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一死一活
皇甫嵩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围困牛头山,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断绝一切粮食供应,让敌人陷入绝境。然而,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却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他低估了朝廷的财政状况。
作为一军之主,皇甫嵩深知牛头山的情况。这座山寨如同筛子一般,防御薄弱,人口和粮食储备都不难打听清楚。因此,他坚信只要断粮就能逼降对方。但他忽略了一点:朝廷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场战争。
此时,天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渴望尽快结束这场战斗,但现实却无法满足他的期望。由于国库空虚,物资匮乏,朝廷无力继续支持长期的军事行动。这使得皇甫嵩的包围战变得越来越困难,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朝廷派遣使者前往皇甫嵩军中,这个举动自然引起了山上敌军的注意。徐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机会,可以利用来扰乱皇甫嵩的计划。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建议:趁此机会,主动出击,打乱朝廷的部署。
徐庶认为,现在山上的军队已经得到了充足的粮草和武器装备,与之前相比,实力大增。士兵们手中不再是简单的棍棒和镰刀,而是精良的兵器。这使得他们有能力与朝廷军队一战。
经过深思熟虑,张辽最终决定采纳徐庶的建议。他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如果能够成功,或许可以改变当前的局势。于是,他们开始策划一场反击战,希望能够打破僵局,取得胜利。
如今一千骑兵换装,五万步兵也换上半身甲或者皮甲之后底气自然大了很多。
徐庶领张辽和高顺帅军下山安营扎寨,虎视眈眈的盯着朝廷的大军。
既不进攻,也不撤退。
皇甫嵩本来准备做做样子进攻界桥的,见装备齐全的牛头山贼寇再次麻了。
于是手下就有一个校尉建议皇甫嵩派人去和牛头山的贼寇接触接触,聊聊他们到底想要干嘛,如果条件不过分就可以答应。
对于这是皇甫嵩从心底是不乐意,自己什么身份,贼寇都是出身泥腿子的贱民如何有资格让自己低声下气?
可是面对朝廷的催促,最后不得已还是派人去了张辽和高顺的大营。
只是他为了不落人口实,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东西。
徐庶听说之后,亲自接见了来使。
“我等都是一群缺衣少食的流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给我们留点粮食在给点能猎杀野兽的器械让我们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季即可。”
徐庶说的那是情真意切。
可是使者已经感觉听不下去,整齐的铠甲,明晃晃的刀刃你告诉我没有猎杀野兽的器械刀具?
至于粮食可能是真的没有了。
“不知寨主需要多少粮食?”
使者也不是笨蛋,绝口不提器械这件事。
“也不多,十万人三个月的口粮。”说着还扳着手指算了起来。
“一人一月一石粮食,十万人三个月三十万石粮食?对吧不多吧?另外十多万人就不劳将军费心了。”
使者刚准备说太多,听闻还有十万人的缺口连忙闭嘴不说了。
“如此且等我回去禀报将军,请将军定夺。”
徐庶连忙假笑着“应该的,应该的。不然二十多万人没吃的,我也拦不住了。”
这样来来回回拉扯了好几天之后,皇甫嵩咬定只给十万石粮食。称自己也不多了!
徐庶装着勉强的答应了下来,但是要一千张硬弓,十万支箭矢,还声称如果不能赶快把东西送过来,山寨中的流民就要出现暴乱了。
所谓的流民暴乱就是谁有抢谁的,如今这附近谁有东西可抢?
当然是他皇甫嵩的大军。
皇甫嵩当然不敢给他们十万支箭矢,一千硬弓没问题,十万箭矢问题可就大了。
又拉扯了几天,反正徐庶不急。反而皇甫嵩急了。
最后承诺只给两万支箭矢,十万石粮食。双方约定,朝廷大军后退十里之后让徐庶去取。
这次徐庶没搞什么幺蛾子。
朝廷大军后退之时假装遗失了一部分粮草和器械。
徐庶派人顺利的把粮食和弓箭搬了回去。
然后留下了五千人头戴黄巾,等到朝廷大军路过的时候,属下汇报看到的情况他已经感觉不妙,果然就听见了几千人的呼喊声。
“感谢皇甫嵩将军支援的粮草和弓箭。”
皇甫嵩听闻一口鲜血吐了出来晕了过去,他知道他这辈子完了。
那晃眼的黄巾就是告诉世人他们就是黄巾军的余孽。
朝廷派遣的督军使者脸色大变,趁着皇甫嵩昏迷连夜逃回洛阳去了。
“什么!”听到逃回的使者说完,刘宏大怒,手中一直跟随自己的中平之剑猛地一挥,直接将身前的桌子斩断了一角。
随后他立刻下令把卢植从牢里放出来,并派他去接替皇甫嵩的职位,继续领军作战。同时,刘宏还派人将皇甫嵩的家人全部逮捕并投入监狱,等待皇甫嵩被押送回京后一同问斩。
“这下可有得打了,朝廷一定会重新启用卢植。卢植这个人用兵重在一个‘稳’字,你们要多加小心,千万别让他找到机会。”
高兴听着徐庶的分析,心中不禁有些感慨。他明白徐庶对皇甫嵩的仇恨源于之前他对自己的截杀之事。
回想当初,自己曾宣称要让皇甫嵩身败名裂地死去,却没想到这个愿望竟然如此迅速地实现了。
“传个消息回无极县,如果吕布回来了,就让他过来协助你们。”
高兴安排好大致的战略方向后,便不再过多关注细节问题。
其实卢植前来也是一件好事。卢植为人谨慎,必定会将每一步都考虑周全,这就意味着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任务。而刘宏急于求成,希望尽快平定黄巾军,但卢植的谨慎作风可能会让他感到不耐烦。此外,战争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物资作为支撑,如果刘宏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那么战争将会陷入僵局。到那时,张角才有机会与朝廷进行谈判,争取更好的条件。因此,卢植的到来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为张角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他决定离开这里,前往幽州会见张角。一方面,他想了解张角对于这场起义的具体计划和战略部署。另一方面,他也想亲自观察一下张角治理下的情况究竟如何。通过这次会面,他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张角的实力和影响力,从而对整个局势有更准确的判断。同时,他还可以借此机会向张角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试图影响他的决策。这样一来,他就能更好地把握局势,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