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第72章
第072章第72章
第二天,沈越天不亮就起来了,带上忍冬想着去把昨天泡上的黄豆蒸了晾一晾。他和忍冬刚到厨房没多久,不染便带着两个官邸的下人匆匆赶了过来。
沈越惊讶地道:“不染,你们怎么过来了?”
不染笑道:“我昨天问了忍冬,知道越哥儿你们今日要早起忙活,我就想着让你们两个哥儿干活怎么行,这不,又叫上两人,大家一块干,能快些也能轻省些。”
沈越朝忍冬看去,忍冬吐了吐舌头:“我以为他就是随口一问。”
沈越不好再说什么,就安排了他们三个人去干活。
官邸的厨房够宽敞,沈越又早早准备好了一应要用上的东西,所以五个人有负责烧火烧水的,有负责冲洗黄豆的,有将黄豆放蒸屉上搁锅头上的,大家流水线干活,有条不紊。等黄豆蒸透之后,又将其倒平铺放在置在屋里头晾凉。
等他们忙完这些活天已经大亮,沈越坐下来刚将早饭吃完,就听下人来传话道:里正和他的女儿女婿来了。
温澜清今日也是天不亮便起来了,一出门他便骑上马,在一名差役的随同下,去到他们第一次用水泥铺砌而成的那条长约五十里的水渠。
这条水渠不算长,也不算宽,呈下窄上宽的梯形,最窄处为一米五,最宽处为四米五。
之所以会将水渠设计成如此形状,是因为温澜清在画图的时候想到了沈越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
其实在修筑堤坝方面,前人已经学会使用这样的缓坡结构,但他们只觉得这样会稳,却很难像沈越这样直接给出原因。
这条水渠自通水后到今天,已经使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温澜清只要一有空就会过来走走看看。
当太阳钻出厚厚的云层,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在潺潺的流水上,折射出一道道鱼鳞一般的光芒时,温澜清在水渠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看着山,看着水,看着天边飞翔的鸟儿,任由清晨的和风将他的发丝吹散。最后不知道是想到什么,他眼底浮出浅浅一抹笑来。
“主子,我就知道你在这。”
木言的声音将温澜清自思绪里唤回,他朝正往他小跑而来的木言看去。只见木言走近后方接着道:“主子,通渠的时辰快到了,咱们回去吧。”
“好。”
温澜清点点头,这才站了起来。
去年十二月份温澜清就来到了墨龙镇,合墨龙镇居民及周边村民所有人之力,挖沟开渠近五个月,朝着主河道而去,至西向东,大大小小共挖了三十九条水渠河沟。从今日开始,这颇为漫长的工程,对他对当地老百姓而言,也算有了一个交代。
今天,最大的一条河渠开始放水。接下来用五天时间,将大小总共三十九条水渠都通水泄流,让埋没了墨龙镇河附近十里八乡的土地渐渐裸露出来,再下一步,将被冲垮的原有堤坝拆掉重建。
最难的已经过去了。
温澜清上了马,离去前再回首看一眼那条用水泥铺设而成的水渠,眼底依然有那一抹浅浅的笑。
最后策马毅然而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灰衣老者一万入墨龙镇祠堂大门,便听到里头孩童的朗朗读书声,念的是蒙学的孩童常要背诵的《千字文》。
老者朝声音传出的那间大屋走去,只见二三十个孩子双手交叠于桌面上,望着最前面的一块大黑板,看见夫子手中的细竹条指到哪儿,便跟着念到哪儿。
老者没见过这样的教法,以前在学堂里头,孩子们人人手中都有一本书,要念的时候便手捧着书,夫子在上头念一遍,孩子们盯着书一边看一边念。
但这种教法,可以最大程度的省下孩子们的买书钱,又能保证孩子们都能识会读。
老者就站在窗外,张奇一眼便能看见他。
张奇不做声响,待将今日要教与孩子们的部分都让他们读上三遍后,才放下手中的细竹枝道:“今日我们就练秋收冬藏四个字。你们将黑板粉笔都取出来,现在开始各自练习,一会儿我来检查。”
他一说完,底下坐着的孩子们纷纷取出小黑板和粉笔,开始自行练字。
张奇看了一圈孩子们都写得认真,这才走出学堂外头,朝老者走去。
走近后,张奇先行了一礼,道:“老先生,您是找人,还是?”
老者捋着胡须上下打量张奇,当看到张奇手上的不对劲后目光一顿,随即摇头惋惜道:“可惜了。”
张奇低头看了眼自己断了两指的左手,擡头后坦然笑道:“考取功名是为国为民,如今开办学馆教书育人何尝不是为国为民,殊途同归,何来可惜。”
老者先是一顿,随即露出笑来,不住赞叹道:“好,说得好,考取功名,教书育书都是为国为民,又何来可惜?是老夫狭隘了。”
张奇道:“先生来是?”
老者才道:“我听说这里有个潜龙学馆,收的都是当地孩子,便想来看看。”
张奇道:“那先生请随意看。”
老者又道:“听说你们学馆不收束修,还给来上学的孩子提供午餐?”
张奇点点头:“镇上居民多是贫困者居多,沈郎君开办学馆为的是童蒙养正,他说贫苦人家之所以穷困潦倒不是因为他们笨,是因为他们无力为学不知如何进取。学之道者,本就该有教无类,该人人皆有所学。贫苦人家不知学识的重要,那便用一些方法让他们知道至少学习是有好处的。”
直接给钱会引来一堆麻烦,最实际的好处那就是直接给孩子们提供午餐。
老者捋着胡须的手一顿,目露惊讶地看向张奇:“沈郎君,沈越?这话真是他说的?”
张奇一听便知道老者是知道沈越的,他略略垂下眼帘后回道:“大差不差。”
老者所有若思地点点头。
老者道:“我姓石,名万友,不知小友贵姓?”
张奇道:“弓长张,张奇。”
石姓老者道:“张小友,我此前也是在学馆任教,年岁大了方才辞去夫子之职,我这趟来墨龙镇访友,得知潜龙学馆一事后实在佩服尔等胸襟,心痒难耐自荐前来任教,张小友可否让老夫试试?”
张奇擡眸仔细看一眼石老的模样,又看他一身颜色虽朴素料子却不算差的衣裳,又看跟在他后头的一名下人,想了想后,道:“此事仅我一人做不了主,还得沈郎君前来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