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游孙中山故居 - 回到高考后,利用先知成富豪 -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0章游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区20公里,距广州城区90公里,距澳门30公里,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成立于1956年,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区。

看历史人文

孙中山故居的旅游景点有孙中山纪念展示区、翠亨民居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等。

历史沿革

1883年,孙中山从檀香山带回酸子树树种并栽种于此。1892年,孙中山长兄孙眉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孙中山故居,落成后,祖屋旧址改作厨房,并挖了一口水井。1913年,孙眉扩建后院,增辟厨房后,把祖屋旧址拆除。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1996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进行重建。同年6月,中国教育委员会批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11月12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落成并向观众开放。2008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联合命名为首批50家“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之一。2016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景区。2021年8月,孙中山纪念馆进行改陈布展,由原来的藏经楼展馆,搬迁到现嘉麟楼展馆。2022年12月31日起,搬迁并改造一新的孙中山纪念馆新馆试运行开放。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孙中山纪念馆位于孙中山故居西北侧,前身为孙中山故居陈列馆,于1996年进行重建,1999年11月12日落成并向观众开放。该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陈列展览厅、综合报告厅、贵宾接待厅、库房、业务办公区等构成。该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其对孙中山故居环境的影响,并且力求与翠亨村的整体环境相协调,是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内涵的完美结合,为观众营造了一个高雅的具有高度现代化水平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参观空间,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孙中山纪念馆。展馆一楼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布置了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该陈列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史迹、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歌颂了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也适当反映了孙中山革命事业主要追随者的情况。展馆二楼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布置了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反映了孙中山亲属与后裔的情况及他们对其革命事业的巨大支持、贡献和牺牲。二楼还设有临时展厅,面积约有400平方米,可根据不同要求布置各种展览。

孙中山纪念展示区

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史绩”陈列、“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孙中山的廉政思想与实践”展览厅、逸仙图书馆等,全面多角度展示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cui]的光辉一生,以及他的伟大思想和不朽精神。

翠亨民居展示区

翠亨民居展示区利用翠亨村西南角17座旧民居,包括复原孙中山祖居、“翠亨村民俗”展览、“孙中山家风展”以及翠亨村当年各层次的民居、民俗展示等,展示孙中山出生成长的历史环境及本地民俗风情。

农耕文化展示区

农耕文化展示区在孙中山曾经劳作过的耕地开辟的包括水稻种植区、作物种植区、禽畜饲养区、传统生态农业的桑基鱼塘区、现代农业试验区、农具展览等,展示孙中山家乡的农耕文化。

杨殷、纪念展示区

杨殷、陆皓东纪念展示区包括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重要追随者,翠亨村中的杨殷故居、杨殷纪念展览、陆皓东故居、陆皓东纪念展览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利用翠亨村一部分旧民居展示本地列入国家和广东省非遗保护目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其他展区

其他展区包括翠亨村内的孙中山活动遗址;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建筑。杨鹤龄纪念展览;杨心如、杨日章、杨日韶、陈兴汉等人的故居。杨兼善祠遗址等,馆内的其他雕塑艺术品。公园内现有400多个植物品种的绿化园林,其他临时展览等。

学术研究

研究主题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历史环境”为主题开展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包括岭南文化、珠江三角洲民俗、华侨历史)的研究。孙中山生平经历的研究,孙中山的家庭、亲属与后裔的研究。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的(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的研究。孙中山及其相关文物的研究,孙中山思想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等。

学术力量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先后引进并培养了一批涵盖历史学、博物馆学、外国语等相关专业的高、中级研究人员,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并与省内高校(中山大学)和科研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共建共创。与此同时,2002年11月12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挂牌成立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成为研究孙中山、纪念孙中山的重要学术机构和学术力量。同样以本馆为依托,2017年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中山市合作共建孙中山研究院,致力于打造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立足历史、面向当下,立足研究、面向致用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与地方共建特色新型智库,争取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中心、资料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协同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并以此深化孙中山与当代中国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性及应用型学术成果,为弘扬中华文化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

文献资源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组建了"逸仙图书馆",专事收藏孙中山著述、研究专著、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孙中山研究信息,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夯实研究工作的文献基础。目前馆藏图书10万多册,孙中山数据库和各种期刊数据库等达一千万兆字节(10000g)的电子数据量,形成了以馆藏文物、档案、图书等传统文献资料与现代电子数据相结合的“孙中山研究信息中心”。孙中山研究信息中心拥有数据库资源有中国学术资源总库、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一1911)、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一1949)、中国文史资料集粹、孙中山数据库、香山(中山)民国档案数据库、孙中山音像资料数据库、申报全文数据库、中国各地古方志集。

文化活动

每年的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内举行中山市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周年仪式,表达对孙中山的缅怀。为充分发挥“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通过整合馆内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孙中山思想及实践》展厅等“孙中山廉政文化”资源及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杨殷烈士故居、《郑观应纪念展览》等廉政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策划、开展了系列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的廉政教育活动,打造出“孙中山与廉政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忠孝博爱、廉洁奉公”——孙中山家风系列教育活动、“不贪富贵,以廉行事”——郑观应家风系列教育活动、“党群同心创和美”党风建设教育活动等具有中山特色、以“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为主题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自2006年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通过开展馆校文化共建活动,与各大、中、小学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学体验基地、小讲解员培训基地等合作方式,加速馆校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共享,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搭建更宽广的教育平台,让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所获荣誉

1986年10月18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列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孙中山故居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联合命名为首批50家“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之一。2016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景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