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她从王家出嫁,时隔近五年,又嫁回王家 - 春夜引 - 松下有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春夜引 >

第69章她从王家出嫁,时隔近五年,又嫁回王家

为避免夜长梦多,王宗赫直接请祖父和父亲到书房小聚。

他心知,所有长辈中,母亲是最有可能反对的人。但在母亲之上,还有祖父母。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祖母疼爱清蕴,八成会同意。父亲则向来听从祖父意见,因此最重要的是说服祖父。

一进书房,王宗赫撩袍跪在地面,向长辈字字陈情,表明求娶清蕴之心。

烛光下,两人都清楚看到他的目光,感受到其语气坚决。

王贞抚须不语,王维章怔了瞬。

作为大理寺卿,他观察入微,儿子对外甥女曾经的情丝自然有所察觉,但他认为年轻人擅忘,后来儿子又娶妻,早该不在意此情。

因此,清蕴遇到此次危机,他就没想过要让二人成婚来避免陛下强纳。

王维章:“你为何如此殷勤为清蕴奔走?”

王宗赫:“表妹与我们血脉相连,若放任她被陛下强纳入宫,我们也会有‘献女媚君’的污名,有损王家百年清誉。”

这是事实,单看这阵子同僚的异样眼光就知道。有好事者甚至以为他们和那些卖女/妻求荣的佞臣相同,献上一女不够,还要献上一个外甥女。

每每听到这种话,王维章都要忍耐片刻。

王宗赫继续,“如今齐国公在西南领兵平乱,倘若发现表妹被迫进宫,极有可能对陛下生出不满。若其拥兵自重,王家作为表妹母族,将首当其冲受牵连。我娶表妹,一可全王家护亲之名,二可得齐国公为援,三能绝陛下失德之患。”

条分缕析,将利益关系一一道来。王维章不得不承认,儿子进入官场几年已经十分成熟,目光长远可观全局,

但作为父亲和男人,他更能看出这光明正大理由下深藏的其他东西。

不着痕迹看了眼父亲,王维章见其满脸淡然,对自己的猜测愈发肯定。

王贞终于开口,“诚如你所言,倒也不必拿你们二人的终身大事做手段。大可为清蕴择另一合适人选,只要他们两人同意,依旧可以。”

王宗赫记起祖父在清蕴出嫁时对自己说的话,不信他不知内因。虽不习惯袒露心迹,但还是在二人目光下缓缓垂首,低声道:“孙儿自幼时起,便对表妹存倾慕之心。此前与柳氏和离,也是因我们二人对彼此无夫妻之情。本想就此度过余生,但如今既有机会达成所愿,又能够护她周全,孙儿便不想再违背本心。”

话落,两位长辈对视一眼,齐齐沉默了片刻。

王维章再次开口,“你可曾问过清蕴?她如今为李家妇,你又准备如何向齐国公陈情?”

王宗赫:“清蕴还不曾知晓此事,但只要说清利弊,相信她不会拒绝。齐国公那儿,儿子自会去信说明,请他答应。”

王维章想,外甥女处境艰难,恐怕确实只能答应,只是克衡此举未免有趁人之危之嫌。

不过……他想到刚才王宗赫的话,对儿子到底有一丝同情。如果能借这个机会打动清蕴,日后两人成为一对佳偶,也不失缘分。

他心底已经认可,剩下的便是王家最具有话语权的长辈。

王贞道:“你先征得清蕴和齐国公的同意。”

王宗赫握紧的拳松开,微微颔首。

等到离开书房,他望向漫天繁星,凉风袭来,将衣襟下的薄汗吹干。

他感到浑身说不出的畅意。

**

王宗赫一言既出,行动起来也极为迅速。

清蕴第三日得到消息,才知他已经说服了王家各位长辈。不仅如此,他不知用了何法,还取得了远在江苏的陆家人同意。

她本以为自己会多出一些麻烦,至少大舅母郑氏极有可能激烈反对,进而找来。但事实是,他没有让她操任何心。

大长公主归京后,王宗赫先去拜访,劝动了清蕴这位前婆母,让她以“全人伦孝道”为名,允许清蕴守孝期满后遵从母族安排再嫁。

建帝闻讯怒极,本想从清蕴的身份入手,从中作梗,便有言官直接上奏疏,道“陛下圣明,岂效吴炀帝夺臣妻之恶名?今王氏子以六礼聘陆氏女,正显君恩浩荡、成全臣伦也”。

与此同时,王维轩递来奏折,言明得知侄儿与外甥女婚讯后深感欣慰,特请旨归京。

多重压力下,建帝即便再不管不顾,也不得不考虑齐国公、大长公主、王家三方势力以及言官口诛笔伐的分量。

他对着王宗赫呈上的奏折一连沉了三天脸,批也不是,不批也不是。

最终,还是谢云天与他耳语一番,让建帝脸色阴晴不定许久,最终在奏折上盖下红批。

随后大长公主做主,收她为义女,让她搬到大长公主府等待出嫁。

京中还是头次操办如此快速的婚事,三日内完成纳采问名,一月内就要行迎亲礼。

清蕴都没想过会这么快。

当她再次穿上嫁衣,等待迎亲时,仍有些反应不及。

由于时间定得紧,这次陆家人来不及进京,未来送嫁,作为娘家人的是大长公主及永平郡主李琪瑛。

不过,礼仪和聘礼、嫁妆方面没有丝毫马虎,即便二人都不是第一次成婚,依旧办得盛大。

前来参加婚宴的大都是同王家交好的官员,大长公主和清蕴的好友,以及一些礼节来往的京官。

有人低声议论,“大长公主爱子如命,本以为她会让陆氏女为世子守寡,没想到竟能同意收曾经的儿媳为义女,亲手把人嫁出去。”

便有人回,“不过是王家、齐国公和大长公主的权宜之计,不然人真进了那儿,他们今后颜面何存?”

唯一让人有些惊讶的,大概便是王家竟会搭上前途无量的王宗赫。

眼见他步步高升,将来很有可能要进内阁。这会儿刚与柳阁老的孙女和离,转眼就娶了表妹,很难不被柳阁老迁怒。

余下的,便是议论陆氏女、曾经的世子夫人该如何貌美,才会引得陛下连敷衍的功夫都不愿做,急哄哄要强纳人进宫,结果功亏一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