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张角看到张宁的羞怒,没有再继续调笑张宁,而是先带着张宁回到房间中,确认没有人暗中窥视后,再将手中的布帛打开。
张角看完赵平的信后,嘴角上扬,自己的精心培养出来的小徒弟,没有忘了自己这个师傅,非常关心自己这个师傅的身体。
张宁在一旁看到赵平提起自己,心里是甜滋滋的,犹如有头小鹿在乱撞。
张宁害怕的就是自己这位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师弟,已经在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另有心上人了。
现在看来,师弟的心中还是有自己的,不枉费自己给他做了那么多好吃的。
张宁看完信后,便回了自己的房间,准备给赵平写一封自己的回信。
张角看着急匆匆的张宁,无奈的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
“看来自己的精心培育出来的白菜,终究还是逃不过,自己养出来的猪拱了。
幸好是自家的猪拱的自家的白菜,否则我肯定不会同意。”
张角对于赵平这个徒弟,那可以说是喜欢到了骨子里,就连自己的宝贝女儿都可以嫁出去。
张角知道赵平的诉求后,在脑海中想了想,很快便想到了解决办法,最后一共写了三封信,分别寄给自己的三个徒弟。
除了寄给赵平的那一封外,另外两封信,张角分别寄给了自己的大徒弟和二徒弟。
张角太平道的势力,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距离北海郡最近的,就是青州和冀州的势力。
张角的这两封信,分别让自己的大徒弟和二徒弟,给赵平援助两万人左右的兵员。
这些人对于张角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既然是自己最心爱的小徒弟想要,那就想办法帮助他。
张角在给赵平的回信中说明了情况,并且表达了对赵平的关心,他现在还不知道,赵平这些人都是给他训练的。
北海,营陵县。
张角的信到赵平手中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天了,相比于赵平送去的速度,张角送来的速度要慢了很多。
看完张角的信后,赵平直呼自己的师傅给力,他原本以为张角给他送来一万人就不错了,没想到出手就是四万人。
四万精兵已经足够支撑一场中大型战争了,甚至能够在大型战争中扭转乾坤。
赵平只要能够将这四万人训练的,和他现在训练出的三万人差不多,就算是完成目的了。
赵平的两位师兄,办事非常靠谱,只用了半个月,便陆续将两万人送到了北海郡,形势非常隐秘,鲜为人知。
整个北海郡就只有赵平和李杰知道,李杰都是赵平告知的,否则他也会被蒙在鼓里。
赵平在接到这四万人后,直接将他们安排在了深山中,在深山中运送了大量的物资,将他们安排在里面训练。
这一次,赵平并没有亲自训练,因为他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他在三万名精锐中抽调了一百名最精锐的士兵去做教官。
他相信这些人能够将四万名新兵训练成了和他们一样精锐,做教官的感觉和做士兵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做过士兵的人,在做教官的时候都会对他们的士兵下狠手,这一点,赵平并不担心。
安排好新兵的训练任务后,赵平就将这件事情放在脑后,接下来,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北海郡的新兵训练已经完成,有了兵权支撑的赵平,终于可以开始进行北海郡的改革了。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县衙的李杰,听到赵平的计划后,惊呼出声:
“什么?你现在就要开始实行改革,怎么,有了军队之后,那些世家你就不放在眼中了吗?”
赵平看着面前大呼小叫的李杰,示意他小声一点,隔墙有耳,不要被有心之人听了去。
同时,赵平小声解释道:“老李,我早就想改革了,只不过一直苦于军队没有训练完成。
前面没有军权支撑,我怕改革之后会威胁到咱们两个的安全,一直没有实施行动。
现在我的大军已经训练好了,这些世家要是暗地里玩玩手段也就算了,敢明面上玩手段我就让他们知道死字怎么写。
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我等作为大汉官员,永远是凌驾于这些世家之上的,不要害怕。”
“我不是害怕,我只是想知道你是怎么突然起了这个心思的,改革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古往今来,很多改革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你觉得你这次改革能够成功吗?
改革所触及到的可不是一点点人的利益,基本上所有的世家在知道你改革之后都会敌视你,你扛得住吗?”
李杰激动的说道,他是世家出身,知道改革对于世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同样也知道推行改革的赵平,会受到什么样的针对?
面对李杰嘶声揭底的质问,赵平只是淡淡地说道:
“没有什么扛不扛得住,我既然敢实施改革,就不怕这些人对我动手脚。
老李,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我想说的是,如果因为这些原因,便放弃改革,咱们对得起那些支持我们的百姓吗?
你看过那些百姓过的生活,我也看过,他们过得有多苦,不用我再多说了吧?
要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改革刻不容缓,这些世家侵占了大多数的田地,让百姓无地可种,只能成为他们的佃户、家奴。
对于这些世家,只要他们不来主动招惹我,我不会对他们动手,百姓们种的地,我自然会让他们开荒所得。
可如果这些世家非要和我过不去,对我使绊子,让我抓到了把柄,那可就别怪我无情了。
我会给他们机会,可如果他们不珍惜,那最后等待他们就只有抄家灭门这一条路。
老李,你给我记住,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赵平的话,犹如一道惊雷划过李杰的脑海,让他陷入了短暂的呆滞之中,口中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