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苟延残喘
洪武五年,十一月所有在外征讨蒙古的大军班师回朝,自此大明根基就此奠定,元王朝彻底灭亡,只能在蒙古边界苟延残喘。
但王朝的序幕刚刚来开,就有矛盾发生。
朱元璋如今的制度大举参照元朝制度,建立御史台,共有十三道御史一百多人,以十三省份区分,可以检查各种事务,只要有不符合律法的便可上报皇帝,可谓权利滔天,但偏偏却只是七品官,用来监管上司,以小制大,同样在六部还设有给事中,同样官从七品,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这些人统称为言官。
这些只是铺垫,真正的矛盾要从文官中开始,王朝刚刚建立官员们就自主联合,而联合的原因则是因为是老乡,主要就分为淮西和浙东。
东西水火不容啊。
真正的矛盾要从选丞相开始,朱元璋手下的武将功臣,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都奉为国公,乃一等一的功臣,如果硬要加还要加上朱文正和林峰,至于那个常茂是谁?
他是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在北伐中病死,朱元璋将他的功劳封给其儿孙,林峰一手带起来的常遇春他自然也深感痛惜,却一直没有去祭奠,毕竟他现在在应天还是个叛徒,导致林峰与一直并肩战斗的徐达关系依旧十分隔阂。
朱元璋对于丞相的人选只有三人,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
杨宪是浙东的人,汪广洋哪边也不是,胡惟庸则是淮西的人。
最终获胜的人是胡惟庸,凭借不停给朱元璋献女人,一步一步从七品小官走到了丞相,当林峰知道时心中暗骂:“拉皮条的也能当丞相!”
胡惟庸此人到底有没有真学问林峰不知,但他却一直在和自己作对,朝堂之上所有对他不利的传闻都是他做的,他手下的言官每天都要弹劾林峰,三天一小奏,七日一联名,林峰恨不得立马冲进胡府宰了这个信口雌黄的人。
当林峰终日在家却被人各种弹劾的时候,他不知不觉间萌生了想要做官的冲动,胡惟庸那样的小人会坏了这个刚刚建立,十分脆弱的王朝。
此时林峰不急,因为胡惟庸还没独揽大权,还有王广洋制衡着他,至于杨宪早就死了,被胡惟庸几封奏折就弄死了,何况上面还有朱元璋在。
可是在洪武六年,汪广洋走了,丞相只有胡惟庸一个,此时一个皮条客独揽大权了,这对林峰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林峰第一件事便是找到朱文正,当见到这位本该封王如今却只能在家中喝酒度日的人,林峰莫名觉得有些悲凉,可现在唯一等帮上自己的只有朱文正,此时李善长和林基都不知在何处,是否活着尚可未知。
“朱文正给我起来!”林峰大喊道,如今他都四十六岁了,身体开始逐渐虚弱,精气神开始消散,反而有些老而弥坚了。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老的这么快,难道年轻时他杀的人太多了,这就是朱元璋说的业火?
朱文正此时也三十七岁了,朱标和林渝也十八岁了,朱标早在洪武元年时便被立为太子,林峰一直不明白,林渝被欺负时为什么不拿朱标当挡箭牌,反倒说他这威名逐渐散去的林千户呢?
“谁啊?”朱文正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原来是林千户啊,到我这有何贵干,要酒喝,来尝尝,从皇宫里拿出来的。”
朱文正递给林峰一壶酒,林峰长袖一挥,酒坛便碎裂在地上,溅射的美酒撒的林峰与朱文正满身皆是。
“你干什么!那可是朱元璋的酒,林千户你拼死卖命的朱元璋,现在的洪武皇帝!”朱文正整个人趴在地上,用手指蘸着酒指着林峰大喊。
林峰喘了口气,一把将朱文正拎起来,说:“朱文正我告诉你,我要入朝为官,你知不知道那胡惟庸是什么人,他当上丞相会坏了这个王朝的!”
“呵呵。”朱文正冷笑两声,“这大明朝又不是我打下来的,是朱元璋,不,是你林峰打下来的,现在呢?除了那三千人你还有什么?林峰你现在还骑得上马么?哈哈哈!”
朱文正肆无忌惮的笑声充斥着房间,至于四周的侍女听见“朱元璋”这个名字吓得早就不敢抬起头来。
“你们先下去!”林峰平淡对这些仆人说。
他们立刻如释重负,疯狂的跑出这个房间,的确在皇城说这样的话,朱文正说的可以活,但他们听的这群人可未必能活,大逆不道,天大的罪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