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收到消息
燕军抵达白沟河后驻扎在苏家桥,林峰早早就收到消息,而且在行军路上林峰还得到一个不错的将领,也是前锋,名叫平安,此时却甘愿在听从林峰的指挥,因为林峰是名将之后,也就是自己的后代,而平安就是林峰暮年最后带出的精兵,曾经跟随朱棣,十分了解朱棣的行军,所以林峰十分依仗他,直接拿平安当军事。
当平安知晓燕军驻扎在苏家桥,平安立即提议林峰进攻,林峰对平安十分信任,当即肯定下令进攻,林峰与平安都冲锋在前,平安身为林峰的兵自然作战勇猛,而在进攻北平十分勇猛瞿能也在队伍之中。
整只队伍都在冲锋,而且是将领带头冲锋,士兵被鼓舞起士气明军向燕军冲杀过去。
在林峰的领头下,先锋军径直冲入燕军大营,大肆杀敌,杀得燕军人仰马翻,燕军大营被冲散,燕军只能节节败退。
第一战明军赢了,他们已经好久没有看见胜利了,而锦衣卫还有跟随林峰当年成长起来的士兵,仿佛又找到了驰骋疆场的感觉。
燕军以为撤退就结束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既然反击就要反击到底,从真定出发的郭英在燕军的后撤的必经之路上埋下了大量火器,林峰给起了名字就叫地雷。
这些地雷又把撤退的燕军炸的人仰马翻,明军大捷。
大胜归来,这个夜晚自然要修正队伍,而燕军也坐着同样的事,不过一边是得胜过来,一边则被打得灰头土脸。
第二日,平安再次出计,他建议林峰从后面,进攻房宽所带领的后军。
林峰当即就答应下来,抽调快马,就开始和燕军绕圈子,当绕到燕军后面,林峰一声令下进攻,又是猛烈的冲锋,加上昨晚大胜所带来的士气,已经勇猛的林峰、平安和瞿能三位将领带头,明军如入无人之境,打得燕军措手不及,房宽所率领的后军直接溃散。
朱棣收到消息自然要做出反对,否则他就不是燕王朱棣,朱棣下令邱福率军进攻耿炳文中军,借此机会引开耿炳文大军。
朱棣错就错在他不知道林峰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最大的优势就是传递消息的锦衣卫,锦衣卫各个都是万里挑一的能手,经过训练穿插于战场中不是小事,但林峰在屠戮燕军时,有消息传递过来,燕军进攻耿炳文中军,平安认定,这不过是一次**,让耿炳文守住不动,便可掌握局势。
锦衣卫将消息传回,耿炳文顶住了这次攻击,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是朱棣的一次**。
没过多久锦衣卫又将消息传给林峰燕王朱棣率领大军向耿炳文左翼准备突袭。
这个消息是同时传给耿炳文和林峰的,林峰此时率领士兵是赶不会耿炳文主军的但他相信,耿秉文会做出正确的对策。
耿炳文并没有让林峰失望,耿炳文收到消息后,立即派人绕更大的圈子将朱棣围住,当朱棣选择进攻时,那支付军再出击,朱棣前后夹击必败无疑。
计划是这样测定的,也是这样进行的,朱棣以为自己会攻破耿炳文左翼时,却发现自己的后面又出现一支队伍向他冲锋过来,腹背受敌,燕王朱棣已经陷入危局。
燕王朱棣只能在士兵的掩护下撤退,而林峰此时也赶回战场,命令手下士兵冲锋,即使燕军抵挡再强,凭借忍术又是他必胜。
明军冲锋,燕军抵挡,但燕军只能是苦苦抵挡,明军越战越勇,但双方人数太多,始终分不出胜负,之后发生的事让林峰开始后悔自己做得是不是对的,他该不该组织这个叫朱棣的男人登上皇位。
本来是无风的天气,转瞬间飞沙走石,黄沙漫天,这些并不能影响两军的交战,但是旗断了,而且是耿炳文主帅的旗断了,主帅旗断,代表主营已经被攻破,明军军心顿时散了。
林峰看见帅旗断了,连忙派人回主营查看,但此时他没有任何办法安抚他的士兵,本来勇猛作战的他们,现在脸上写满了惊恐与失落。
这是一个战机,朱棣绝对不会放弃的,这是林峰当时第一个念头。
朱棣没有让林峰失望,他的确做了,而且将明军一举击败,即使有林峰在也挽回不了任何局面。
明军惊慌,林峰虽然派出锦衣卫辟谣,安抚军心,但这是几十万的大军,又不是两个几岁稚童,不会你空口白牙说几句话就会信得。
而此时朱棣已经绕到明军后侧,明军已经无力抵挡,何况还有林峰、平安这样的盟将不在的时候,而且借着大风,朱棣下令点火,在漫天大风、漫天大火中明军溃败,根本无力抵挡燕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