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吸引力,完全不需要多说。
“在官学设考,优异者可以直接为官?”
即便是始皇帝,在听到赢长青的惊人之举后,依旧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可是真正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啊。
之前百家论坛,优异者可以进入各郡县官学为教授先生,虽然也带着一点官府名义,但是毕竟距离朝堂甚远,加上嬴长青的残暴之名在那,百官们也不敢公然进行阻止。
但是私底下,对于免费官学的不配合甚至是故意打压,从来都不曾间断过。
这一次始皇帝能将朝堂和各郡县的官僚蛀虫一并拔除,免费官学带来的冲击,至少要占据三成以上的功劳。
而这一次,赢长青所提出的职位,可是实打实的大秦朝廷官员,甚至有机会进入朝堂,得见天颜了。
这对于大秦官制,对于整个人才选拔机制的冲击,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即便是威望如始皇帝,也不得不仔细斟酌起其中的利弊来。
“正是,父皇,之前儿臣设立官学,为何会招致儒门和诸多世家氏族反对,甚至不惜冒死谋逆呢?”
看到始皇帝脸上的迟疑之色,赢长青笑问道。
“自然是因为免费官学的设立,让天下贫寒之士也有书可读,一旦推广,世家豪强,再无法垄断读书渠道,也无法垄断官吏阶层。”
“朝堂也可以由此拉近和百姓的距离,世家氏族的利益,就要受到极大影响。”
赢政不假思索道。
“可是父皇,世家氏族的学子也是学子,而且数量也多达数十万,为何朝堂还要摒弃这些人,另外培养人才呢?”
嬴长青继续追问起来。
“自然是由于他们并不是和朝廷一条心。”
始皇帝再次不假思索回答,随即明白了赢长青的用意。
之前这数十万学子,之所以和大秦朝堂不齐心,完全是由于他们背后依靠的,是希望复辟分封制的世家氏族,以及儒门这样的学阀。
然而如今,这些敢于和大秦为敌的世家已经被清扫的七七八八,儒门也被赢长青整的四散五裂忙于内斗一蹶不振,这些学子,一下子就失去了生活和信念的依托。
若是不给他们一点出路或者是希望,不仅有可能形成潜在的威胁,而且对于朝廷来说,也有点浪费人才。
毕竟这群人再怎么说,也是目前大秦百姓中文化程度较高的。
而赢长青的提议,就是让朝廷拿出一批中低层的官职作为诱饵,吸引这部分之中比较有真才实学,又没有过份劣迹,或者是之前被儒门打压缺乏出头机会的学子为朝廷所用。
既可以解决朝廷人才不足的缺陷,而且也极大地安稳了天下学子之心,对于正在官学之中苦读的新生,也是一大激励。
毕竟,这些官职,虽然只是朝廷各部门的基础职位,但重要性和晋升的潜力可都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吸引力,完全不需要多说。
要知道,之前的官学先生和教授,都能吸引数万学子千里迢迢进咸阳,更别提这次可是实打实的官员了。
一旦成功,绝对称得上是鲤鱼跃龙门,整个家族的地位都会陡然上升无数个等级。
嬴长青微微一笑。
早在成为太子之前,赢长青就让萧何曹参等人,一起研讨过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诸多历史上存在过的人才选拔制度。
其中察觉制和九品中正制都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距离平民百姓太远,无论怎么改变,最终选上来的官员,都会被世家氏族所垄断。
最终的危害,可以参照汉末三国时期反复无常,有奶便是娘的门阀,赢长青自然不会考虑在大秦推广。
但是科举制度实行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批对朝堂足够忠心耿耿的士子。
否则依照大秦之前读书渠道被世家氏族垄断的情况,就算是开考纳士,也有极大的可能依旧是录取了一批世家人员。
毕竟世家豪强或者他们扶持的学子,也是有可能存在真才实学,只是心思没用到正途上而已。
就算是真按才能来评分,他们也是能名列前茅的。
这种人的危害,甚至比起无才无德之人还要可怕。
然而如今,局面已经变得完全不一样。
在赢政和赢长青的瞒天过海之后,天下的反秦势力,已经是被覆灭的七七八八,最死硬的一批读书人,也跟着一起被送入地府去忏悔。
侥幸没有冒头苟活下来的少部分豪强,只要脑子不进水,短期之辈,绝对不敢跳出来和朝堂公然作对。
而且从朝堂到各郡县,官吏也都被大清洗了一顿,朝堂的威望,是空前的强大。
再加上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分裂的弊端,对于朝堂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
这个时候,开设一个类似于后世恩科的官员招纳考核,不仅可以为之后的科举进行铺垫,而且也可以为朝堂收纳天下士子之心,并且获得一批可用的人才。
还能让全国上下的注意力,从之前的内乱,转移到新的恩科之上。
绝对是一举多得,可行性也极高的创举。
“此策,虽然大胆,但是于国于民,确实有大益~!”
既然是长青你提出的,此事就由长青你来督办吧?”
“反正父皇已经给了你监国之权,需要什么人力物力,你(了了赵)尽管调配就是。”
“胆敢拖延逶迤的,一律拿下!”
始皇帝将其中的利弊反复斟酌了许久,才最终下定了决心,一脸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