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倾盖如故(上)
第16章倾盖如故(上)求收藏、求推荐
惠民集团公司一切如江晗当初计划的那样,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开展起来。江北市农业银行受上级部门的委托,组成由国家级金融专家、江北市农业银行精英及江北市经济部门的骨干组成评估组,来对惠民公司借款融资使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专家评估组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评估,通过采取到工厂现场、项目实施地点、财务报表、资金流量及运行情况等方式进行缜密评价,总体评价相当不错。
江北市长安国邦推掉其他业务专门在百忙之中听取专家评估组的反馈,反馈会议结束后,市政府在江北宾馆招待专家组成员,来答谢他们半个月的辛苦忙碌。
午餐是自助餐,菜品种类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接待标准来准备的,荤素都有,共12个品种,随自己口味挑选。
在反馈会召开前,依照往年惯例,惠民公司就已经订好款待专家组成员,并邀请市政府领导一起参加,这是规矩,被检查单位宴请检查组成员,多年来江北市颠破不变的规矩。
可是,会议一结束,安国邦婉拒了江晗的好意,提出要改改老规矩,树立新规矩。这顿午餐由江北市政府来接待,要给企业减负。江晗不好推辞,与一同前来参加反馈会的人员来到江北市宾馆蹭顿免费午餐。
因为是自助餐,在座位的安排上比较随意,安国邦与金融专家坐在中间的长条桌旁,边吃边聊。
江晗等人在靠窗户的桌子旁吃饭,见挑选的食物吃了个差不多了,他起身去挑选食物,端着一盘红烧带鱼来到餐桌前,就见安国邦坐在自己位置对面座位上等候着自己,他赶紧快步走上前跟市长打招呼。
安国邦伸出右手示意他不要客气赶紧坐下来吃饭,江晗刚落座,市长秘书端了一盘冬瓜海米放在安国邦面前,摆放好筷子、茶杯后转身离去。
俩个第一次坐在一起吃饭,没有拘谨和客气,都很坦荡自然,吃起来都很随意。
安国邦望着眼前这位英俊帅气的男子,不仅由衷赞叹,他的能力与外貌很是匹配,一样超然脱俗。也许他提出的惠民公司整合江北种业的计划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安国邦主动问起江晗关于整合种业的计划,他的话真是说到江晗的心窝里了,他早打算找个合适机会跟这位和蔼可亲的市长汇报自己的计划呢。
毫无保留得和盘托出,安国邦一听,这个计划条件已经成熟,可以上马实施。当听说就是因为没有寻找到合适的育种地块致使项目搁浅后,头脑灵光一闪。
安国邦初入政坛时,曾到祖国西北边境边远的宁西地区挂职锻炼过一年,虽说离开很多年了,但是仍记得宁西县虽贫穷落实,但土地资源充沛,不知现在情况怎样,但是育种地块应该不成难题。
告诉江晗后,并把他当年挂职的秘书电话给了江晗,现在那个年轻秘书也已成中年人了,在宁西地区土地开发办任职。
送走评估组专家后,江晗安排黎彰订两张飞机票,与董事会早已商定好的育种负责人老王晚上飞往宁西地区。黎彰要梳理专家组一行提出的建议并形成文件予以落实,这次就没带他。
已经在宁西地区个别县市水源充足的地域看了一些地块后,没有中意的地段。宁西地区土地开发办工作人员一路上随同而行,坐在副驾驶位转过头来看着略显得疲惫的江晗,犹豫片刻,还是说出了口:“江总,宁西地区土地面积最大的就是距离宁西市大概32公里的宁西县。前两天没带你去那里看,主要是因为水源充足的地段前些年就被大企业或内地大老板承包了,不过宁西县的琼塔木乡倒是有一块退耕还林地,大概有个3000多亩地,是几个宁西当地人合伙开发的,以前缺水、土质差,种啥啥不行,这些合伙人开凿了机井,种植了树,这两年改良土地,这块地好多了。不知你感不感兴趣?”
江晗一听,上身稍向前倾着,安排开车的老王直接朝宁西县琼塔木乡开去。
到了这块土地,江晗并没有着急去跟这块地的承包者见面商谈,而是坐在车上绕着这块地外围细细观察了一遍,这块地周围都是高低不平的荒滩,土质很差,一眼望去长满荆棘草的土地表层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石块。
再走进这块改良过得3200亩地块,满眼的绿色,行行小树中间种植着玉米、小麦、红花、胡麻、打瓜等不同品种的经济作物。
开发办的小李子见江晗弯着腰抓了把土观看着土质情况,走到他身旁蹲下身子也抓了一把土边看边介绍。
“你别看这块地现在的土质不错,几年前这块地跟周围的荒滩一模一样,高低不平,石头随处可见。”
“这块地跟旁边的荒滩一样?不会吧,现在差距咋这么大?”
“这是承包这块地的几个老板花了大价钱把这块地平整出来的,在上面种了庄稼后,秸秆还田,可是花了心思和本钱的。
“听你这样说,我还真想见见这些人,了不起呀,能把荒滩改良成绿地,不容易,是些干实事的人。”
江晗由衷佩服,上了车在小李的指引下朝傅韬的院落驶去,等车子从西边自然沟旁边一个稍微平摊的地块好不容易上了这块地南边那条东西走向的砂石路上时,看见一公里开外的地方一辆红色皮卡车扬尘而去。
望着前面消失的皮卡车,小李嘟囔道:“前面那辆车不会是这块地的牵头人吧。”
当江晗等人来到院落时,只见院落中东面的一颗沙枣树下,一男一女两人正在院子里忙碌着,男的提着一个方形小茶几正在选择稍微平整的平地摆放着,女的一手拿着一个西瓜,一手拿把小刀站在旁边等着男人摆放好茶几,看样子俩人准备吃西瓜,俩人都是五十来岁的样子,男的大高个,女的小矮个,站在一起像一组高低柜。
见忙着切瓜的这对男女心思全部放在红壤诱人的西瓜上了,车停到院子里也不前来搭理下。开发办小李摇下车窗伸头对着已经拿起西瓜吃起来的男女询问:“老乡,这块地的老板在不在?”
傅方左手拿着瓜,右手指指东边说道:“刚走,不大一会儿。”
看来自己刚才猜测的不错,那辆皮卡车就是那位老板,自己见过他一面,又张口问道:“那啥时候回来?”
张忠明坐在小凳上吐出嘴里的瓜皮,不耐烦说道“不知道。”
傅方也想着赶紧把这些人打发走,对着小李说:“你要是找我弟弟,明天早上来。”
江晗对小李说道:“回吧,明天我跟老王来,你别跟来了,你不是明天早上到地区党校参加培训吗?”
小李不好意思笑着解释:“哎,真不凑巧,也只能这样了,这块地的那个老板看上去顶多50岁,个子不高,长得挺帅,为人实在,比他姐姐好说话多了。”
江晗对刚才院子里那对男女刚才待人的态度也是不敢苟同,看来只有见到地的主人再说吧。
刚才观察后,江晗就对这块地情有独钟,这块地的环境、土质都非常适合用来育种。
第二天,再次来到果园的江晗终于见到了地块真正主人傅韬,正如小李子介绍的那样,傅韬是个热情实在的人,话语不多,但待人质朴诚恳,在与江晗就这块地洽谈时,在喊价时也是很符合市场价,没有江晗最初预测的那样,张口要上七八百万元。
江晗知道傅韬张口要的500万元是他的最高价,还有很大空间来往下压价格,当傅韬热情留他品尝馕坑烤鸡时,也没拒绝,与老王一起坐在昨天傅方两口子吃西瓜的沙枣树下吃着西瓜乘凉。
别说,这刚从菜地采摘下来的西瓜还真不错,不仅新鲜,沙瓤西瓜特别甜,怪不得昨天傅韬姐姐、姐夫吃着西瓜都懒得搭理来人了。
江晗吃了几牙西瓜,来到傅韬跟前看着他做馕坑烤鸡,傅韬端起放着三只小公鸡的菜盆来到院子树下的八仙桌上。从厨房取出一个粉色小塑料筐,开始动手腌制土鸡。
只见他拿出塑料筐里的孜然、辣子面、食盐等调料,倒到一小碗里,用手搅拌均匀,抓上调好的料开始往土鸡上抹,里里外外涂抹均匀。
然后把刚才已经准备好一碗刚剁碎的皮牙子(维吾尔语称洋葱为皮牙子)端过来,朝里面倒了点啤酒,他抓起掺和着啤酒的皮牙子碎末往鸡肉上抹。
涂抹均匀后,用大锅盖盖上鸡肉蒙上一会儿,又避免苍蝇飞进来。傅韬又拾起馕坑旁早已劈好的一截截木材往馕坑里面添,添得满满当当的,将烧着的大块煤炭火种从下边的小口里塞进去引火。
接着他又忙着用抹布将烤鸡用的圆形铁架擦干净,老王也凑了过来好奇得看着傅韬烤鸡的程序。
通过傅韬的介绍,江晗俩人才知道挨着土坯房东墙的这块外围由砖块垒好,里面有一个高达一米二左右类似坛子形状的就是馕坑,是当地居民传承沿用上百年历史的烤着馕、羊肉等食物的专用烤具。
傅韬当年买回到实际就是一个用泥土做成的一个倒扣水缸模型的馕坑,买回来后用砖块把外部砌成了方的,他一般都是用来烤鸡,特别香。
傅韬见馕坑里面的内壁颜色发白,赶紧将腌制差不多的鸡用铁丝串好,一个个悬挂在已放进馕坑里的圆形烤具上,用旁边的方形铁皮将馕坑口盖好,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对江晗说:“半个小时就能吃上新鲜出炉的馕坑烤鸡了,这是我这里的特色,让你吃了肯定会让你想念一辈子的。”
随后,三个人坐在傅韬的土坯房吃起了馕坑烤鸡,傅韬端了两只进来,一只烤鸡留给了他的姐姐。别说,江晗与老王边吃边赞不绝口,的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