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排进第三 - 穿越大明,震惊朝野 - 不是特能苏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七十二章排进第三

燕王朱棣很清楚他的这个对手,或许满朝文武、全军上下,第一清楚耿炳文的就是他自己,第二清楚耿炳文的是朱棣,林峰仅仅能排进第三。

燕王朱棣派出大将张玉钱租侦察,张玉给朱棣的回复没过多久也流到林峰的手上。

信上写着,明军毫无战意,潘忠、杨松无勇也无谋,至于耿炳文就是个要死的老家伙,打败敌人易如反掌。

轻敌,张玉的轻敌自负让林峰很不舒服,他还是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但过了十几天,林峰便知晓这个张玉是有自负的那个实力。

中秋夜圆之夜,正是思念故人故乡的时节,林峰也会想起陈庆之和林氏的子孙们,士兵们同样如此,朱棣却选择这个绝佳的时间进攻。

当朱棣的士兵爬上墙头时,看见城内士兵皆是在大醉喝酒,但也不会认为这群不速之客是嫦娥下凡,杨松立即组织士兵抵抗,同时向潘忠求救,两军驻地成犄角之势,潘忠若及时支援,朱棣必败。

林峰此时在真定,他不知雄县已经处于战火之中,他知道雄县正在遭受进攻,而驻扎在河间的潘忠是万万不该去支援,而是及时撤回真定,向大军求援,因为燕王朱棣不是个傻子,是一个像朱元璋一样,甚至远甚他父亲的对手。

中秋夜后,杨松带领的士兵由于寡不敌众,全部战死,潘忠的援军终究是没来。

其实潘忠受到杨松求救的第一刻便带人增援,但到达月漾桥下,遭遇朱棣的伏击,伏军出现,斩断潘忠的退路,左右出现数倍的燕军,全军覆没,潘忠被擒。

从雄县的探子逃回真定通报林峰时,他已经下定结论潘忠凶多吉少,只能看耿炳文的了,三十万大军如果守住真定,便还有机会,若被燕王朱棣攻破,那这江山社稷就是拱手想让了,林峰要换主喽。

朱棣大军向真定进发时,林峰收到密报有人向燕王朱棣叛乱,此时正在赶往燕军的路上,是否斩杀?

一个叛徒杀与不杀,在于能带走多少秘密,而张保带走的显然不是什么秘密,但这个时候大军不宜有人扰乱军心,所以张保该杀,林峰下令锦衣卫追杀张保。

没过半个时辰,锦衣卫便带回张保的头颅。

张保要告诉燕王朱棣的秘密,林峰能猜个大概,就是耿炳文所说的三十万大军,如今在十万人在真定附近,否则耿炳文也不会派出杨松、潘忠作犄角之势来防御了。

如果燕王朱棣此时选择各个击破,耿炳文大军更容易溃败,林峰不知道燕王朱棣会不会这样做,但燕军无论如何调动,耿炳文只能守在真定,当这名老将知道他精心布置的阵型被轻松破掉时,他的战意便消失一半了。

在等待大军向真定集合时,林峰一直再犹豫,他再犹豫要不要帮一帮他的这位老乡,如果他出面未必会有更好的谋略,但林峰却能上场打仗,他是这世上最骁勇善战的士兵,没有之一。

耿炳文慌了,他彻底的慌乱了,他从战乱中走来,他见识过高祖皇帝的谋略胆识,见识过名将徐达、常遇春势如破竹的攻势,更是知晓那一骑当千的奇人,他曾在这些伟岸的背影下,做些小事,但如今他的对手,是一个比这些人都要恐怖的对手,他除了等待,别无他法。

耿炳文时常在深夜思考,如果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在会怎么办,他独不去想那个与他同乡的人,如果他在肯定是直接杀得燕军片甲不留,或者单枪匹马刺杀燕王,这些都是耿炳文所做不到的,现在耿炳文只能等待着朱棣的进攻。

如今真定城的局势稳定,虽然林峰与耿炳文都在发愁,一个在犹豫要不要帮老朋友,一个则是在想如何才能击败叛军,但朱棣也很急,耿炳文一直防守不战,时间越久对他越不利,毕竟造反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就在林峰已经下定决心,如果朱棣要拼死进攻真定时,他必然披甲上阵帮老友守住此城,之后如何反攻就要看耿炳文自己的了,可美国多久京城下来的命令,林峰恨不得现在回城砍了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下令命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理由是贻误战机,说白了就是只守不攻,耿炳文虽然失去的大军的指挥,但他很庆幸可以不用面对朱棣这样棘手的对手,安心回家养老了。

与耿炳文一起回应天的还有林峰,他深知李景隆是什么样的废物,他父亲李文忠是个不错的将领,封曹国公,李景隆虽然继承爵位,但却没继承他父亲的谋略才能,十足的纨绔子弟,目前唯一能说出口的就是他打开了削藩的序幕,将周王朱肃缉拿回京。

朝廷新派给李景隆的士兵加上之前派出的士兵共有五十万大军,林峰觉得李景隆就算再废物也能挺上一阵,所以他并不担心前线的安危,将所以锦衣卫调回应天,前线战事情报暂时不需要收集,他要回京盘问建文帝朱允炆。

如果建文帝还这样执迷不悟,林峰决定先斩奸臣,方孝孺、黄子澄,齐泰是个聪明人可以留下,若建文帝再不自知,他便亲手弑君斩了这个孙子辈的皇帝,迎燕王朱棣为新帝。

连日赶回应天,林峰换好中书舍人的官服便要求见皇帝。

前方正有叛乱,林峰显然没有什么好理由单独求见建文帝,皇帝身边有方孝孺、黄子澄、齐泰在,建文帝也不愿意通报他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