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169章
第169章第169章
“竟如此神奇?”田老太太拿过针织看了又看,只觉得是细长的竹签,完全想象不出来该如何用这些细长的竹针将羊毛衫织出来。她将织针递还江若意,并道,“这得如何织啊,意娘你织来我看看。”
江若意一听,脸上不禁露出些许为难,“母亲,我这才开始学,手艺实在羞于在人前显露。”
她说着,视线不由往沈越那边扫去。
沈越接收到她的目光,便笑着同她俩说道:“我会,那便由我来给祖母展示如果织毛线吧。”
田老太太一脸惊讶,她道:“越哥儿,这你也会?”
沈越对她一笑,拿过江若意装线团的篮子挨个看了一遍后,道:“不过一时半会儿的,要织什么呢?”
他说完这话,就见走路还不稳的温秉均手里拿着个拨浪鼓,摇摇晃晃地从他眼前走过去。
沈越眼睛一亮,道:“那便给秉均织双脚袜吧!他人小脚也小,织双小袜子不费什么功夫。”
江若意与田老太太皆是一惊:“羊毛线还能织脚袜?。”
沈越对她们笑道:“能,什么都能织,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沈越向来是个行动派,他说做就做。
毕竟是给小孩织的,颜色就得活泼一些,他从篮子里挑了几个颜色的毛线团,又取织针,这就开始织上了。
沈越织毛线的手艺虽是同姥姥学的,但后来勤工俭学他还专门织过一段时间,好些新的织法都是那会儿学会的。其实织这种小东西用勾针更方便,但这会儿没勾针,沈越用小一些的织针也能织起来。
田老太太与江若意全程盯着他看,只见他动作娴熟的取线绕针,几根针与毛线在他手里头翻飞,也就一小会儿功夫,就织出了一小截好看的花纹出来。
田老大大与江若意惊讶地相视一眼,接着又不约而同去看沈越。
沈越手上快速的扯线绕针,手上的动作几乎没停过,且他可以一边织着,还能有空余擡头与江若意说话道:“母亲,可有秉均如今穿的小鞋子,我拿来比比,才知道大概能织一双多大的袜子。”
江若意忙道:“有有有,我这叫人去取,”
沈越又道:“母亲,让人将秉正的鞋子也取来吧。两个孩子,不能秉均有秉正没有,反正织袜子不费什么功夫,我今日都给织了吧。”
江若意转身正要叫人,一听他这话动作一顿,不由朝他看去,过了一会儿才听她道:“好,我这便叫人将两个孩子的鞋子都取来。”
田老太太坐在一旁会心一笑,她道:“真是辛苦越哥儿了。”
沈越扯出一段羊毛线,以左手小指绕着,其余指头捏着针织几下穿勾挑刺,织出的花纹便又多出一截。他这动作看得一旁的江若意与田老太太都眼花缭乱,可他却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并对老太太道:“祖母,这算什么呀,织毛线比刺绣简单多了,只要不是天天低头干活真累不到哪儿去。母亲还会刺绣呢,我就不会,等母亲学会熟练了如何织毛线,定是比我厉害百倍千倍。”
丫鬟们很快便将两个孩子的鞋子拿过来了,沈越停下手里的活儿只简单看过一遍又继续动手织了起来。
因为要快,所以这会儿沈越没去织太复杂的花纹,就是相对简单的麦穗纹,加上孩子脚小尺寸也小。不到半个时辰,沈越就织好了一只小袜子,且这还是在他因为久不干这活儿了,略有些生涩的前提下。
这只袜子沈越用了三种颜色换着织,最后还给收了个波浪边,织完效果还不错。江若意惊叹地看完交给田老太太,田老太太欢喜地看了又看才交给江若意。江若意像是没看够,又捧着这只小袜子接着看。
而在她们看小袜子的这功夫,沈越又织上了。
他就是有这种一旦开始干活了,不将活儿干完就浑身不舒坦的毛病。
第二只袜子,沈越织得就更快了,没一会儿就织完一只。一双小袜子摆在一块的时候,看着不知道有多喜庆可爱。
江若意就喜欢得不行,她还叫奶娘将已经跑到屋外头撒欢的孩子抱回来,给他换上试试。
她看见沈越又开始翻毛线团,打算继续的时候忙劝道:“越哥儿,怎么又织上了,歇一会儿吧。”
沈越对她笑道:“没事,母亲,我不累。趁我这会儿有工夫,能做点就多做点吧,我打算等秉正自学堂回来时给他一个惊喜呢。”
江若意看着沈越,这会儿眼里都是怜爱,她道:“正儿喜欢你,你亲手给他织的小袜子,他定是十分爱惜。”
沈越给温秉均织的小袜子很合脚,就是羊毛略有些扎皮肤,孩子不太爱穿。这会儿都不用沈越提醒,江若意将羊毛袜子给孩子脱下后,道:“羊毛是有些扎肉了,不过却是再保暖不过,等天气更冷些,将羊毛袜套在罗袜外头就好了。”
今日沈越在田老太太坐着不到两个时辰,他将给两个孩子的袜子都织好后,又坐了一会儿,便被不染叫走了。工匠们要开始挖化粪池了,他们找他看看去。
他一走,田老太太看着捧着两双袜子爱不释手的江若意,道:“越哥儿啊,真是越了解,越觉得他不简单。沈家到底是如何养出来的这么一个孩子,我真是太好奇了。”
说到这江若意不禁一叹,道:“越哥儿是好,就是没个做人夫郎的样子。”
田老太太对她笑了一下,道:“我看你呀,就总拿越哥儿同微娘比,就微娘这样儿的,便是这京城里头,也是难得挑出一个差不多的。你就拿以前的越哥儿同现在的越哥儿比就成了,若是越哥儿还是那个欺辱谨哥儿的顽劣任性之人,嫁过来后天天又打又骂变着法儿作妖,将家里搞个鸡犬不宁的,这才该头疼。当初咱们不就怕他如此,为图个家里清静,才将他远远打发到北边那个小院里头住么。”
说到这老太太接过丫鬟送来的热茶呷了一口,手捧着茶盏又道:“如今他也就是天天跑外头去开店盖工坊,自己想要做些营生,这不挺好吗?他日后有银钱傍身,有自己的事儿去做,也省得天天搁家里同你大眼瞪小眼,完了尽顾着惦记家里头的这点子东西了。”
听完老太太一番话,江若意若有所思一会儿后,道:“还是母亲懂我,前些时候我总想不开的事儿,您几句话工夫就叫我茅塞顿开了。”
田老太太心知肚名地笑了笑,道:“越哥儿同别个姐儿哥儿太不一样了,我这么大年纪也没见过他这样的。且又有微娘这么个既孝顺又懂事的媳妇在前,你一时想不通也是正常。他一个坤人,能凭水泥一物就能让圣上亲赐了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行领一职,过上了吃皇粮的日子。意娘,越哥儿非一般人啊,咱们就不该以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他。只要没出什么大乱子,男人那边也没什么意见,你就让他去做,在一边看着就好。”
江若意将手里的两双毛线袜子放下后,道:“我知道了,母亲。”
温澜清预计不出五天,宫里头便会派人来给沈越传信儿。果然,他在家里的第三天,也就是十一月初一那天,他在温府里头接到了宫里头传来的消息,叫他初五一早去西郊的黄杨林场。
这片黄杨林场就是皇帝特地批出来盖水泥场的。
墨龙镇生产的水泥一直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用于搭建各种建筑,已经有好些朝廷官员见识到了水泥的神奇。加之重阳那日户部官员被刺杀一案引发的其他事端在沸沸扬扬闹了将近两个月后终于平定下来,好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已被清洗出去,对好些结党营私的派系造成不小的影响。朝廷里头如今留下的那些官员对皇帝的各项政令已经不像从前那般各种理由百般劝阻,几乎都是皇帝有什么吩咐下来下头就有人去办了。
水泥场这事儿就是如此,皇帝一发话,不过两天这事儿就给批下来了。
初五这日,温澜清无假无休,即便想陪沈越过去无奈分身乏术。如今他身任都官、司门两司郎中,司门司如今只他一人,新的员外郎还没上任。都官司则掌举国吏员废、置、增、减、出职等事,又正逢官员大废大改之时,忙得不可开交。
温澜清无法,只得再三叮嘱李同方、木言二人,又另外给沈越配备了青壮家丁五人。沈越本不是想要这么多人跟着,但温澜清说这几人是给他充场面去的,别到时候他新官上任让人欺负了去。
沈越无法,只得在初五那天出门时把这些人都带上了。
西郊的黄杨林场说是在京城附近,其实离京城还挺远,原本是皇家日常用来狩猎的地界儿,如今重文轻武风气正兴,加之好马得从外域购买稀缺得很,这片林场便逐渐荒废了。
沈越虽然天没亮就出门了,可等到地方都快中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