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鲜卑王带领大军趁夜越过大渡河,袭击了边城凉州,凉州戍边将军战死,士兵无首,凉州沦陷。
次日一早,建明帝将斥候送来的消息告知朝臣,朝堂上便吵得不可开交。
鲜卑早些年被打怕了,一直蜗居王庭附近,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凉州的守卫一直颇为宽松。
朝堂上,有人主战,有人主和,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礼部尚书便是主和一派,他上前一步,痛心疾首道:“启禀圣上,如今大楚内乱未平,实在打不得啊,忍一时风平浪静,圣上三思啊!”
主战的多为朝中武将,生得五大三粗的骠骑将军拱手道:“南大人此话说得轻松,换做你是鲜卑人,会给我大楚半分喘息的机会吗?皇上,凉州已失,退一步恐怕连贺兰府都守不住啊!”
其他武官纷纷附和。
“是啊皇上,如今大楚确实内乱未平,可如今中原几个州府,也没几个百姓活着了,这一退,鲜卑岂不是如入无人之境?”
一旁管国库的户部尚书对这一群只晓得舞刀弄枪的武官嗤之以鼻:“光晓得嚷嚷,便将你那份食奉调出来看看,能够得着几个兵吃!”
文官骂起人来,那叫一个引经据典。
骠骑将军被刺得面红耳赤,当即要张嘴驳斥,却听建明帝一声怒喝。
“够了!一个个在朝堂上犹如泼妇骂街,成何体统!”
闻言,几个‘泼妇’无不缩缩脖子,不敢再多言。
建明帝深吸了几口气,平复心中的躁乱,环视堂下,他的眸光依旧锐利:“朕让你们来,是让你们商量个对策,不是让你们争个输赢!”
兵部尚书出列道:“启禀圣上,商量对策的本质上,仍旧是战或不战,依臣之愚见,此战打不得。”
他这话一出,同他一道的几个武官,纷纷指着他骂。
“鲜卑人贪得无厌,这岂不是将大楚江山拱手相让?”
兵部尚书充耳不闻,他与户部尚书交情颇深,这朝堂上,恐怕唯有建明帝与他们三人,最了解国库的现状。
空空如也,连多余一枚铜板都翻不出来。
拿什么打?
建明帝明着说是商量对策,实则偏向已经足够明显了,倘若要战,他昨夜便点人出征了,何必留到今日朝会来讲。
兵部尚书自己也很清楚,他不过是顺建明帝的意罢了。
“臣认为不战,原因有三。”
“其一,大楚内乱未平,无人能战。”
“其二,则是牵一发动全身,鲜卑之所以敢挥兵东来,恐怕已将我朝现状摸得一清二楚,一旦打起来,难保西北的辽国不会起瓜分的心思,届时又该作何抉择?”
“其三,西京也尚未平定,三者相加,国库恐怕,无以为继。”
他最后一句话说得隐晦,对国库现状或多或少有些耳闻的官员,无一神色复杂。
原本还摇摆不定的一部分人,当即做了决定,纷纷出言主和。
听着堂上的声音开始一边倒,主战的几个武官不由得有些悻悻然。
见此情景,建明帝紧绷的面容变得舒缓,兵部尚书确实将他的心思摸得七七八八,从接到消息时,他便打定主意要派人谈和,只是这话不能由他所说罢了。
只见建明帝一脸凝重,像是极艰难一般,在百官的请求下,决定派人谈和。
只是谈和的人选,却迟迟推选不出。
有人说,丞相容涣能言善辩,由他出任再合适不过。
有人说,金科状元言辞犀利,由他出任定能马到功成。
还有人说,不如送公主和亲,能保百十年安然无恙。
一旁伺候的傅长生眼皮一跳,迅速抬起头,却与似笑非笑的姜晔对视了片刻。
堂下又七嘴八舌的吵开了,都说三个女人抵十只鸭子,这当官的男人吵起来,却比百只鸭子,千只鸭子还让人难以招架。
建明帝只觉得自己脑袋嗡嗡的响,心下越发烦躁不安,刚站起身走了两步,却眼前一晕,整个人栽倒在地。
等他再醒来时,外头已然一片昏暗,一身素衣的贤妃正坐在昏黄的油灯旁抹泪。
“什么时辰了?”
听见建明帝的声音,贤妃猛然抬起头,扑到床边,攥着他的手喜极而泣道:“皇上,您终于醒了!惊闻您在朝会上昏迷,臣妾吓得魂飞魄散,您又迟迟不醒,臣妾快担心死了。”
建明帝缓慢的眨眨眼,他恍惚想起,上一次这般守着他醒来的,是德妃。
她不像贤妃,哪怕险些被他掐死,却还是闭口不提,可哪怕她什么也没说,一举一动却实打实透着关心。
而贤妃,他醒来这么久,只顾着诉说她有多么紧张揪心,却不曾为他倒一杯茶。
建明帝弯唇笑了一下。
贤妃却毫无察觉,嘴上还在说:“太医说,您是急火攻心,以至气血逆行,淤血入脑,若再来这么几回,他们也回天乏术了!”
说罢,贤妃便后退一步跪在地上,哭的梨花带雨:“哪怕您治臣妾个后宫干政的罪也罢,臣妾依旧要说,您是大楚的天,却也是臣妾的丈夫,臣妾哪怕失去所有,也是万万不能失去您的!”
建明帝拍拍她的手,眼神缱绻,心里却想着看看她到底有何目的。
贤妃面上悲痛万分,泣不成声:“臣妾知道,您是在为鲜卑来犯忧虑,倘若实在没有人选,便送永禄去吧!”
四公主姜嫣,号永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