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 掌中看 - 枕宋观唐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掌中看 >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昭兴二年的端阳节,比三月的春游宴还不太平。

吴大监送来的是蜀中急报,此急报为一封请罪奏疏,德阳郡郡守梁述泉在奏疏中称其治下德阳郡竹州发生山火,大火已经连着烧了五日,至今未曾平息,失踪人数已逾百人,死亡人数难计。

萧贞观看着梁述泉的急奏,差点把上头“死亡人数不详”几个字盯出洞来。去岁雪灾、水灾、旱灾接连不停,还不容易消停了小半年,如今蜀中又发生了火灾,还是她曾为公主之时的封地德阳郡,真是漏雨的屋子才堪堪修好就又被暴风把屋顶给掀开了。

上天莫不是真的觉得她德不配位,所以她登基之后,大晋的百姓才一直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觑着萧贞观阴晴不定的脸色,吴大监紧张地问,“陛下,传急奏的人就在外头,可要召见?”

不远处传来阵阵欢呼声,萧贞观想起了方才竞争激烈的龙舟赛,在明定池的那一头,长安百姓还在乘兴游乐,若在此刻将德阳发生山火的事通晓群臣,流言必当一触即发,她闭了闭眼,将急奏攥紧,低声道,“先不要声张,等朕返回宫中再行定夺!”

来回踱步了许久,直至面上再也看不出焦躁之色,萧贞观才回到席中。

宴上,太上皇正同尚书令闲话,见到萧贞观回来,他笑意不减地问,“方才听尚书令言,择选的名册已经送去勤政殿了,不知吾儿看过不曾?”

萧贞观端起杯盏浅浅抿了一口,心不在焉地回道,“还不曾。”

“陛下日理万机,此事说急也不急,”尚书令打了个圆场,笑呵呵地说,“陛下以国事为重,是我大晋之福。”

太上皇却练练摇头,注视着萧贞观,一副慈父模样,“此事不仅是吾儿终身大事,也是大晋国事,吾儿千万得上一上心。”

萧贞观本来就被德阳郡地事搅得心烦意乱,面上的平静都是压抑出来的,听了太上皇的话后,心中烦躁更甚,忍不住刺道,“既是国事,儿岂能不上心的,只是不知此次择选,遵循的是何年的规制?”

“何年的规制?”太上皇不解,“这是何意?”

萧贞观露出一抹浅笑,“我大晋历代甄选后宫,最终入选之人虽从未有过定数,但是也并未有过只择一人的先例,阿耶以为,儿该选几人呢?”

不仅太上皇,连苏后也被萧贞观一番话噎住了,这夫妇二人对视一眼,难得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无奈二字,一时之间竟谁都答不上来。

萧贞观见好就收,“儿说笑呢。”

太上皇却不能将萧贞观的随口一言当成笑话,他认真地思索了一番,反问道,“你有几个中意的人选?”

一大把年纪历经朝堂沉浮的尚书令此刻闻言后,竟然如峰芒在背,他心中暗自后悔,早知就不主动提及这个话头了,不仅他,连太上皇恐怕都不曾想过择选会择几个的问题,他们都默认,一个就够了。

无怪尚书令会有此想法,因为大晋自永嘉帝北归以后,天子后宫便形如虚设,永嘉帝与昭敏皇后,凤临帝与晋宁夫人,太上皇与苏太后,除了在位期间不曾成婚的熹王,无不奉行了一生一世唯一人,而今萧贞观突如其来问了这么一句,虽然听着像是赌气,但是却是一个他们不得不开始思索,且需要格外郑重思索的问题。

这关乎未来大晋帝位的传承。

萧贞观默默地用余光看了一眼二人,暗道早知抛出这个疑问会让他们老实,就该早点将这个问题抛出来!

耳边终于清静了,萧贞观开始思索德阳郡火灾之事。

方才乍然听到消息,心下有些焦急,没来得及细想,而今冷静下来细细一想,才觉此事有些不同寻常。

今岁大晋自开春来就风调雨顺,各地并未出现什么久旱不雨亦或是久雨不晴的情形,她不久前才召见过钦天监,要钦天监观测天象,钦天监也言,若无意外,今夏应当会安稳度过,蜀中怎会在此时发生火灾?

天干物燥的酷暑分明还有一段时日才会到来。

萧贞观随即又想到了天意,此事不大正常,但是的的确确发生了,如此便可算作异象,前朝那些官吏,怕又是会拿此事大做文章。

做便做吧,萧贞观疲倦地想,山火能快点被扑灭就好。

德阳郡发生山火的事,姜见黎在端阳节过后的第二日才从夏侯汾口中得知。昨日她随御驾回京后,天色已晚,就回王府住了一晚,打算第二日再出城回司农寺,结果就接到了司农寺蔡正卿派人递的话,要她立刻回皇城司农寺,说有要事要商议。

等到了司农寺,才发现司农寺五品以上的官吏都汇聚一堂,彼时蔡正卿尚未到议事堂,她悄悄向夏侯汾打听究竟出了何事,夏侯汾告诉她,德阳郡竹州发生了山火。

听闻此事后,姜见黎下意识的反应是,德阳郡?那不是萧贞观为公主之时的封地吗?蜀中多少年没发生过山火了,怎么偏在此时发生了山火?

夏侯汾还告诉她,陛下对此事十分看重,打算从京中调派禁卫前往竹州。

姜见黎忽然就猜到了蔡正卿今日议事的目的,倘若萧贞观当真要派禁卫前往蜀中,那么必定需要一个能主使之人一同前往,此人会身负赈灾与调查灾祸的两大重任,而司农寺十有八九得出一个副手跟随主使一同前往赈灾,今日怕是要定下何人担任副使。

果然不出所料,蔡叔培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才在今日召集众人议事。

姜见黎本就愁得慌,眼下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端阳节那一日,太上皇的人将她引去明定塔,她一进塔中,就发现傅缙也在,而傅缙见到她进来后,神色顷刻间变得格外奇怪。大约是怕萧贞观发现,所以太上皇没有话里话外地绕弯子,单刀直入地就对她发问,问她愿不愿嫁给傅缙。

当时她一头雾水,在她看来,傅缙是太上皇瞩意地皇夫人选,而今却问她愿不愿嫁傅缙,她要是嫁了傅缙,萧贞观怎么办?皇夫之位,何人来坐?

姜见黎以为太上皇是在试探她,不免觉得好笑,但是接下来太上皇又十分严肃地将一样东西交给了她,那是一张对折的白宣,她不明所以地打开看了,下一刻,寒意从脚底升起爬满全身,而后,太上皇又问了她一回,愿不愿嫁给傅缙。

她知道,在太上皇拿出这样东西的时候,她就没得选了。

太上皇很满意她的识时务,同时目光之中又潜藏了点可惜的意味,不过她都没心思去猜测了,因为她手中的东西被太上皇收了回去,太上皇告诉傅缙,她刚才看到的,是她的嫁妆,傅缙不疑有他。

嫁妆?呵,太上皇是在威胁她,只有她嫁给傅缙,这样能定她罪,取她命,让她这些年来所有的经营筹谋都毁于一旦的东西,才会交到她手中。

所以她果断同意了,不过,同意了就不能反悔吗?

她可不是个愿意受人胁迫的性子,哪怕那个人是太上皇,是当朝天子的父亲。

只是想要不被胁迫,她就需要重新设下一场局,才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现在,这个机会好像来了。

萧贞观因为德阳郡山火的事愁眉不展,两日都不曾合过眼,偏在此事,太上皇忽然驾临了太极宫。

青菡入殿通报时,萧贞观正在为赈灾的主使人选而犹豫不决,听闻父亲过来,急忙抽取出一张白宣,笔走龙蛇地在上头写下了几个名字,这几个都是她觉得可以担当此重任的官吏。

写好后,太上皇也走到了御案前,低头附身看了一会儿,才开口,“吾儿还在为德阳郡发生山火的事担忧?”

萧贞观将白宣调了个方向,问道,“阿耶以为,若要从中择一为主使担任钦差,这几人谁更合适?”

太上皇却并不回答这个问题,他将白宣往萧贞观一侧推了推,“这几人皆可,此事吾儿自己决定吧,德阳郡曾是你的封地,你希望何人去查,便派何人前往,阿耶今日过来,是有另一件事想同你商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