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心狠手辣 - 钟鼎山林都是梦 - 蓝鲸不流泪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九十三心狠手辣

九十三心狠手辣

北疆暂无战事,许箬便同燕山路转运使一同着手将燕山路改为以军领民的“军路”,让长期驻扎此地的将士以自愿为原则,在燕山路安家。凡家中有男丁在军的便为军户,军户不用纳税,家中妇孺还可为军中做活计补贴家用。若有愿意耕地者,由本地官衙统一划拨土地,所得粮食与官衙二八分,官衙只取两分,剩下八分均归耕农所有,自囤或是售卖皆可。同时各地还设有公平仓,以不低于市价的价格收购耕农的粮食。

太子已下令取消了阻碍百姓自由迁徙的政令,只需路引,并着重提醒,任何官吏差役不得以任何名目阻拦百姓,更不能以此谋利,若被查实,即刻处置。

时值年关,这政令甫一发布,百姓便交口称赞。但没过多久,便有传言,称有一路匪人自燕山关一路南下,□□掠无恶不作。若是按照以往还需担保,这些歹徒绝不会如此猖獗。也有人称这伙贼人便是因燕山路强制改革而无以为生的百姓,不得已落草为寇,才成这样的大祸端。

传言很快便传入了东宫,彼时太子和许箐正对坐下着双陆,二人谁也不曾回应。直到一局战毕,许箐赢了太子,太子才甩了甩手腕,道:“临近年底,让城门守卫都机警些。三姐如今回了京,让她无事时往京畿军中去几趟,敲打敲打便好。”

陈福应声,领命而出。

许箐则安静地将棋子重新摆在棋盘上,未曾发言。

太子擡眸看了一眼许箐,轻叹一声,道:“怎的赢了我还不开心?”

许箐:“升王并未犯错,如今他也已不再有夺位的念头,你何必对他穷追不舍?”

“你不懂。”太子率先挪动棋子,“升王背后是萧氏一族,萧珉在枢密,军中之事施行总受掣肘,可他偏生谨慎小心,句句字字都能寻到依托,我没有理由将他调离枢密。如今天家身体衰败只在旦夕之间,虽说许叔亭和三姐掌了北疆军权,西境也有霍与韬坐镇,但京畿重地,我却并无心腹,还是危险。枢密掌内外禁兵招募,而萧珉又专职此事,这其中太不稳妥。”

“民心似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你多斟酌吧。”许箐道。

“放心,阿清,我不会做得太过。只最后一次了,解决了二哥之后,我便再无阻碍。你想要的那个盛世,就在眼前了。”

许箐无奈笑了笑,转了话题:“等你解决了升王,我就走了。”

“阿清,你又这样说!”

“我留在这里还有什么用?”许箐道,“如今你政绩军绩皆佳,未来仲渊是明君创盛世,还要我做什么?”

“我早说过了,我不会亏待你的。”

“你放我走就是不亏待我了。这几年殚精竭虑,我确实累了,想太多老得快啊!”

“你又胡吣什么!你才不到二十!”

“你也知道啊!”许箐擡手推了一下太子的额头,“不到二十我就这么累了,以后难不成还要继续?你有满朝文武替你筹谋,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

“你啊!”太子揉着额头说,“也就你敢这么跟我没大没小的。”

“那是你答应我的。”

“对对对,是我答应你的!我不会食言!如此可行?”

许箐把棋子掷在棋盘正中,说:“不下了,头疼。”

“阿清?我都答应你了,你怎的还是这样?”

“真的头疼。”许箐摆了摆手,起身走到另一侧书架前,“上次我没寻到的那本书,你可派人找了?”

“哪本?”太子偏头思考了一会儿,才道,“想起来了,那本书被五哥拿走了,一直没有还回来。”

“堂堂亲王,跟我抢书看!”许箐嘟囔着。

太子笑着跟上,走到他身边,说:“五哥近来研究他那位子丁先生的词,说子丁先生引用了个典故是他不知道的,所以来我这里拿了许多书回去翻找。”

“一个穷酸书生写的词,也值得他这么用心?保不齐那典故是那个叫子丁的编的呢!”

太子忙道:“此话你可千万别当着五哥的面说,不然他定要恼你的。”

许箐:“恼就恼了,那子丁至今不肯现身,甚至男女都未知,五大王都纡尊降贵至此了,还请不动他,不就是个自视甚高的穷酸文人吗?”

“我知道了!”太子含笑说道,“你啊,你不是生气五哥抢了你的书,你是觉得当初答应相助我时答应得太过痛快了。若是你再矜持一些,多拒绝我几次,或许今日坊间流传的言公子之名会更好听,是不是?”

“是啊!”许箐笑意盈盈地说,“我可是想跟诸葛孔明齐名的,你都没有三顾茅庐,我觉得亏死了!”

太子朗声笑道:“你啊,总是说些违心的话!诸葛孔明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才不会呢。”

许箐扬了下手:“烦你!你要没事我出宫了啊,我去找五大王要书去。”

“你去就是了。”太子道,“反正晟王府就在宫外不远处,我若有事,自可以去那里抓你。”

“剥削啊!”许箐调侃了一句,至门口处拿起帷帽戴好,而后扬声道,“走了,不用送。”

太子含笑看着许箐的背影,直到陈福进来祗应,才收起表情,问道:“如何?”

“皇城司报上来的事情属实。”陈福回话。

太子冷着脸,道:“那便按之前计划好的做罢,通知王禹,等过了正月便动手。”

“是。”陈福回话。

永业三十七年的正旦大朝会由太子代行,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时,宣德楼上也不曾见天家和圣人的身影,百姓却未觉有何不妥,太子便是未来天家,这是已经印在百姓心中的通理。朝臣虽觉于礼不合,但也不曾多言,一朝天子一朝臣,属于天家的时代总要过去,在太子已大权在握时再做出那等逆反之事,未来新朝时定会受到清算,这等得不偿失的事情,稍微有些头脑的官员就不会去做。

短短几年,从诸王乱斗,到“只知太子不知天家”,这样的转变,是时运,也是能力。

二月初二曲江挑菜[1],士庶皆踏青游玩。是夜,京郊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太傅沈鼎一家十六口被困火海,无人生还。

消息传回京城,太子妃崩溃至几度昏厥,太子急召端淑公主入宫陪伴,并命人彻查凶案。

赤霄院内,即墨允懊恼不已:“我已派了人跟随保护,可火起时正是深夜,起火点又在院落最里面沈太傅的卧房,我——”

“好了,小允,此事不能怪你。”许箐安慰道,“即便是你在,也不可能将十六口人全数救出。更何况沈家所住的宅院颇深,火势被人发现时已然晚了。”

夏景宣也安抚道:“是了明之,你别太过自责。”

“阿清之前同我说过的,而且我也派了人,怎么就……怎么会……”

“明之,这事真的不能怪你。”夏景宣倒了杯温水推到即墨允面前,“这事真的只是意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