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还请多施舍些雨露
科举之事由礼部主管,通常是天子钦点翰林院学士或六部侍郎前往各地担任主考官。同考官则由本省提学御史从邻省选调进士出身的州县教谕、儒学教官充任,要求“无本省籍贯,无亲属应试”。
主考官与同考官职责相近,区别在于后者对考卷优劣只有举荐权,而无决定权。
另有监临官总揽考场纪律,一般由本省巡抚或布政使担任。
科举制绵延至今,早就有极其完备的机制,从出题、考官任命到阅卷,都会尽量避免泄密、同族相亲,以保公平。
同时,也正是因为科举成为寒门和布衣跃龙门、朝堂选人才的要途,天下人极其重视,朝堂也盯得很紧,一旦出现差错,从上到下的官员都会受重罚。
先帝时期出过一次科举舞弊案,户部要员暗地收买一省主考官,得知考题后泄露给门生,门生私下告诉了同族兄弟,随后又不断外传,最终成了一桩举世震惊的科举舞弊案,前后斩了几十个人。
到现在,考题早就不是由礼部定下,而是每位主考官和地方学政共同拟定题目,再报送礼部备案。如有违规,礼部才会要求换题。
可以说,王宗赫作为主考官权力极大,考题也基本随他心意。
但建帝的杀机恐怕不在这儿,而在浙江。
浙江素来是科举大省,门阀势力盘根错节。
柳阁老告诉王宗赫,浙江近些年来科举都出过事,但事情都被压了下去。他曾经察觉到蹊跷,派都察院、礼部和刑部的人去查过,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官员被收买,其中还死过一名刑部主事。
总之,即便这是寻常派遣,在浙江这儿任主考官也不轻松,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祸患。
王宗赫归家后,就和清蕴说了这事,表明自己将要去浙江待段时间。
因为时间较短,路途又辛苦,不准备带她。
说完这些,王宗赫的手指掠过青瓷盏沿,看向身边的清蕴。
她还思考他的话,“浙江……”
忽然想起什么,“听说浙江学政周显和现在礼部尚书是姻亲。”
王贞致仕后,新上任的礼部尚书徐灵由建帝一手提拔,平时行事就以讨好天子居多,可以预料他身边亲朋的性子。
周显如今主动请调协助秋闱,肯定有蹊跷。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王宗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想得太多也无益,倒是有另一件事。”
清蕴看他。
王宗赫盯着她,“我一去应该会有两三月。”
清蕴起初疑惑,而后对上他眼底的火,才反应过来。
“……又不是去两三年。”她站起身,“我去叫他们摆饭。”
还没走两步,人就被捞过去。
金丝补子硌得胸口发麻,清蕴刚想推拒,却被他扣住后腰往上一托。官袍下的紧绷处抵着腿根,烫得她不自在,王宗赫要用玉带钩磨她腰窝:“两个月,你算算,该欠多少回?”
自从王宗赫上值后,清蕴就用他需要养精蓄锐作理由,不允许他贪心,说是除非休沐,不然必须在亥时前睡觉。
王宗赫耐心好,耐力也足,每每一回就需要大半个时辰。多厮磨会儿,时间也就过去了,从没有因清蕴的话就急着满足自己。
和他之间的情事,除去过于消耗体力,都算得上酣畅淋漓。
这几天以来,清蕴还当他也同意那则要求,没想到等在这儿。
“白芷她们还在外面。”清蕴扫过他的脸,“等用了饭再……”
“我进门时就已经叫她们守在远处了,未经允许不许进来。”他手指钻进藕荷色对襟里,“夜里是夜里,和现在没关系。”
一本正经说完这些话,王宗赫埋下头,一颗颗咬开盘扣。
清蕴:“……”
窗纱筛进的夕阳晃得人目眩,整个人被他压进美人榻时,绣鞋半挂在脚尖,摇摇晃晃,终还是落了下去。
这儿硬邦邦的,不比床榻柔软,王宗赫把软枕垫在她腰下,低声道:“往我怀里多靠些。”
斜对面摆着一方铜镜,清蕴能清晰看到他带着薄茧的指腹碾过雪脯红樱。
官袍早褪到臂弯,堆成朱红云霭裹着两段白玉。
美人榻吱呀声混着更漏滴水,小案上那叠书被撞落在地,汗珠顺着王宗赫喉结滚落,滑过胸膛,一路向下。
清蕴的指尖陷入他后背,听着玉带钩在晃动中发出的细碎声响,在情潮翻涌的间隙低语,“周显前不久刚换了府邸,听说是用扬州盐商的孝敬钱。”
王宗赫动作微滞,汗湿的鬓角贴着她耳际:“猗猗这都知晓?”
比他得知的消息还要更详细。
清蕴是从彭掌柜口中得知的,她通过大长公主的门路,“捐输筑堤”后得了漕运专权,但很少有人知道背后是她,许多事她也是派信任的人去打理,彭掌柜就是其中之一。
浙江官场不比京城简单,少不得要走动打点,彭掌柜在其中得知了什么消息,也会传信告诉她。
但她没有和王宗赫说得太仔细,只道是偶然知晓。
王宗赫也没追问,手掌更用力地扣住她腰窝,“看来这潭浑水比我想的更深。”
语气中隐含冷意。
“周显的事......嗯......你已经有了防备?”
“这时候就不用想别人了。”王宗赫突然发狠,惊得清蕴再不能思考,喘息混着呜吟支离破碎,碾着满地狼藉的书本、衣物。
夕阳最后一丝余晖消逝,清蕴倚在汗湿的官袍上,王宗赫则收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