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太子大婚
九十太子大婚
一场宫变,后续有诸多事要清算。此事之后,太子之位已然稳固,天家彻底放权,不再临朝听政,军国政事皆由太子决断,虽未行内禅大礼,但天家已如太上天家一般恩养于宫中,诸事不理。没了繁重国事纷扰,天家的身体反而有了些起色,太子还是一如既往恭谨勤勉,年节定省都未曾错漏,还着意叮嘱礼部,将三十六年的正旦朝会做得更加盛大。
正旦那日,即墨允在赤霄院和许箐对坐喝茶。
“你当真不去?”许箐问。
即墨允摇头:“我不喜欢那种场合,天家和太子都准了我可以不参加。”
“你近来成熟不少。”许箐叹道。
即墨允:“我找到师兄了。”
“嗯。”许箐并未感到意外。
即墨允端着茶盏说道:“如今太子地位稳固,仲渊也逐渐有了喘息的机会,未来大抵不需要我们。阿清,我想跟师兄回去了。”
“很好。”许箐说,“选个合适的机会,去同天家请辞吧。”
即墨允轻声叹息:“我竟还抱着幻想,觉得你会挽留我。”
“你都说了是幻想。”
“罢了,”即墨允饮尽杯中茶,“就知道你会这样回答。日后等你脱了身,可以到玄墟山去找我,你神通广大,一定能找到的。”
“好。”许箐举起茶盏与即墨允手中茶盏相碰,“以茶代酒,一言为定。”
永业三十六年三月,皇太子纳妃,太子乘金辂亲迎。这一场盛大的婚礼冲淡了自太子入主东宫以来的动荡。
大婚数日后,太子妃出现在了重熙殿中。
“近来言公子替太子处理政务辛苦,这些糕点是妾身亲自做的,还望言公子赏脸。”太子妃如是说道。
许箐受宠若惊,连忙起身回话:“太子妃擡爱,某受之有愧。”
“言公子不必太过紧张,往日里如何与太子说话,便照样同我说话即可。”太子妃落座说道,“我听太子说言公子是个跳脱之人,好奇不已,便央着他让我来见见你。你既不耐烦那些规矩,自可以不守着,我不是那等死板教条之人。”
“多谢太子妃。”
“言公子请坐,我还有事要向言公子请教一二。”太子妃言毕,略一擡手,跟随而来的其余宫女便都退到殿外,只余两位贴身女使。
“此处是东宫,你我身份有别,不便单独说话。墨竹和泽兰是自幼随我一同长大的,言公子可完全放心。”
许箐入了座,道:“太子妃蕙质兰心,有话直说便是。”
太子妃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太子近来在为端淑的婚事发愁,我尚在闺中时便与端淑相交,也算是手帕交了。如今端淑已十八,实在是拖不得了。”
“太子考量的不只是端淑公主的婚事,更是北疆如今的军心所向。”许箐直白说道。
太子妃颔首:“正是。昔年太宗之女与太宗之妹的两位驸马均出自郭氏一门,两位驸马并两位公主把持朝政,杀台谏,选奸佞,最终酿成宫变大祸。自那之后的驸马皆不再领实权,为的就是防止二郭乱政再现。如今端淑自己选定了许叔亭,而许叔亭并非世家出身,又手握兵权,太子需要权衡的有很多。”
许箐在心中默默叹息,旋即说道:“抛开旁的那些羁绊思量,太子和太子妃是何心意?”
太子妃道:“我们是想让端淑顺心的。她……之前韩家之事她已受了太多委屈,她若能自己选定驸马,日后总能过得舒心一些。而且许叔亭与太子亦有交往,太子很是看重他的人品脾性。”
许箐想了想,说道:“既如此,便做吧。”
“如何做?”太子妃问道。
许箐:“这一次不必在意他们如何反对。去年谋逆一事之后,太子已稳了地位,如今该是立规矩的时候了。天家有天家的底线,太子也该有自己的底线。”
太子妃思索片刻,道:“若是遭到极力反对,又该如何?”
许箐反问:“当年言官为了发行国库券一事几乎血溅当场,最终又如何?”
太子妃颔首:“我明白了。无论如何,我先代端淑多谢你。”
“太子妃,”许箐道,“此事似乎并不难,太子虽为此发愁,但该不至于此。为何你要以此为借口前来与我叙话?”
太子妃愣了愣,最终挪开视线,说道:“太子总说你慧眼独具,今日一见,确实如此。”
“太子过奖了。”许箐道。
踌躇片刻,太子妃说道:“我有一位表妹,今年十四,尚未议亲。”
许箐并未感到意外,只淡然说道:“多谢太子妃美意,不过婚姻大事,需得父母同意。”
“你……”
“我并非无根漂萍,自然是有父母兄弟在世。”许箐说。
太子妃道:“这倒是我欠考虑了,言公子莫怪。”
“恕我多嘴,太子妃表妹这名头,足以让那小娘子觅得良婿,何苦委身于我这般布衣?”许箐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女子一生已是凄苦,婚姻一事,合该慎重才是。”
“既然言公子无意,此事便不再提了。”太子妃道。
许箐:“多谢太子妃体谅。”
而后二人又礼貌客套一番,太子妃便起身告辞。许箐送太子妃出了重熙殿,待她走远后,张培才上前来,低声说:“方才即墨院首来过,见公子与太子妃在叙话,便先离开了,只留话说,让公子今日出宫时记得带些吃食回去。”
“现在几时了?”许箐问道。
张培回话:“已过了酉时。”
许箐想了想,说:“我现在便出宫吧,你去同太子知会一声,若是有事,让他往赤霄院去寻我。不必套车,我自己出去便好。”
张培应声往太子处去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