过于耗费人力,这从当初郑国渠能被旧韩当成疲秦之策就可见一斑。

因此即便是始皇帝,在水路开拓上,也是不敢轻易动手。

“确实,此次的天灾,已经是充分证明了道路建设的必要性。”

“而陆路运输,在短时间内,还是很难追上水路的!”

“想要发展大秦,想要更好掌控江南,这水路,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儿臣决定,不惜一切,打通这一条水路航道。”

嬴长青的手指落在了三川郡郡城洛阳之上,然后一路向下滑到了海边的会稽郡上。

赢政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

不愧是自己的儿子,这是直接要打通从三川郡到江南之地,长达数千里的水路运输。

工程之大,耗费之多,绝对是前所未有啊!

更重要的是,大秦的府库,目前本来就要空了啊!

哪来的这么多钱粮去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父皇可知道,我大秦最有潜力的,是哪个区域?”

嬴长青淡淡一笑,开口询问道。

“自然是大江两岸,尤其是江南区域!”

嬴政不假思索道。

中原之地,繁荣千年,人口密集,尚未开发的空间,基本上都是一些山林或者干旱之地,就算是下大力气进行开发,收获也不会太大。

真正的潜力区域,还要集中在同样多平原,人口却相对较少的大江两岸,尤其是会稽等江南之地。

这些区域,气候温暖,土地肥沃,不仅同季亩产量要略高于中原,而且一年可耕作的次数,也要比中原多出一季。

两者潜力,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不过大秦南方和北方的最大区别,就是水网密集,南方的郡县,基本上是依水而居的。

因此早在数百年之前,吴王夫差,就集中了十余万人力,耗费数年,修建了一条长达四百余里,连通江淮的邗沟,并且和另外两条胥溪、黄沟一起,并称吴国三大运河,为吴国北上称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运河的好处,就在于不仅可以行舟,加快运输效率,而且可以为两岸提供充足的灌溉之水,将原本的荒野之地,直接变成最好的水田。

大秦已有的离堆、郑国渠还有正在兴修的灵渠,都有同样的功效,孕育出的关中和巴蜀粮仓,支撑了从秦国到大秦帝国的崛起。

但是这些,都是对已有水网进行修修补补,而工程量已经是极其浩大。

如今嬴长青的目的,却是要直接打通从三川郡到会稽郡的数千里路线,将数条原本并不交汇大江支流强行连通起来,工程量之大,简直是无法想象。

按照嬴政的估计,至少需要上百万青壮,连续奋斗数年,才有可能初步完成。

若是遇到洪涝等意外,还要再耽搁上许多功夫。

就算是大秦没有遇到这次雪灾,集天朝库所有资源,只怕也是要承受不住。

可是仔细琢磨之后,赢政又不得不佩服嬴长青的规划,确实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旦这条史无前例的大运河修筑成功,从汉川就能顺水直抵会稽,整个大秦的南北两大中心,就能顺畅流通在一起,大秦对于南方的掌控能力,绝对要强出无数倍。

而且不止在政治上,在经济上,大运河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价(aedj)值。

水路的承载能力和速度,让数千里的航道必然成为整个大秦最繁忙的航线,运河两岸,也必然会随着而繁荣发展起来。

再加上运河带来的灌溉,新增的无数良田,这一片区域,绝对有成为大秦经济最发达区域的潜力。

所带来的的收益,简直是无法想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