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181章
第181章第181章
江若意一听忙站了起来,并道:“可算是来了,今年大老爷那边早早便来信说要领着一家子来陪老太太过年,结果迟迟不见人,眼见这年都到了,我都以为来不了了,老太太那边正愁这事呢。现在好了,人总算是到了,老太太这心也能放下了。”
温澜清虽是独子,温鸿却不是。
田老太太一辈子就生了两儿一女,温鸿排中间,上头一个大哥,下头一个妹妹,大哥经商,下头的妹妹嫁给了洛东洲上的一个地方官为妻。
可以说哪怕放到现在,京城温府仍有相当一部分花销,还是由这位温大老爷供给的。
京都居大不易,温府这么大一个宅子,里头养着这么些人,温鸿不想结党营私,又须得在京里立足,纯靠他与温澜清那点薪俸很难维持。他大哥温博在其中可谓是作用不小。
温家祖上当年被遣返回乡,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过得很是落魄,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放下读书人的清高,到底还是做起了生意。后来日子过得好些了,这读书大计才又被捡了回来。但读书费钱,又有在京中生活过一段日子的经历,为免以后温府返京之时多有掣肘。温家祖上苦思良久,终是在家中定下一条规矩,在孩子十二岁之前一视同仁,皆放去读书。用这些日子观察每个孩子的资质,资质不错的孩子继续读书,资质一般的就转去学习如何经商做生意。不论是读书还是经商,不分贵贱,皆是为家族计。
温鸿的大哥温博就是如此,温博读书也还不错,但两兄弟一比到底温鸿好些,所以他才转去学经商了。
后头也是因为温博的大力支持,温鸿在读书任官之时才能一直心无旁骛,也才能带着温氏一族再次回在京中。加之温鸿又有一个天纵英才的儿子温澜清,所以温博对温鸿这边的支持就更是毫无保留。
不过温鸿这边也知道兄长经营不易,一家老小花钱颇为节制,也会用点余钱去盘店铺,买地做些营生,怎么说也能有些进账能少从温博那边拿点钱,不会像个吸血虫似地扒在人家身上过活。毕竟关系再好的兄弟,长此以往也会结成仇家。
这些事情还是前不久温澜清告诉沈越的,他说完后沈越才知道为何家里人都叫他二爷,原来他上头还有一个堂哥,叫温尧。温博在温澜清之前已经有了一女一子,大女儿已经出嫁,大儿子比温澜清也就早出生十个月,如今也已成婚。
比起温鸿这边,温博那边可谓子孙满堂,温尧之后他还有二子三女,妻子给他生了两女一子,两个妾又生了二子二女。
沈越听到这心想这才是他想象中古代有钱人的家庭,温鸿这边就江若意一个妻子,也才温澜清这么一个儿子,这在富贵人家家里也算是少见的了。
温博如今并不住在京城,他在江南那一带经商,也在那住着,但每年都会携妻带儿领一家人来京中与田老太太团聚。前两年因为许微漾过世,温府没打算过年,他就没来,但一车车的年礼却还是叫人送来了。
这次温大老爷领着一家子前来,江若意当下就派人去通知了田老太太,在书房里头的温鸿,及陪着两个孩子的温澜清。她则领着沈越早早过去堂屋里头先将人安顿下来。
温府里头真是难得如此热闹,沈越在外头就听到堂屋里头的说话声笑声,及孩童的吵闹声。
江若意在路上同沈越说道:“大老爷每年来都会带上三个儿子,及还未出嫁的女儿过来。你堂兄温尧的孩子最大那个比秉均还大上三岁,小的那个也快满两岁了,说是今年会带过来叫老太太瞧瞧。前两年云裳、云依相继出嫁,今年也就剩一个云初待字闺中。对了,云初与谨哥儿岁数相仿,一直颇聊得来,往年他俩见面总是能凑一块去,今年谨哥儿因病没能回来过年,云初怕是没人说话了。”
沈越对此并不意外,许谨到底是男主,天生自带万人迷系统,见过他的人都对他抱有好感才是正常。沈越自个儿对这些人的态度是能合得来就合,合不来尽量敬之远之就是了。
江若意领着沈越进来后,便见屋里头果然坐了好些人,还有两个孩子在屋里跑来跑去。
他们进来后,便见屋里头的人相继站了起来,江若意朝一个五旬左右的中年夫妇走去,笑盈盈地对他们道:“大哥和嫂子今年怎么来得这么晚,母亲都担心你们来不成了。”
这对夫妇正是温博夫妇。江若意说完后只见温博哈哈笑道:“说来也是巧了,我派人送信出来没几天,老三媳妇就动了胎气,提前半个月生下一个小子。为着这事儿我们这一家便出来得晚了些,还好还是赶在除夕这日到了,正好也同母亲说说这桩喜事。”
江若意闻言往人群中一看,才发现温博口中的老三没来,她笑道:“我说怎么没见着阿熙,原是媳妇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小子陪媳妇去了。”
温博的妻子汪氏笑道:“等明年老三就能领着妻子,抱着个小子来了,老太太见了一准高兴。”
江若意也笑道:“又多了个曾孙子,子孙满堂,老太太如何能不高兴。”
话说罢,江若意侧过身叫沈越上前,然后对着屋里头的人道:“大哥、嫂子,这是沈越,是老二澜清今年初新娶进来的人。越哥儿,来见过你伯父,伯母。”
原先站在江若意身后的沈越上前一步,大大方方地对站在前面的两位长辈屈膝行了礼,然后笑道:“伯父,伯母。”
温博夫妇在沈越站上前后皆上上下下将他打量一番,随后汪氏对沈越笑道:“好好好,越哥儿是吧,前头你与澜清成婚我与你伯父没能赶过来,但给你的礼却是备上了,等到了晚间宴上再给你补上。”
温博则回身招呼自己的子女上前:“你们上来同澜清的夫郎打声招呼,也当是认认人,免得日后在街上撞见了也不知道谁是谁,还闹出笑话来。”
虽说温博与温鸿是亲兄弟,但温鸿府里的一些事儿温博却是不知道的。比如温澜清当初之所以要将沈越娶进家来的真正原因,温博就不知情。
温博那边知道的就只有温澜清的妻子许微漾丧期过没多久,沈越就被擡进温鸿府里,做了温澜清的夫郎。
也就是说,温博知道的也就是外人知道的那些,包括温澜清在他与沈越成婚那天人不在京里,而是远在临宾县治下的墨龙镇。
温博比温鸿年长近五岁,早年间就出来经商了,后来又长年在苏杭一带定居,所以对沈家的了解并不比温鸿多多少。但温博知道自个儿父亲曾与沈家给两家孙辈订下婚约一事,当初知道温澜清丧期刚过就要迎娶沈越进门时,温博就在想是不是沈家拿着这个婚约来说事了。
温澜清的这个行为,则让温博笃定了自己这个猜想。
因此,温博对沈家,及对沈越这个人,并无好感。
因为老三温熙没来,加之其他女儿出嫁了,因此这次温博带来京中的孩子总共来了三个。大儿温尧,老四温昶,及小女儿温云初。
温尧如今三十有二,同父亲温博一样经商,帮着家里做生意。他二十岁时便已成婚,家中有妻有妾,育有三子一女,听说今年有个妾给他添了个小坤人,才六个月大。这次他只将年纪较大的三个儿子并一个女儿带来了。
温博一发话,温尧便带着妻子,领着儿子女儿上前来。江若意笑盈盈地看了他们一眼,便对沈越道:“越哥儿,这便是你大哥与大嫂,这最大的孩子便是你大哥的大儿子,叫温秉昌,稍小的那个是二儿子,叫温秉盛,这个两岁大点的,就是小儿子秉荣。这是你大哥的女儿温桃,今年刚满四岁。”
沈越一样笑着对跟在面前的两位道:“大哥,大嫂。”然后又对几个孩子挥挥手,“你们好呀。”
只见温尧对他点点头,便转而对江若意道:“婶婶,秉均出生时我们没能过来,这么些年过去,秉圴也该快两岁了吧,我记得他与秉荣差不了几个月。怎么这会儿不见人?我等着见见秉正秉均两个孩子呢。”
江若意道:“澜清带着他们两个在屋里头玩儿呢,我已经派人去通知他们了,想来过不久他们就赶过来了。”
温尧的妻子吕氏则对着沈越一笑,然后对身边的四个孩子道:“这位是沈越,你们二叔的夫郎,你们叫他沈叔叔即可。”
四双眼睛直勾勾盯着沈越看的孩子倒是也乖,较大的两个都叫了沈越一声沈叔叔,最小的那个还在咬手指,温桃羞赧,抓着吕氏的衣袖躲她身后去了。温尧的二儿子和唯一的女儿温桃都是妾生的,二儿子教养得大大方方,女儿看着又极是亲近吕氏这个大娘子,想来家中氛围不错,不曾有妻妾争宠孩子遭殃这种事情出来。
晚上回去后,经温澜清一说沈越才知道,他大哥温尧的妾其实就是吕氏给安排的。据说还是她远房表妹来着,关系能不好么?
沈越对此表示无语。
温澜清笑道:“此间男子纳妾倒也是寻常,吕氏许是怕大哥在外头瞎找,不如给安排个自己信得过的人。”
不过即便如此,温博那边家里头妻妾之间相处得都还可以,吕氏如此,汪氏也如此。而之所以过年也会将妾生的孩子一块带过来,一是田老太太确实喜欢孩子,喜欢人多热闹,并不会厚此薄彼;二是温府里头对嫡庶一事向来分得没这么清,教育孩子方面更注重孩子的才能,而非其他。
这会儿沈越看到四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不禁一笑,弯下腰对他们道:“知道你们要来,我一早便准备了给你们的小礼物,我一会儿就叫下头的人送来给你们瞧瞧。”
温尧七岁的二儿子眨巴眼睛问道:“是什么东西呀?”
沈越对他笑道:“好看又好玩的,我猜你一定喜欢。”
早在一旁站着的温云初这时候忍不住道:“咱们温家的孩子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你可别说大话到时候叫孩子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