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开朗男孩新邻居——奇怪的存在
人证物证俱在,杀人凶手又是供认不讳,警方录下口供之后,便进入了流程。
只是他们惊讶的是,真相居然是从几个孩子口中知道的。
而这两个凶手也是因为死者的鬼魂索命,才会怕的什么都说出来。
不过,警方们惊讶却又不惊讶。
原因就在于穗穗。
穗穗这个小大师,可是在他们这出了名的。
哦不,应该是全国出名。
就因为她的存在,不少警察都知道了传说中特殊案件调查组的存在。
一些被穗穗碰上的案子,他们这边都会移交到特殊案件调查组。
甚至,他们遇到的一些灵异奇怪的案子,也会理所当然地移交上去,倒是减轻了不少压力。
有舒家出手,苏晓母亲的案子处理的也很快。
尤其苏晓还是个未成年,所以还需要监护人,由她外公外婆照顾。
但是苏晓不想离开自己的家,所以决定还是住在老房子里,平时放假,才去外公外婆那住。
苏晓的外公外婆觉得这样不行,干脆搬了过去,好就地照顾孩子,毕竟高二了,又遇上这样的事情,孩子怎么接受的了。
就连他们二老,都觉得难以接受。
只是时间总是会抚平伤口的。
这一日周末,穗穗、舒怀瑾、周子轩还有林薇薇约好去苏晓家看望她。
他们走到小区门口,刚好见到苏晓。
她不再是案发后那副被抽空了灵魂的破碎模样,虽然眉眼间仍残留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沉郁和消瘦,但至少能站在阳光下了。
此刻,她正微微仰着头,与一个站在她面前台阶下的少年说着话。
那少年身形挺拔,穿着干净清爽的白色连帽卫衣和浅蓝色牛仔裤,背着个半新的双肩包。
他看起来和苏晓他们年纪相仿,约莫十七八岁,身量比舒怀瑾略矮一点,却自有一股蓬勃的朝气。
他的皮肤是健康的浅麦色,鼻梁高挺,一双眼睛尤其明亮,像是盛着碎钻的阳光,笑起来时眼尾微微弯起,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整个人像一棵沐浴在晨光里的小白杨,充满了干净清爽的少年感。
他说话时,活泼开朗的气息几乎要溢出来,手势自然又带着点小动作,偶尔还会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显得真诚又毫无城府。
“真的好久不见啦,苏晓!”少年的声音清朗悦耳,带着一点阳光晒过的暖意,“我刚把行李放下就跑过来了!我妈说你……嗯,说你最近在家,我就想着赶紧来打声招呼。”他的语气里有着恰到好处的熟稔和关心,似乎知道苏晓家发生了变故,但又体贴地没有直接点破,只是用“最近在家”这样温和的词语带过。
苏晓看着眼前的少年,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有些恍惚的笑意,声音轻轻柔柔的:“是啊,陈星宇,真的……好久不见了。”
她隐约记得小的时候经常跟对方一起玩,那个时候她也是刚搬到这里,陈星宇他家也是,因为同样没有什么熟悉的玩伴,苏晓还经常去找对方玩。
那个时候对方脾气不太好,很阴郁,看着有些吓人,她妈妈还说要少跟他接触。
只是后面慢慢的,陈星宇变得阳光开朗了很多,一起出去玩的次数也多了,只是没多久,他们一家又搬走了。
苏晓那个时候还失落了好久,不过因为交上了新朋友,她也就将对方抛之脑后。
没想到长大后的陈星宇居然变化这么大。
叫陈星宇的少年爽朗一笑,笑容真诚,“我爸妈工作调动,终于又调回本市了。这不,我也跟着转学回来,手续刚办好,下周就转入你们学校,说不定我们还能同班呢!”
他语气里带着对新环境的期待和对重逢旧邻的欣喜,那份活泼开朗极具感染力,让苏晓紧绷的心弦也不自觉地放松了一丝。
“真的?那太好了。”苏晓的声音里也带上了一点真实的温度,“欢迎回来。”
就在这时,“苏晓!”林薇薇扬声唤道,声音打破了门口的宁静。
台阶上的苏晓和台阶下的少年同时闻声转过头来。
“薇薇!穗穗!舒怀瑾!周子轩!你们来啦!”苏晓看到朋友们,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连忙招呼。
陈星宇的目光快速扫过走来的四人,在落到穗穗身上时,那双明亮的琥珀色眼睛骤然一亮,如同发现了什么稀世珍宝,原本就灿烂的笑容瞬间变得更加热切,甚至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惊喜和崇拜。
他几乎是立刻跨前一步,无视了其他几人,目光灼灼地锁定穗穗,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了几分,充满了真诚的惊叹:“啊!你…你是穗穗?!那个传说中的小大师穗穗!对不对?我在新闻上看到过你!就是那个……那个破获了好几个灵异大案的新闻!天哪,真的是你本人!比新闻上看着还要……还要厉害!”
他语速飞快,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直率和毫不作伪的钦佩,手甚至有些激动地比画了一下:“他们说你是最年轻也最厉害的大师!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见到你!真是太……太不可思议了!”
他的态度热情洋溢,看向穗穗的眼神充满了纯粹的崇拜光芒,仿佛粉丝见到了偶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炽热的注目和毫不吝啬的赞美,穗穗只是微微抬眸,迎上陈星宇的目光,唇角礼貌性地向上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回应了一个疏离而客气的微笑:“你好。”
她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什么情绪。
然而,就在这短暂的视线交汇中,穗穗那看似平静无澜的眼眸深处,却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探究。
她习惯性地快速扫过陈星宇的面相——天庭饱满,鼻梁挺直,眼神清亮,唇形端正,从传统的相术来看,似乎没什么明显的问题,甚至算得上是福泽清朗的少年面相。
但是一种极其微弱、难以言喻的违和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粒细沙,在她心底悄然荡开。
那感觉太缥缈了,像是某种气息的残留,又像是过于“完美”的阳光表象下的一丝不协调的阴影,让她无法捕捉,却又无法忽视。
这让她本能地保持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