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这些不肖子孙怎能如此?
看向韩成道:“我国火器局一直存在,不仅六部有,内廷兵杖局亦设有火器制造部门。
接下来我会将你的构想告知兵杖局,让他们着手研究,尽快做出成果。”
原本朱元璋打算让兵杖局与六部中负责火器的部门共同完成此事。
但思虑一番后,决定交由兵杖局处理更为妥当。
毕竟这是内廷机构,离他更近,便于掌控,保密性强。
至于六部下属的火器局虽正规,长期供应军需火器,且他已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将六部归于麾下。
可经过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等人的经办,面对如此重大之事,朱元璋仍略有疑虑。
“圣上,仅现有人员恐不足,圣上不如招募更多合适人选来负责此事。
火器一门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值得大力投入。
必须高度重视。”
朱元璋听罢韩成所言,郑重点头认可其见解,承诺会照此行事。
然而转念一想,又有些忧心。
若只是寻找造火器的工匠倒也容易。
但韩成提到的能研发新型火器的人才,一时之间还真难以寻觅。
得知朱元璋的困境后,韩成思索片刻,笑着说道:“陛下,我有一计。接下来,陛下可多多搜罗那些装神弄鬼、欺骗百姓、炼丹制药的不良方士。
把这些人都抓捕起来,查明罪行后定罪。
然后让这些人参与到火器的研究中。
若他们表现良好,不仅可以免去罪责,甚至还能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研究火器,特别是研制**,非常危险,稍有不慎便会**。不过,用这样的人来做这种事,就算真的出了问题导致伤亡,也不可惜,毕竟这是他们咎由自取。
而且,这些人原本就擅长炼丹,闲暇时总喜欢往炉子里加东西胡乱试验,最终搞出来的成果。这事儿对他们来说也算专业对口。”
听完韩成的话,朱元璋展颜而笑。
他指着韩成道:“你这小子,真有办法!这样的主意都能想出来!好,就按你说的办。
也让这些人替咱们大明做出贡献,别让他们再招摇撞骗、坑害百姓了!”
朱元璋登基后,曾特意召见龙虎山天师。
在肯定正一道的同时,他也采取了一些手段限制道教势力的扩张,避免其过度发展与官府争夺资源。
比如限制合法道士人数。
此外,还推行了更为严厉的黄册制度。
直接丈量土地,建立严格户籍体系,清理出大量隐匿的田产和人口。
在江西一带,势力庞大的正一道同样未能幸免,许多隐匿田产被揭穿。
在这种情况下,四处游走的方士数量也随之增加。
人越多,麻烦也就越多。
其中确实有好人,行善积德,为百姓治病。
但任何行业都难免有败类,这类坑蒙拐骗之人也不少见。
各地监狱里关押了不少。
有的已被处决,有的仍在等待。
这些人身份比较特殊,朱元璋对此有所顾虑,不知是否继续执行死刑。
这时听闻韩成的建议,他顿时找到了合适的处理方法。
这也是他此刻如此开心的原因所在。
朱标随之笑了起来,“这便是物尽其用啊!韩成兄的安排真是绝妙,堪称一绝!这般高招,也只有你能够想得出来。”
随后,韩成又同朱元璋、朱标谈及了些关于火器与火器局的想法。
这些谋划,韩成早已成竹在胸。
原打算明日朱标向自己请教八部金刚功时再提及此事。
今日恰逢朱元璋与朱标同时来访,言辞之间便聊到了这里,韩成索性将心中所思全盘托出。
有朱元璋在场,日后推行这些计划会更顺畅。
朱标与朱元璋对韩成所言铭记于心。
二人觉得今晚的造访实在值得。
不仅享用了韩成精心准备的佳肴,还收获颇丰。
其中不少见解,若非韩成这位来自未来之人道出,仅凭他们的认知与思路,是断然无法想出的。
但这并非因为韩成比他们聪慧。
老实说,就智慧而言,韩成与他们这类人物差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