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123章迁都和粮食 - 始皇大大我们走 - 风羲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23章第123章迁都和粮食

第123章第123章迁都和粮食

唐蘅的心态在短短的一盏茶的时间里经历来来回回的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山巅的疯狂波折,徐妧默默地坐在她对面喝茶,觉得唐蘅的心理崩溃状态比当初的自己可是要夸张太多了。毕竟,她前几年见到秦政那会儿,虽然惊讶到差一点儿拿着刀给他毁了容,但是总体上来讲还是比较淡定的——应该是这样,徐妧下意识忘记了自己在见到秦政之后的短短一天时间内,就决定和这个人一起搞一波大事了。

“......”唐蘅沉默着,唐蘅思考着,唐蘅最终还是没忍住,“你真的不是在耍我吗?”

徐妧举起了双手,“我举起双手向你保证,我说的绝对是实话。”她保持着这个姿势不变,思忖着说,“所以最开始知道他的身份的时候,我就觉得总局那快被搞成筛子的数据库和主机已经没救了,也是因为这个,我才决定这么做的,不然,我想他也一定会用其他的办法达成现在的局面,那个时候,你觉得我们要同他成为敌人吗?”

“...我觉得这都是你的借口,不过的确像你说的那样,总局的数据库在咱们行动组这里已经没有任何信誉可言了,不过,能把这位大神弄到这里来,总局那边是在考虑什么?”唐蘅从内心里t感到疑惑,“这件事不太对劲,不知道你感觉到没有?”

徐妧点了点头,“这感觉非常的明显,虽然以前觉得有那些大佬坐镇,有些事情无需担忧,但是现在我却觉得有这些大佬在,反倒是一种错觉了,让我们认为有他们在,绝对不会出大事,而有些人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在背地里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唐蘅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也是,不过这些对于咱们而言,有些长远了,反正有这些大佬在,我们的身体不至于出问题。”她略微顿了顿,换了个话题,“那么,说说吧,你和那位大神是打算一统天下,然后把疆域直接向外扩张,来个一统世界的伟大成就了?”

“这么说就有些夸张了,我们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先一统天下吧!”

唐蘅吸了口气,“好了,我们现在可以说一说我们都知道的那个最大的问题,若是那位打算替代现在坐在皇位上的那一位,我们家这个可能会站在反对的那一边,你觉得那位大神的脾气如何?”

“他的脾气很好的,放心,若是你们家那位不愿意为他效力,他也不会强迫你们家那位做什么,荀司空现在算是站在我们这一边了,也就相当于荀家现在选择了阵营,那么你们家那位的立场并不影响大局,最多是外放做官,只要不在朝廷中心,他就是安全的。”

“这就好,这算是一个承诺吧。”

徐妧点头,“这是自然,这是我和他一起给出的承诺,只要他不会影响到大局,他这辈子都会平平安安,而且官运亨通——你明白我的意思,他效忠于这个王朝也好,效忠于现在皇位上的皇帝也好,只要他这种念头只放在心里,就没人会对他做什么,而且将他外放做官的话,他会是个爱护百姓的好官员。”

她和唐蘅对视着,两个人在这件事上达成了默契,徐妧又坐了坐,便告辞离开了,唐蘅将她送到门前,看着她离去,自己则是心事重重地回了屋子,虽然得到了徐妧的承诺,但是她依旧有些担忧,虽然历史上,某位大佬没有妄杀过大臣的记录,但是这已经是过去四百多年了,他面对的还是抢了秦朝天下的汉室忠臣,万一他的心态之后有了变化呢?唐蘅不敢赌。

唐蘅所担忧的事情在徐妧和秦政眼中根本不算事儿,他们很欣赏荀彧的为人,也信任他的才学,自然对他的性格也有所了解,荀彧会反对秦政坐上那个位置,这是必然之事,但是他绝对不会做出其他的举动,比如说联合朝中其他大臣一起施压,或者是联合手中有兵权的将军威胁秦政,只要不是做出了这两种事情,秦政是断然不会对他下手的。

徐妧回了住处,她收拾了东西,将最近发生的事情都理了一遍,朱俊和皇甫嵩两位将军带着兵回到了洛阳,目前洛阳的局势是稳定的,太皇太后的眼界要比何太后好上那么一些,再加上有几位重臣盯着,刘协又是个善于接纳别人意见的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协对于秦政比较亲近,所以,相对于之前刘辨做皇帝的时候死死盯着秦政的局面好转了不少。

匈奴和鲜卑那边并州军和凉州军已经深入对方的腹地,彻底拿下两族全境指日可待,而在并州军和凉州军都在前线打仗的时候,益州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大面积地扩充军队——自从何进这件事情之后,秦政和徐妧发现了一件他们之前不小心忽略的一个问题,他们两个在洛阳差不多是个光杆司令,能够命令的军队全都在益州,自从曹操和孙坚走了之后,他们两个人若是遇到了大事,便是头脑再怎么好用,但是他们只有两个人,对于大局能够起到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在调动军队前往洛阳和迁都这两个选择之中,秦政和徐妧都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后者,与其将大军调过来这么麻烦,还不如大家一起搬个家,把都城迁到长安去,大家也好做个好邻居,以后可以不时地串串门,等到关系到位了,还可以换家嘛。

迁都的理由也很充分,冀州和青州的位置临近洛阳,虽然这一次两位老将军已经平定了黄巾之乱,但是这些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再一次闹事,为了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还是换个都城好了。其次,汉高祖刘邦开国之时就已经定都长安,只是后来王莽新朝,天下大乱,光武帝刘秀重新建国后将都城定在了洛阳,如今回到长安,也算是遵循先祖之意。最后,这一年着实是发生了不少的事情,先是汉灵帝去世,之后又是外族反叛,黄巾之乱,而后何进带着兵进了宫,搞出了这么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着实是说明了,洛阳这一年的风水不佳,不若迁都到长安,这先祖曾经庇佑之处,也好稍作喘息。

这个提议一出,朝臣们有的支持,有的反对,前者觉得此言有理,后者觉得在这种时候迁都,未免让天下人觉得朝廷不稳定到了极点,若是因此再让人认为有利可图,仿效黄巾余孽一般叛乱生事,无论是对于朝廷还是百姓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这事在朝廷上争执了几天,最后让所有人都同意了迁都这件事的,还是因为十常侍。

没错,就是现在还在大牢中没死的那五个常侍,他们试图拉着隔壁牢房的何进跟他们一起殊死一搏,可惜何进拒绝了,但是何进也没有告知其他人,就毫无求生欲地蹲在牢房里,看着那几位常侍偷偷地和送饭的人接上头,将经营了这么多年在宫中的人手调动出来,准备对太皇太后和皇帝造成最后一波致命打击——他们差一点儿就成功了。

为什么差了一点儿呢?因为他们准备动手的那天晚上,小皇帝刚好召见了秦政,刘虞,朱俊,皇甫嵩并诸位大臣,因此,殿中和殿外的防卫十分严密,是蹇硕亲自带着西园军布防,这些人想要从这般严密的防守中冲进大殿显而易见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他们还是给小皇帝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让这些重臣发现,现在的宫中根本分不清谁是十常侍的人,所以,若是迁都,起码能够彻底的将这些隐藏着的人清洗一遍。

至于他们会不会借机往里面安插自己的人,那就是另外的一件事了,不是吗?

在小皇帝确定了迁都之后,朝廷一干上下开始了再一次的忙碌,而在这些人中,最清闲的就数秦政和徐妧,因为他们两个在洛阳的住处基本没什么东西,一人一辆车,带上随身衣物和食物就能够随时上路,于是,在别人都在忙着收拾自家的家当的时候,他们两个悠闲地在洛阳郊外的田地里进行名义上的第一次约会——被时候知道的唐蘅吐槽他们两个这哪是约会,根本就是下乡视察。

徐妧细致地观察了洛阳郊外的每一处田地,发现今年的天气地区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秦政同样看到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关中大旱这一件事恐怕是一件很快就要发生的事情,虽然百姓已经打了水井汲水,但是依旧效果不大,而且,有几口水井的水源已经枯竭,这就让他们不得不在在其他地方挖掘更多的深水井,这会导致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地表下沉。

他们严肃地对视着,徐妧叹了口气:“要是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今年的秋天或者是明年的春天,大旱一定会来临,恐怕余粮不够,一旦百姓没有足够的粮食充饥,随时随地都会有叛乱发生,这对于朝廷更为不利。”

“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足够的粮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