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许多学子,都是一手提笔,一手提刀
“就是就是,如今这武科举,比起文科举都要更难,唯有文武双全的真正大能,才能从中脱颖而出!”
“据说这一次的终试,陛下和太子殿下都会亲自到场,为最终获胜者嘉奖!”
随着新一期《大秦日报》和各郡县官府公告张贴出来,整个大秦,再次沸腾了起来。
虽然随着免费官学和图书馆,以及各种扫盲班的推广,大秦的文化氛围,也跟着越发浓郁了起来。
但是民间尚武阳刚的精神,不仅没有得到丝毫的削弱,反而随着大秦不断开疆拓土,以及报纸上对于名将事迹的宣传,越发高涨了起来。
因为在以往,就算是有着军功爵位制度的存在,但是不识字,不通兵法的大秦平民百姓,绝大多数的重点,也就是一个小校而已。
然而如今,随着知识层面的普及,军中以及官学之中,都设立了兵法战略课程,这无疑是让普通百姓从军,有了更高的起点和目标。
普通百姓,也有机会成为领军作战的将领,甚至是名垂青史的名将了。
武举在大秦报名热度,还要远远在文科举之上。
许多学子,都是一手提笔,一手提刀,文能写文,武能上马骑射的。
许多大秦百姓,都是聚在一起,对着报纸和公告上的武举规则,热烈争论了起来。
更有许多百姓,不远千里从各郡各县出发,直接前往咸阳城,就为了亲自见证一下这大秦首次武举终试的盛会情况。
咸阳城的各大酒楼客栈,再一次人满为患。
而原本就期待不已的武举初试通过学子们,听闻这一次终试表现优异就有机会加入波斯远征军为大秦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更是一个个热情高涨,废寝忘食地研读起来。
大秦原本就极高的尚武之风,更加如火如荼了起来。
就连韩信都不例外。
此刻的他,虽然有着极高的抱负,但是毕竟还只是一个少年而已,骤然听闻这样的喜讯,还是忍不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连忙取出黄石公所授的《素书》,对照着书店购买的简易版世界地图,再次刻苦钻研起来。
地图上的那一个个异域之国的符号,在韩信的眼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名称,更是一个个闪耀着无尽光芒的功勋,是他韩信未来名扬天下的依仗。
咸阳城郊,一处简陋的宅院内。
一位高大的青年推门走了进来,大声道:“平弟在吗…?”
“什么事?”
“原来是大哥,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正在读书的陈平连忙迎了上来道。
他年少时家中贫困,可又偏偏喜欢读书,全靠哥哥陈伯一个人打理三十亩田地,才让陈平有了读书求学的机会。
嫂子厌恶陈平不参与家中生产劳作,还曾经出言讽刺过陈平,被陈伯听到后,气的直接写下了休书。
直到太子殿下的免费官学推广后,陈平才有了更好的求学计划,并且一路在武举初试复试中连续夺魁,成为了武状元的热门人选。
陈伯不放心这个幼弟,变卖了家中的所有田地,也跟着来到了咸阳城,一边在咸阳新城建设工程中做工,一边照料这个幼弟。
“朝廷通知了,武举复试提前,工头听说我们陈家也有人入选了终试,特意给了我半天假期,让我提前回来告知与你!”
笔…、扫盲班里的先生,还特意送了我一本刚刚出版的《尉缭子》,希望能对你有所助益。”
陈伯一脸乐呵呵地道。
他们陈家,世代都是贫农,祖上最出色的一位,也就是当过里正而已。
如今居然赶上了好时候,幼弟陈平,不仅可以专心求学问道,还有机会成为大秦将校,传回去,绝对是足以光宗耀祖了。
就连他这个昔日的大老粗,如今都在扫盲班里学会了不少秦文,已经可以自己看得懂官府的公告了。
“多谢兄长!”
“也请兄长替我谢谢诸位!”
陈平连忙接过了陈伯手中的《尉缭子》,一脸兴奋道。
这位尉缭,可是鬼谷子的亲传弟子,在兵法上,有着极其独特的造诣,陈平早就慕名已久了。
“你好好读书,考个好名次,其他的,交给为兄就行了!”
“若是能考上,一定要记得报效朝廷,不能辜负了陛下和太子殿下的仁德。”
“我回来的路上,还割了两斤肉,等下你自己炒着吃,为兄先回工地了。”
“大家都赶着完成工期,为兄要是不去的话,他们就要多干上不少活了。”
陈伯憨厚一笑道。
他是最传统的大秦百姓,讲究有恩必报,工头和工友们都对他如此照顾,自然也不能让他们多辛苦些。
对于给予了他们一家新生活的始皇帝和赢长青,更是感恩到了极点。
至今这简陋的宅院之内,还有陈伯亲手所立的赢长青的生祠,每天都要祈祷供奉的。
这样的一幕,在咸阳城诸多备考学子住地之中,不断上演着。
所有学子,无不是摩拳擦掌,等待着在武举终试中一鸣惊人,在一展自己才华的同时,也报效大秦对他们的恩德。
随着时间的流转,通过各郡县初试复试,抵达咸阳城准备参加文武科举的考生,也越来越多。
为了让所有考生都能顺利抵达咸阳城,安心备考,各郡县官府都在太子府的要求下,专门开出了批文,参加咸阳城终试的考生可以依此在驿站免费食宿,并且借阅各地图书馆的典藏,让许多寒门学子惊喜莫名。
虽然如今读书的门槛降低了许多,收入渠道也是日渐丰富,但是想要专心备考,就意味着家里少了一个主要劳动力,收入也必然会随着收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