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整编军队,设军衔制 - 从逃离大唐,到吞并亚欧大陆 - 逍遥货郎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3章整编军队,设军衔制

李泰虽然捏着鼻子同意到宁州参礼,可他不像其他人那么积极赶路。

在长安,把肥硕的身躯塞进马车,晃晃荡荡到洛阳;

再把肥硕的身躯塞进船里,沿着大运河,悠哉悠哉到了幽州;

再把肥硕的身躯塞进马车,晃晃荡荡赶往宁州城。

当李泰带着随从在路上磨磨蹭蹭消磨时间时,李恪派出的几路大军,已经在东西跨度2000多里的草原上,来来回回刮了好几遍篦子。

有几个部落酋长逃往契丹和霫北部的乌洛浑,乌洛浑被契丹逼迫着一同抵抗宁州军。

最终,苏定方把军队人数只有几千的乌洛浑,捎带手给消灭了。

本来乌洛浑平时受更北部的室韦保护,可室韦军队看到杀气腾腾的宁州军时,聪明的选择了撤军。

贞观八年九月二十五,大军凯旋。

六路大军,总计掳获部众6万多户,俘虏约5万5千余人,羊320多万只,牛约47万头,马约33万匹,驼约3万峰。

另外,解救汉人奴隶7万多人。这些都是库莫奚和契丹,历年来从大唐边境掳掠走的边民。

库莫奚之地,契丹之地,霫之地,乌洛浑之地,尽数落入李恪手中。

所占领的地区,从周遭1800里,激增到了4500多里!(边境周长)

通过这次出击,其他将领也对苏定方,刘仁轨,程务挺、裴行俭四人的统帅能力敬佩不已。

在战斗过程中,他们曾互相寻求帮助打配合,进行大范围的合围歼灭战,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他们才明白了李恪为什么要让几个降将独自领兵。

一开始,对于李恪安排的苏定方、刘仁轨独自带队,8名都尉还颇有微词,可慢慢的就再也没有一丝异义了。而且还对李恪的识人能力,由衷的拜服。

最兴奋的要数苏定方、刘仁轨两人了,当初李恪让他们独立统兵,他们感动的稀里哗啦,同时也倍感压力。

感动的是因为,他们可是降将啊,刚投降没几天,吴王殿下就给予他们独自统兵的权力,这是多么大的信任!

而且是奔赴上千里之外,所有军事行动可以自决。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划水、可以带兵跑回大唐,甚至也可以找地方抢下一块地盘做个逍遥快乐的酋长。

这份信任一度压的他们俩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如今有了丰硕的战果,他们终于可以放下心中那块大石了。

庆功会上,李恪宣布了几项关于军队的改变。

第一项就是:

整编宁州所有军队,统一命名为,天宁军。

以后,宁国军事力量的名称,就叫,天宁军。

天宁军改编后的军队,从职能上,分为两类:戍边部队和野战部队。

戍边部队命名为八荒军,各营以镇守方位为名,计划满员各营5000人。其中:

乾字营,镇守营州方向;

巽字营,镇守幽州方向;

坎字营,镇守定襄都督府方向;

艮字营,镇守薛延陀方向;

坤字营,镇守室韦方向;

震字营,镇守靺鞨方向;

离字营、兑字营,镇守高句丽方向。

野战部队,组建六支精锐军,计划满员每军1万人,分别命名为:

骠武军,骁武军,威武军,忠武军,昭武军,宣武军。

设立大元帅府,李恪任大元帅。戍边部队与野战部队,全部归大元帅府统领。

大元帅府之下设:

枢密院,负责战术参谋、战略谋划,军队整编,轮戍换防等;

作训院,负责兵士的日常训练,非战时管理;

军都院,负责军队中的各方面的监察工作;

军法院,负责兵士、将领的刑罚事项;

后勤院,负责粮草、辎重等多种物品的供应和运输,以及粮道畅通、营垒搭建、伤兵医治等工作;

皇泽院,负责作战动员、军心鼓舞;情绪、心理调节;提高兵士忠诚度;军属照顾等。(政委、指导员,制胜法宝,这个必须得有!)

另外,李恪自己原来的吴王府1000护卫,扩充改编为神武四卫。

即:青龙卫,白虎卫,朱雀卫,玄武卫。分别把守王宫四个方向。

再组建一支自己的亲军,计划满员1万人。

第二项,就是建立军衔制度。

衔阶共将官、校官、尉官、士官、普通兵士等五层十九阶:

将官:上将,大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大校,中校,少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